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2019年國際軍事競賽“坦克兩項”專案的比拼已進行數日,此次共有20多支隊伍參加。坦克比賽並非俄羅斯獨有,實際上北約成員國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在搞,不過形式和側重點與前者有一定不同。

北約的首個坦克競賽是“加拿大陸軍杯”坦克射擊競技賽,第一屆比賽於1963年舉辦,因主辦方是駐紮在西德前線的加拿大第四機械化旅而得名,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各國坦克訓練水平。因為它的獎盃是一個銀質“百夫長”坦克模型,所以也被稱為“銀盃賽”。

60年代加拿大軍隊的主戰坦克是“百夫長”坦克,加拿大政府為了表示對比賽的支援就定製了這樣一個獎盃。不過比賽優勝者只有獎盃保管權,下一次比賽前要將其歸還,再頒發給下一屆得主。

起初,該競賽的專案設定非常簡單,只有停在炮位上打固定靶和移動靶兩種,由於各國裝備的坦克效能相差不大,所以競賽主要體現的是車組的射擊訓練水平,與實戰環境嚴重脫離,所以進入70年代後,參賽國家越來越少,最少的一屆只有三個國家,不用努力都能拿季軍。

直到1977年第十屆競賽時對科目做了改進,從單一、死板的坦克射擊比賽轉變成戰車綜合能力競技,這讓比賽更加貼近實戰環境,再次成為北約成員國間最重要的坦克競賽之一。不過因為只在北約內部進行,而且參賽車輛均為最先進的現役裝備,所以在國際上知名度很低。

1989年,美國首次派出最新的M1坦克參加“銀盃賽”慘遭墊底,此前,英國用自家的“挑戰者”坦克也基本位於倒數,義大利人甚至一度懷疑中國產“公羊”坦克的效能。倒是德國“豹1”和“豹2”坦克大放異彩,賺足了眼球和訂單。不過,前兩種主戰坦克在不久後的“海灣戰爭”中證明自己的實力。圖為德國“豹2A4”和美國M1A1坦克。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隨之結束,昔日“紅色鐵流”的威脅暫時已經遠去,“銀盃賽”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於同年舉辦最後一屆後停辦。

此後的近二十年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基本沒碰上在坦克戰中可以與之較量一番的對手。尤其美軍在“9.11”事件後開啟“反恐戰爭”,之後又演變為“治安戰”,對付的是隻有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和豐田皮卡的武裝分子,更不需要坦克叢集作戰了,所以坦克部隊的訓練強度有所降低,數量遭到削減,應對大規模坦克戰的能力逐漸下降,“銀盃賽”的復活更是遙遙無期。

美國陸軍每兩年會舉辦一次“蘇利文杯”坦克技能競賽,在2016年的比賽中,美國預備役國民警衛隊代表車組拔得頭籌,這個車組是由消防員、警察、貨車司機這樣的預備役人員拼湊起來的,不知道陸軍車組對這一結果有何感想。圖為獲勝預備役車組。

但在此期間,俄羅斯陸軍裝甲部隊正在一點點變強。按俄軍官方的說法,現役坦克有T-90、T-80、T-72還有少量的T-14,其中T-72的數量最多,約有兩千輛。據估計,俄軍在歐洲方向上可以動用的坦克約為兩千輛,而北約國家可以部署的坦克卻只有一千多輛。隨著烏克蘭局勢惡化、中東形勢動盪,北約似乎要再一次直接面對“鋼鐵洪流”的威脅。

這迫使北約各國重新重視坦克戰訓練,其中一個措施就是恢復坦克技能競賽。“強大歐洲”坦克挑戰賽(SETC)應運而生。

“強大歐洲”競賽的獎盃頂部為一戰“Mark IV”坦克雕塑。圖中背景為德國陸軍的“豹2”坦克。

第一屆“強大歐洲”競賽於2016年舉辦,由美國陸軍駐歐洲部隊和德國國防部負責,競賽場地為德國格拉芬沃爾訓練基地,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行了三屆,每年一屆。第一屆只有美國、丹麥、波蘭、德國、斯洛維尼亞和義大利參加,第二屆出現了法國、烏克蘭和奧地利,到第三屆時英國和瑞典派隊參賽。

