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眾所周知的是,由於情報洩露,進攻中途島的日本南雲機動部隊反遭美軍航母伏擊,四艘航母全被擊沉,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破滅,中途島海戰也因此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但鮮為人知的是,南雲機動部隊其實有過一次反客為主的機會,而這次機會,卻又是因為一次嚴重的失誤而無意中創造的。

中途島海戰示意圖

雖然驕狂自大的日本人認為美軍航母膽小如鼠,絕不敢主動出擊,只會在中途島遭到轟炸後才從珍珠港出航來援,但南雲機動部隊還是嚴格按照軍事原則制定了偵察計劃,由2架97式艦攻(艦攻即魚雷機,分別來自“赤城”、“加賀”,當時日軍艦載機中只有魚雷機可以承擔偵察功能)、5架水偵(水偵即水上偵察機,分別為“利根”2架、“築摩”2架、“榛名”1架)以艦隊為起點呈輻射狀向南、東、北搜尋300英里(其中“榛名”的95式水偵航程不夠,只能搜尋150英里),相比要搜尋的面積(相當於瑞典那麼大),偵察機的數量顯然太少,必然會存在監視漏洞。

而即使這樣簡陋的計劃也沒有得到完整的執行,“利根”和“築摩”兩艘重巡洋艦的水偵本來應該在6月4日凌晨4點30分與中途島特攻隊一起起飛,結果都失約了。“築摩”號負責巡邏第5、6搜尋線的兩架水偵分別在4點35分和4點38分發射,“利根”號更離譜,負責第3搜尋線的水偵在4點42分才起飛,負責第4搜尋線的水偵更是拖到了5點,整整晚了半個小時!而起飛延遲如此之久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有可能是引擎故障,也有可能是因為飛機彈射器出了毛病。水上飛機的彈射起飛十分危險,因為不像航母那樣有飛行甲板可以滑行助跑,飛機彈射器的原理是利用爆炸式的衝擊,使飛機在一瞬間產生超快加速度,所以任何微小的故障都會導致機毀人亡。

水偵乘員們的表現更是讓不靠譜的偵察計劃雪上加霜。負責第6搜尋線的水偵在6點49分就返航了,理由是天氣惡劣;負責第5搜尋線的“築摩”1號水偵本該在6點15—6點30分就能發現美軍航母,但機長都間信大尉要麼是懈怠失職,要麼是嚴重偏航,所以他什麼也沒看到。負責第4搜尋線的“利根”4號水偵更是完全沒有沿著規定航線飛行,機長甘利洋司一等飛曹知道自己起飛得太晚,為了及時返航,他很可能擅自改變了航線以縮短航程,因為第4搜尋線根本不可能發現美軍艦隊,而他偏偏就是發現了。

上午7時40分,為了對中途島發動第二波攻擊,“赤城”、“加賀”兩艘航母的艦攻正在忙於將攻擊軍艦的魚雷換為800千克航彈,就在這個時候,“利根”4號機發回了驚人的訊息:“發現大約10艘軍艦,方位10度,距離中途島24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節以上”(應為美軍第十六特混艦隊一部,因為第十七特混艦隊只有8艘軍艦),這猶如晴天霹靂,誰也沒料到敵人竟然會這麼近,就在攻擊範圍之內!

這是南雲機動部隊唯一的一次機會,由於組織不力,當時美軍的攻擊機群尚未起飛完畢,由於日本航母官兵素質更高,他們可以迅速起飛還沒有換掉魚雷的23架艦攻,加上“飛龍”、“蒼龍”兩艘航母上的36架99式艦爆(俯衝轟炸機),依然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打擊力量(後來“飛龍”僅用10架艦攻就擊毀了“約克城”號航母);而且日本飛機航程更遠,南雲完全可以一邊西撤以拉開距離,一邊發動攻擊;日本飛機速度更快,雙方航母很有可能會同時遭到攻擊,接下來就是兌子了,不管怎樣總比歷史上的全軍覆沒會好太多。

但4號機未報告有否航母;而且其報告的方位明明是“薩摩”1號機的偵察範圍,早已返航的1號機卻什麼也沒有發現,這讓報告真實性大打折扣。南雲認為情況未明,一個月前的珊瑚海海戰中,錯誤的偵察報告導致第五航空戰隊傾巢出動,卻僅僅是為了攻擊一艘油輪。所以經過極短的思索,南雲於7點45分下令停止換彈,並嚴令“利根”4號機查明敵艦隊艦種並保持接觸。表面上看,南雲是希望得到更確切的情報後再出擊,但他其實是希望按照日本海軍的軍事準則,等所有艦攻都換成魚雷後再出擊——否則他就應該立即將那些還掛著魚雷的艦攻提升到飛行甲板上,因為定位、暖機、起飛的過程至少需要45分鐘,也就是說最快要到8點30分才能發起攻擊。但受到慣例的束縛,根本沒有意識到發動攻擊緊迫性的南雲浪費了這一次寶貴的戰機。

南雲忠一中將浪費了4號水偵的運氣

不僅如此,南雲中將認為10艘敵艦“實力非常弱”(他似乎從未考慮過還有水偵尚未發現的敵艦),所以不但沒有西撤以規避可能到來的航空打擊,反而下令轉向東北逼近美軍艦隊,他準備先從空中進行第一輪打擊,然後用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將敵艦隊徹底消滅。

