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坦克有三個主要的效能指標:機動性、防護性和火力。其中,火力是最重要的,可這一點卻容易被忽略。畢竟,其他兩個效能都是為了讓坦克發揮火力的,它們用於保證坦克順利發射炮彈,擊中目標。在虎式坦克上,火力就體現在那門88mm KwK 56坦克炮上(炮管長度是口徑的56倍)。這門炮讓虎式坦克的火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坦克中“力壓群雄”。

火炮口徑

在過去,英國標定火炮口徑的方法是其發射的炮彈的重量。比如,一門6磅火炮,其發射的炮彈重就是6磅。更合理的火炮標定方法是火炮炮管的內徑。奇怪的是,這兩種標定方法在英國並行使用。而其他國家都已改用內徑法了。火炮的威力並不僅僅取決於口徑。炮彈離開炮管一瞬間的速度,叫做彈丸初速度。彈丸初速度越大,其動能就越高。彈丸動能越高,其穿透潛力就越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提高彈丸動能,一直是火炮設計師的關鍵目標,其目的就是提高彈丸的穿甲能力。炮管的長度一般用炮管長除以炮管內徑所得的倍數來表示。例如,一個1.5米長的50mm口徑的炮管,標準的表述就是50mm/30火炮。坦克炮在德語中拼作:kampfwagenlanonen,意思就是“坦克炮”,縮寫為:KwK。虎式坦克的火炮是88mm/56,是從著名的88mmFlak 36高射炮改裝而來的,因此被編號為KwK 36。

“將門虎子”

Flak36高射炮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克虜伯公司設計生產的Sk Flak火炮發展而來。20世紀30年代,88mm口徑被德軍高層確認為打擊高空(當時的高空概念為500米至6000米)飛機的最佳口徑。但這種高初速火炮被證明既能打飛機,又能打擊地面目標。為打擊地面目標,穿甲彈(德語:Panzergranate 或Pzgr)得到了大發展。高初速火炮可用於擊穿法國馬奇諾防線上的碉堡。同時,火炮瞄準鏡也有了很大進展,比如德國的Flakzielfemrohe20e瞄準鏡,對地面目標的瞄準射擊距離可達9400米。

在1 9 3 9 年德國侵略波蘭戰爭和後來進攻法國的戰役中,德軍使用了大量88mm高射炮,由半履帶裝甲車(Zugkraftwangen)牽引。實戰中效果極佳。法軍也採用了牽引式高射炮進行反坦克作戰。但由於反坦克並非高射炮的“主業”,統計顯示其收效甚微。例如,1940年5月9日~26日,德軍古德里安大將麾下的第19軍配屬的第102高射炮團就報告說,擊落208架飛機,擊毀13輛坦克、10座地堡和13個機關槍碉堡。可見反坦克戰績了了。從不多的報道戰例中可推算出,Flak 36高射炮每擊中1輛坦克,大約需消耗11顆炮彈。

“最高指示”

正是希特勒堅持在新型坦克上裝配88mm火炮。1941年2月18日在伯格霍夫(Berghof)召開的坦克設計會議上,希特勒下令在德軍Panzer III型坦克和Panzer 4型坦克上安裝初速更高的50mm和75mm火炮。在這次會議上,他不顧軍方的反對,讓部分士兵退役,重回坦克廠,畢竟沒有裝備的軍隊也打不了仗。1941年5月26日進行的第二次坦克會議上,希特勒進一步強調他自己對坦克的觀點。他再一次駁回了軍方和工業界的建議,指出在36.01重型坦克專案中的75mm waffe錐膛炮根本不實用,應該換用88mm火炮。75mm錐膛炮需要使用特種彈藥,得消耗大量的鎢材料,而德國很難獲取鎢。就在這次會議上,希特勒嚴令在保時捷公司和亨舍爾公司競標的新型坦克專案中,必須採用100毫米厚的前裝甲和60毫米厚的側裝甲。1941年7月,考慮到鎢的短缺,88mm火炮確定裝備,陸軍武器局6處正式指令亨舍爾公司採用克虜伯公司設計的炮塔,以加快進度。亨舍爾公司的方案——VK 45.01 (H) 和保時捷的方案——VK45.01(P),最終都採用了克虜伯炮塔。

後來,亨舍爾公司的設計方案贏得了競爭,有些出人意料。有趣的是,大家如此熟悉的虎式坦克的炮塔,最初竟是設計用於另一非常不同的坦克之上的。

服役時,與敵方坦克相比,虎式坦克的最大優勢正是它威力巨大的火炮。但要記住,再強的火炮,其殺傷力也要靠炮彈來實現。

虎式坦克的主炮彈藥基數為92發。通常一半為穿甲彈,一半為高爆彈。前

者用於打擊裝甲目標,後者用於打擊步兵和防禦工事,但它們都是定裝式炮

彈——發射藥筒和彈丸組裝成一體。

虎式坦克所用高爆彈重9千克,裝藥0.7千克。炸藥品種是阿瑪託炸藥。配用引信是ZtZ S/30時間引信,引爆時間可在2~35秒的範圍內設定。也可換用Z23/28型觸發引信,在碰撞的瞬間爆炸。高爆彈的打擊目標包括步兵、建築物、炮兵陣地等,靠爆炸時產生的大量破片進行殺傷。高爆彈彈頭塗有黃色油漆以供識別。