2018年“強大歐洲”競賽中,一半參賽車組都使用“豹2”系坦克,德國人或許沒有想到,在今天會以這種方式“佔領”歐洲。圖為“豹2”坦克排進行進攻間短停射擊。

與俄羅斯“坦克兩項”中除中國外均使用俄製T-72系坦克有些不同,在歐洲坦克競賽中,德國的“豹2”系列坦克雖然當仁不讓的成為全場主角,但也可以看到法國“勒克萊爾”、美國M1A2、英國“挑戰者2”這樣的西方主戰坦克,甚至還有烏克蘭的T-84“堡壘”和T-64BV這樣具有蘇系血統的坦克同場競技。這種混搭風格,在全世界都很難再見到。

烏克蘭T-84坦克車組在進行醫療後送和戰損評估科目。

依照美軍駐歐部隊釋出的說明檔案,“強大歐洲”競賽的目的是展示協同能力,促進軍事夥伴關係,提供共享戰術、技術和程式的平臺,並不試圖評價各國坦克的效能優劣,而是旨在衡量車組的訓練水平,以及他們把日常所學運用到實際中的能力。

競賽中的體能測試和射擊比武是比賽中的又一看點。上圖為美國車組扛著負重輪狂奔,下圖為英國乘員從坦克中探出身進行手槍射擊,這些技能在實戰中都很有用處。

比賽在每年六月舉行,時長六天,分為十數個專案。各隊需在規定區域內完成坦克排機動進攻與撤退,靜止與移動間實彈射擊、車輛搶修、障礙賽、簡易爆炸物處置、緊急醫療救助和傷員後送、應對核生化武器襲擊、乘員自衛武器射擊和體能比武、支援火力召喚與指揮、敵我目標識別、模擬城市戰等科目。可以看出比賽內容十分多元,對車組間配合要求較高,專案與實戰的貼合較好。

奧地利的“豹2A4”車組正在將“受到沾染”的坦克拖到指定位置,進行核生化條件下的坦克緊急回覆處置,畫面左側的車組乘員穿戴著防護服。

比賽採用積分制,每個專案的最高積分不同,其中,涉及坦克射擊的三個專案的分值最高。這繼承了之前“銀盃賽”的傳統,也顯示了北約對坦克射擊精準性和射擊速度的重視。這種思路源於“冷戰”,由於坦克數量比不上蘇聯,北約坦克部隊就儘可能地提高戰鬥交換比,以遲滯蘇軍前進的步伐。

而俄羅斯“坦克兩項”則採用計時制,比賽專案分為單車賽和接力賽兩個階段。各車組在設定有十種障礙的場地裡跑圈和射擊,未按規定方法越過障礙物、射擊脫靶和違反安全規定都將受到時間懲罰。最終,用時最短者獲得勝利。

“坦克兩項”賽道中設定了諸多難度很大的障礙,對參賽坦克的機動性是個不小的挑戰。

由此可見,“坦克兩項”競賽主要體現坦克的機動性,弱化了火力效能,對其它技能的考量極少或者沒有。這體現了俄羅斯從蘇聯時期繼承而來的大規模裝甲叢集快速突擊戰術,力求以數量和速度優勢壓垮對手,對坦克的防護力和火力要求一般。

此外,經過特殊改裝,弱化了裝甲防護和火控效能的T-72B3M坦克在比賽中極為有利,卻不能滿足戰場實際需要。近年來,“坦克兩項”比賽的商業意味越來越濃,基本上已經發展成一場展示T-72B3M坦克效能的展銷會。圖為俄羅斯的T-72“飛車”。

在最後我們不妨設想一下,解放軍96式和99式坦克以良好的火力效能著稱,如果它們能參加以射擊和乘員組配合為重點的“強大歐洲”競賽,成績又會如何呢?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進行費城實驗的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