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根據五角大樓25日的訊息,確認國內的"東風41"洲際導彈在22日進行了飛行試驗。看到這個訊息,廣大軍迷肯定是很振奮的,畢竟是這是閱兵後東風41的首次開工,而且也是自2018年5月以來的首次發射。不過在美國國內,也對這個新聞炸開了鍋,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首先對此表達了擔憂,一如既往的老調重彈,畢竟美國方面自己都在部署中程彈道導彈,怎麼不正視一下自己的問題呢?

不過廢話不多說,今天我們主要開始要來聊聊導彈為何在實戰部署後還要不斷試射呢?其實東風41在2008年試射後應該就通過了定型考核,已經開始批量裝備了,那麼其實導彈裝備之後還要進行相關的實驗,這是必不可少的。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整個導彈實驗的幾個階段。

一型導彈在在驗證過程中就必不可少的要實驗,主要分為:

1、助推部分的實驗;

2、自控部分的實驗;

3、自導部分的實驗;

這三個部分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導彈結構,助推實驗主要考驗導彈各級的分離情況,對導彈和氣動外形的實際情況和設計情況做對比,如果有問題還要進行下一步調整,實際上大部分導彈都在這部分會花很長時間,比如東風5連續三年實驗都發生了失敗。自控部分主要是對導彈中期的飛行速度以及相關指標進行把關,包括關鍵飛行距離,畢竟是DF-41這樣的洲際導彈能飛多遠是個關鍵問題。最後就是自導部分,主要是驗證導彈的末端打擊情況,包括分導後的制導情況,以及最終的打擊精度。

而完成以上實驗後,也只是新一輪實驗的開始,這時候就可以進行平臺實驗了,例如由DF-41衍生出的巨浪3型潛射導彈,這時候有了DF-41的研製基礎,就可以考慮不同平臺上的發射問題,打擊精度和制導問題,相當於開了一個科技分支。

不過海基方案可以平行的去研究,陸基型這時候可以準備全域飛行試驗方案了,簡單說就是導彈設計距離有多遠,就設計打多遠,用以最終檢測導彈的作戰能力,有時候這種測試也和型號的定型發射同時進行。如果一旦成功過,就標誌該型號的通過國家驗收,可以正式的裝備相關部隊了。而在閱兵式上的DF-41就是這種狀態。

不過在部署部隊後,試驗還沒有結束,在生產一定數量並裝備部隊後,相關部隊也通過學習和使用具備了一定作戰能力後,此時還需要進行批量驗證試驗,目的是檢測導彈生產後的品質問題,畢竟試飛過關,圖紙過關,批量生產有沒有問題,工藝技術需不需要改進也要檢驗,否則實戰中和試驗有所差距就涼涼了。

在這一些系列相關試驗都結束後,還有兩種試驗的可能,一種是進行型號改進工作時,在不同條件下試驗老型號獲取關鍵資料。另外一種就是通過試驗展示自己的實力,對潛在的敵對勢力進行威懾,同時也通過試驗檢測部隊的戰鬥力,相當於是一種訓練式的試驗,畢竟導彈這東西不可能讓你天天沒事練手不是!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海嘯威力有強大?印尼海嘯和沙皇炸彈相比威力如何?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