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火箭炮是一種發射火箭彈的多管齊射火炮,比起榴彈炮和加農炮來,它既是“新兵蛋子”,又沒有資格賣老,因為早在公元96年,中國就已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支火箭,到十三世紀時,歐洲也曾大量使用過火箭武器。後來由於線膛炮和反後坐裝置的出現,火箭才被人打入冷宮,得不到重用。

火箭東山再起,並被人刮目相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當時納粹德國,對前蘇聯發動了“閃電”般地進攻。來頭甚是凶猛。為了對付這些虎狼之師,蘇軍最高統師部 猛的想起了種剛研製不久的新型火炮,便給沃羅涅日州“共產國際”兵工廠,下達緊急生產命令。接到任務後,這家兵工廠,動員全廠男女老少,日夜加班,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大量新式火炮,它就是M-8型火箭炮,又名喀秋莎火箭炮。

有關“略秋莎”的芳名,還有一段由來。當火箭炮,被源源不斷送往前線。為了保密,工人們在出廠的炮車上,都統一打上了“K"”的標記。“K"”是“共產國際”,在俄文裡的第一個字母。

火箭炮重新披掛上陣,果然身手不凡。在斯摩稜斯克戰場上,它一發發炮彈,像火龍一樣地 飛向敵軍陣地,打得德國鬼子哭爹叫娘,四下亂竄,威力著實嚇人。連許多驚訝的蘇軍戰士,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武器。

但是戰士們都很喜歡它,當他們看見炮車身上"K”的標記,便隨口用“喀秋莎”,這個美麗的俄羅斯姑娘的名字,來親切地稱呼它。從此,“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字,便廣為流傳。

當時蘇制的M-8型火箭炮,為軌道式自行火炮,安裝在卡車上,口徑132毫米,一次齊射十六發,最大射程8.6公里。它可以在瞬時間,在重要方向上,以密集的炮火,對敵方叢集目標,進行大面積的轟炸,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和對敵人精神上的威懾力,因而在戰場上,很快便打出了威名。在炮王國裡,也重新爭回了面子,一躍成為一員猛將。

由於火箭炮威力大,火力猛,射程遠和機動效能好,二次大戰後,世界各國紛紛發展火箭炮,先後推出許多效能優異的新品 種,其發射裝置多種多樣,既有管式和圓筒式,也有方籠式,但軌道式已被淘汰。

目前,世界名國裝備的火箭炮有二十多種,口徑大多為51-381毫米,管數3-40管,最大射程可達40-45公里不過,據說目前俄羅斯有一種“旋風”式火箭炮,身手更加不凡,能將炮彈射出70公里之遠,是目前各國火箭炮中的射遠冠軍。此外,它配用的殺傷子母彈重800公斤,一門火箭炮一次齊射可丟擲864枚子彈丸,覆蓋面積達60萬平方米,相當於三個足球場。

現代戰爭中,坦克及裝甲車輛日益成為地面戰鬥的重要突擊力量,而火箭炮正是對付大面積叢集坦克的有效武器之一。實踐證明,在火箭炮上配備破甲子母彈,末端制導反坦克火箭彈和可撒佈的反坦克地雷,就能從坦克頂部、側面和車底等不同方向給坦克以致命打擊。因此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製新型火箭炮,以便在未來戰爭中,發揮其專業特長,再創佳績。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一個基層武裝部的舞臺有多大——走近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北嶴街道武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