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坦克用的竟是同一門炮?這一訊息乍一聽起來讓人覺得難以置信,畢竟中國和美國的關係不光在歷史上不怎麼好,即便到了今天也依舊是處在緊張狀態。但虎哥查閱了相關資料後發現中美坦克的確在一個特定時期裡用過同一門炮,在這門炮身上還衍生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歐洲國家封鎖禁止我們中國出口這門坦克炮,沒有被這一困難難住的中國專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妙辦法輕鬆將封鎖禁令破解。
產自英國皇家兵工廠的105毫米L7線膛炮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坦克炮,該炮誕生自冷戰初期,專門為了對付當時蘇聯的T54坦克而設計。在其誕生之初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是效能最好的坦克炮之一,先後被英國、德國、日本、以色列、美國等諸多軍事強國選擇裝備,成為北約對抗蘇軍鋼鐵洪流戰術首屈一指的擎天之柱。
時光轉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左右,當時的中國還在使用著大量的老59坦克。這種衍生自蘇聯T54A中型坦克的老坦克可以說已經不堪重負,不光裝甲防護不足,就連主炮火力也是二戰時期蘇聯100毫米線膛炮的水平。別說是對抗當時先進的西方主戰坦克,最要緊的問題是連與中國接壤的蘇聯坦克都對付不了。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非常棘手的問題,提升老59的火力迫在眉睫。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因為對抗蘇聯的需要,暫時解除了對中國的武器封鎖禁運,讓那個時候的中國得以有機會接觸到同時期西方的先進武器科技。在中國採購的西方軍事技術和裝備中,105毫米L7線膛炮就是其中的主要進口產品。中國通過中間商奧地利拿到了英國人提供的全套L7線膛炮圖紙和樣炮,但是英國人卻通過中間商奧地利給我們中國定下了一個非常苛刻的霸王條款:中國獲得L7線膛炮並加以仿製之後的20年內不得出口此炮。
到手的寶貝不能仿製出口,這對於當時急需開拓國際軍火市場賺取外匯的中國來說是一個頭疼大難題。在一番集中討論後,中國專家團隊最終得出了一個巧妙的解決辦法順利繞開了封鎖限制:拉長進口L7線膛炮的身管倍徑,以L7線膛炮為藍本生產出完全不同的新款中國105線膛炮。最終生產而出的中國版105毫米線膛炮定名為83式線膛炮,巧妙地繞開了“不準仿製L7線膛炮加以出口”的條款限制。裝備著83式線膛炮的改進型59D主戰坦克遠銷海外,在黃沙漫天的中東地區至今都能見到這些中國戰車的身影。更有意思的是美國的早期版本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也裝備的是英國105毫米L7線膛炮的美國自產仿製版本,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中美坦克還真就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裝備過同一門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