圖片上的美軍在二戰期間建造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該級航母一年建造了50艘,所以有了平均一個星期一艘的說法。
但,如果以“卡薩布蘭卡級”為標準,現在全球將有200家以上的船廠可以建造,就連越南都能一年建造10多艘的產量...為什麼這樣說?就是因為該級航母的建造標準太低了!滿載排水量11000噸左右,艦體結構和所用材料都是1930年代水平,在飛速發展的21世紀的今天,這樣的標準連最普通的“散裝貨輪”都要比它強得多,所以二戰期間的航母與現代航母相比根本沒有可比性!
建造中的“福特號”航母,它是當前世界上最複雜的武器裝備。
那麼現代航母在現在工業水平的條件下為何三年不能建一艘呢?這是因為現代航母的技術複雜程度不止一百倍於二戰的“護航航母”,首先是排水量要超過“護航航母”的十倍,並且由於進入到噴氣機時代後對於航母的結構承重能力的標準要求也大為提高,所以在使用鋼材和工程量方面更是百倍於“護航航母”。
“尼米茲級航母”所用的是核反應堆。
第二點,現代航母的各種裝置要比過去也增加了幾百倍,這些裝置的安裝除錯也需要很長時間,僅航母的核反應堆的安裝就得需要一個多月時間,核反應堆涉及到了最高安全等級,需要大批的專業技術人員去安裝,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要嚴格按照施工規範來完成,想快都快不了。
現代核動力航母都使用兩座核反應堆為主動力,工業方面只要是涉及到核能問題,安全是至關重要的,現代航母新型核反應堆的燃燒棒基本上都是武器級的鈾235,一旦發生洩露損失將是巨大的,而常規航母的多臺鍋爐和蒸汽輪機也要仔細安裝到位,誤差值也很小否則會影響到航母的動力系統的整體執行。
早年間的航母的飛行甲板是木質的,當時的艦載機機身結構強度很大,如果是鋼板建造飛機著艦時會承受不了鋼板的“衝擊反作用力”會把艦載機顛壞了,為了減少反作用力對飛機造成的傷害而使用木質飛行甲板,彈性好可以抵消和吸收大部分的反作用力,基本上不會讓艦載機受損,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木質甲板重量很輕,那個年月的蒸汽輪機功率都不大,如果飛行甲板要是使用鋼材會增加航母的自重,這樣航母的航速會減慢很多...所以當時幾乎大部分航母都是木質飛行甲板。
但是木質飛行甲板到了現代噴氣式艦載機時代就不行了,20多噸的重量在加上180公里時速的著艦速度衝擊力將是巨大的!木質飛行甲板根本經受不住...所以必須要用低合金高強度鋼板建造飛行甲板才行。
核動力航母的飛行甲板要由寬5米、長25米、厚50毫米的鋼板,建造三個足球場那麼大的面積,焊接量和鉚接量是驚人的,並且在焊接和鉚接的過程中要非常認真,誤差值很小,否則受焊接拉扯應力、熱漲冷縮產生的擠壓應力都會讓飛行甲板變形,出現凸起或者凹陷,嚴重的影響到艦載機起降的安全!所以,在飛行甲板的施工當中保質保量是第一位,工期進度排在後幾位。
中途島戰役日本大型航母被美軍殲滅四艘,美軍自己也損失了一艘,當時的航母建造標準低,抗打擊能力和損管都很差,僅僅捱了幾枚500磅航彈就沉沒了,而現代航母要承受比這十倍的打擊都不會沉沒。
圖片上是美軍“福萊斯特號”航母在越南戰爭期間的一起重大事故,當時一架A–7“海盜”攻擊機掛滿彈藥在停機區準備滑行到起飛線,不知為何一枚127毫米火箭彈無緣無故的突然自行點火,直接擊中了一架也裝滿炸藥和燃油是A–4“天鷹”攻擊機...隨即爆炸起火,並且大火在很短的時間內又引爆了一枚1000磅航彈...過奮力撲救大火熄滅,但是“福萊斯特號”沒有受到重大傷害,仍然自主航行到菲律賓的“蘇比克基地”進行短暫停留後,橫跨太平洋返回珍珠港...“福萊斯特號”的事故表明,其抗打擊能力已經超過了二戰航母標準的十幾倍以上!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
通過前面對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之間幾個方面的對比,現代航母的排水量、安全等級、抗打擊能力...等等,建造標準都比早年間的航母多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技術等級,工程量增加了數十倍,建造工期必然要延遲,所以現代航母不可能在一年只能就能完工。
試航當中的“福特號航母”,進行大角度轉彎。
現代航母的使用壽命為40年以上,而二戰期間的護航航母只有5~8年,所以二戰結束後大部分的護航航母都被封存,二三年後都被拆解了,就是因為它建造標準太低,施工品質也很差!使用年限到了,沒人用也不敢再使用它們了,它與現代航母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