8點11分,4號水偵發來了第二份偵察報告:“敵艦隊為5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這讓南雲中將如釋重負,但他沒有想到這架水偵的惡趣味,僅僅10分鐘以後,第三份電報來了:“敵艦隊殿後好像有1艘航空母艦”。南雲中將的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上一秒在高峰,下一秒到低谷。如果甘利洋司飛曹此刻出現在他面前,估計很有可能會被就地正法。至於甘利洋司為何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才發現航空母艦,也是一個難解之謎。

在甘利洋司辨明航母之前,美軍雷達在8點15分就已經覺察到了他的存在,很快4號水偵就遭到了美軍空中巡邏戰鬥機的攻擊,好在駕駛員鴨池源八技術嫻熟,利用雲層躲開了敵機的追逐。被嚇破了膽的甘利洋司向南雲中將發電要求返航,南雲對此嗤之以鼻,他電令甘利繼續保持追蹤,同時“蒼龍”號起飛了最新式的二式艦爆前去與甘利會合,以查明美軍艦隊的具體位置。

雖然要求被長官無情的拒絕,4號水偵還是盡忠職守地繼續偵察美軍動向。8點45分,它發回了第四份偵察報告:“另外發現兩艘敵巡洋艦,方位8度,距離中途島25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節”。南雲中將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份報告的重要意義——這是美軍第十七特混艦隊邊緣的兩艘軍艦,結果直到下午13點,才通過“嵐”號驅逐艦俘虜的1名美軍飛行員供詞,以及此前“蒼龍”號派出的二式艦爆帶回的情報(該機無線電臺損壞,無法發報),讓南雲知道美軍有3艘航空母艦,分為兩支艦隊。

8點50分,燃油不足的4號水偵再次要求返航,不過再次遭到拒絕,南雲電令該機保持原位,將無線電報機保持工作狀態,以便機動部隊通過其追蹤敵艦隊方位,但這樣的話美軍也可以輕易發現4號水偵,顯然水偵上的三條命對於中將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南雲考慮到4號水偵可能會被擊落,所以命令“築摩”號巡洋艦起飛5號水偵去接替它。

對於甘利洋司來說,幸運的是他堅持到了5號水偵的到來。9時52分,4號水偵開始返航,1個小時以後,它回到了母艦“利根”號的身旁,但此時已經物是人非,半個小時前,美軍艦載機成功襲擊了機動部隊,“赤城”、“加賀”、“蒼龍”三艘航母中彈起火,戰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經過加油和維護,4號水偵於下午14點再次起飛執行偵察任務,以便為“飛龍”定位其他兩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已被擊傷)。15點50分,甘利洋司再次發現了第十六特混艦隊,趕緊發報給南雲稱發現兩艘敵軍航母,各有兩艘軍艦護航。不過16點10分,4號水偵就遭到一支“野貓”戰鬥機分隊的追殺,駕駛員鴨池源八故技重施,駕機飛入雲層,最終成功逃離。但與其結伴而行的“利根”3號水偵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它在16點33分被擊落,無人倖存。

飛龍號航母被炸燬

隨著17點10分最後一艘日本航母“飛龍”號也被美軍炸燬,這場海戰對於4號水偵來說總算結束了,雖然起飛過晚,雖然擅自改變航線,雖然偵察多次出現語焉不詳,但該機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它仍是中途島海戰中表現最佳的水偵。

但3名機組乘員都未能存活到戰爭結束。駕駛員鴨池源八於1942年11月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期間陣亡,電信員內山博於1944年10月的臺灣航空戰期間陣亡,機長兼偵察員甘利洋司差一點就熬過了戰爭,他於1945年5月13日凌晨在沖繩上空搜尋美軍航空母艦時,被美國F6F夜間戰鬥機擊落,當時他隸屬於“芙蓉部隊”(專門以夜襲來攻擊美軍艦隊),駕駛的是一架“彗星”一二型艦爆。

最新評論
  • 1 #

    客觀原因是天氣不好。雲層不高,非常影響飛行員的視野。雲層低對艦隊提供了掩護,但反過來也影響了軍艦的觀察能力,結果就是日本航母對美國的俯衝轟炸機就完全沒看到。利根四號當時報告的方位其實有誤,出擊恐怕也是白忙活。

  • 2 #

    好運的水偵4和鴨池,一個小白疑問:是否可以單獨安排偵察分隊呢?[what]

  • 3 #

    這個南雲總感覺每戰都指揮失誤

  • 4 #

    還有人說偵察夠了呢。我就說了僅靠幾架水機哪裡夠,水機航速航程應該都不夠。要是多派五六架九七出去偵察應該會好很多,九七不載彈應該半徑更大!實在太想集中力量打擊對手派出三架也好啊,能差這幾架嗎?

  • 5 #

    沒有確認有航母,南雲是不會派飛機去的

  • 6 #

    終於知道這個機組的命運了,以前一直以為他們堅持到最終油盡命喪大海,當然最終結局也差不多

  • 7 #

    空中搜索的不足,後來就直接導致了軍隊開發了預警機。

  • 8 #

    要是山口多聞指揮,肯定就派出一半飛機去攻擊了。

  • 9 #

    這個時候美利堅的戰艦貼上複製已經展開。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5套S400在南亞形成犄角,400千米最大射程,超出戰機打擊距離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