高爆彈的破片殺傷範圍側向為20米。縱向為10米,因此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ass=MsoNormal style="line-height:150%; " > 正是希特勒堅持在新型坦克上裝配88mm火炮。1941年2月18日在伯格霍夫(Berghof)召開的坦克設計會議上,希特勒下令在德軍Panzer III型坦克和Panzer 4型坦克上安裝初速更高的50mm和75mm火炮。在這次會議上,他不顧軍方的反對,讓部分士兵退役,重回坦克廠,畢竟沒有裝備的軍隊也打不了仗。1941年5月26日進行的第二次坦克會議上,希特勒進一步強調他自己對坦克的觀點。他再一次駁回了軍方和工業界的建議,指出在36.01重型坦克專案中的75mm waffe錐膛炮根本不實用,應該換用88mm火炮。75mm錐膛炮需要使用特種彈藥,得消耗大量的鎢材料,而德國很難獲取鎢。就在這次會議上,希特勒嚴令在保時捷公司和亨舍爾公司競標的新型坦克專案中,必須採用100毫米厚的前裝甲和60毫米厚的側裝甲。1941年7月,考慮到鎢的短缺,88mm火炮確定裝備,陸軍武器局6處正式指令亨舍爾公司採用克虜伯公司設計的炮塔,以加快進度。亨舍爾公司的方案——VK 45.01 (H) 和保時捷的方案——VK45.01(P),最終都採用了克虜伯炮塔。

後來,亨舍爾公司的設計方案贏得了競爭,有些出人意料。有趣的是,大家如此熟悉的虎式坦克的炮塔,最初竟是設計用於另一非常不同的坦克之上的。

虎式坦克的穿甲彈重9.6千克,內部裝藥160克。1942年,新生產的穿甲彈內部裝藥減少到59克,全彈重量卻增加到了10.2千克(型號為Pzgr39)。

有趣的是,穿甲彈的最初設計目標其實不是擊穿裝甲,而是擊穿法國馬奇諾防線上的機槍碉堡。但後來發展成強有力的反坦克武器。多數穿甲彈的原理都是用高初速的高硬度彈丸,對目標造成擊穿和破壞。彈丸越硬,初速越高,穿透能力就越強。

穿透裝甲後,大多數穿甲彈都會碎裂成很多炙熱的碎片,並能殺傷車內

乘員,破壞內部裝置,或者引燃車內油料、引爆彈藥,這稱為穿甲彈的後效。但德國設計師對實心穿甲彈的後效不滿意,在穿甲彈內加裝了少量炸藥,以在穿透裝甲後進一步造成爆破殺傷。

所以,用標準術語講,虎式坦克配備的穿甲彈,其實是穿甲爆破彈。

鎢芯穿甲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鎢儲備逐漸減小,因此就其佔全部彈丸的比例來看,實際上只生產了很少量的pzgr40。

新型的Pzgr40穿甲彈與舊式的實心穿甲彈近似,但其內部有一個次口徑的

鎢合金彈芯。鎢的密度大約是鋼的兩倍,優質鎢合金的硬度極大。使用硬芯穿甲彈可發揮大口徑火炮的威力,同時用較輕的彈託包圍著沉重的次口徑彈芯,使得彈丸的重量輕於常規的實心穿甲彈,因此,初速更高。同時,命中時外部較軟的彈託脫落,只有堅硬的次口徑彈芯用來穿甲,可以把動能集中在更小的單位面積上。硬芯穿甲彈的穿甲能力獲得很大增強。但德國儲存的鎢並不充足,Pzgr40穿甲彈的產量有限。在實戰中對Pzgr40的使用有許多限制。一般只能用來對付敵軍的重型裝甲車輛,例如蘇制KV重型坦克和“斯大林”重型坦克。

破甲彈

利用動能穿甲,並不是穿透裝甲和擊毀坦克的唯一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對破甲彈的研究就已開始了。破甲彈利用了Munroe效應。如果把炸藥塑造成錐形裝藥,爆炸的瞬間衝擊波會發生集中,在裝甲的表面形成錐形的深坑。如果爆炸點不是在裝甲板的表面,而是離裝甲板表面有一個合適的距離,則形成的坑會更深。再在錐形裝藥的中心加裝一個錐形的金屬罩(藥形罩),爆炸時大約20%的金屬會形成一條高溫、高壓、高速的聚能金屬射流,射流打擊裝甲板,在

一個很小的聚焦點上產生巨大的壓力(可達200噸/平方英寸),足以打穿裝甲板。其餘80%的金屬,會呈桿狀跟著射流穿過擊穿孔。一旦穿透裝甲,金屬射流將在坦克內部造成嚴重的破壞和殺傷效應,進入坦克的衝擊波也會導致乘員耳聾或暫時性失明。

破甲彈的炸藥裝藥不用很多,但穿透力和殺傷效果都很明顯。破甲彈的穿甲厚度與藥形罩的直徑有關,一般是直徑的3-4倍。Gr 39 HL 是德軍為88mm坦克炮研製的破甲彈。它的穿甲能力和命中精度都不如Pzgr 39 穿甲彈。

Gr 39 HL破甲彈在各種命中角下的穿甲厚度都不足90毫米。但破甲彈

具有多用途性,既能攻擊坦克,也能像高爆彈那樣殺傷步兵和建築。

附帶說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最優秀的破甲彈就是著名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這種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破甲厚度達200毫米。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軍向通用電氣追加直升機發動機訂單,這次咱們不眼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