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參加70週年國慶閱兵式的預備役部隊方陣,他們這個方隊進行“劈槍”動作的槍就是服役了40多年的81–1式突擊步槍。

56式衝鋒槍再配上56式三稜軍刺,成為我軍一代經典!

與“81槓”相比56式衝鋒槍資格更早,它是算是我軍第一代統一制式步兵班武器,與它一起裝備到步兵班的還有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輕機槍,它們都使用7.62×39毫米子彈,實現步機槍彈通用,這在戰場上的意義是很大的,作為步兵班火力支援的核心,機槍火力要一直持續的戰鬥結束,而且56式槍族參加過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反擊戰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總體來說戰場表現不錯。

其實,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軍步兵班並不是人手一支56式衝鋒槍,它只是配備給正副班長,其他8名戰士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輕機槍由正副射手使用。

班裡2支衝鋒槍、8支步槍、1挺機槍的配置在50年代初我軍最早一代制式53式槍族當中就這樣配置,圖片裡是1960年代初我軍連隊進行戰法戰術訓練時的情景,橙色箭頭所指是53式步騎槍(莫辛納甘步騎槍)、黃色箭頭所指是54式衝鋒槍(PPsh43)。這種配置可能延續到了56式槍族。

這種配置方式主要是中國當時的國防政策是全民借兵,地方民兵組織人數太多,通過較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骨幹民兵就是戰略預備隊,戰時軍隊員額可以迅速擴編,由於軍隊和民兵數量龐大,以當時中國的武器裝備製造產能確實不可能做到人手一支56衝,況且人手一支衝鋒槍子彈消耗量太大了!而當時我軍步兵班射擊訓練也要求的是:苦練殺敵本領,射擊做到百發百中,而衝鋒槍“一梭子”下去顯然有些浪費...當時國家也確實很窮,根本消耗不起。

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的攻佔同登“炮臺山”後我軍參戰部隊和民兵的一張合影,大部分戰士都使用56式半自動,只有照片最左的這位戰士使用56式衝鋒槍,還有一位民兵使用54式衝鋒槍(仿製蘇聯PPSh–43),但56式衝鋒槍和56式半自動步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56半”雖然在200米內射擊準確,但是在叢林戰當中它火力持續性太低!茂密的植被也遮掩視線沒法進行精確瞄準,而56式衝鋒槍雖然與越軍的AK–47/AKM突擊步槍基本一樣,但數量太少了,在一對一的步兵班對抗當中我軍火力反而落下風,而越軍由於在越南戰爭當中得到了大量的軍援反而做到了幾乎人手一支突擊步槍,甚至有部分越軍連隊完全使用了繳獲南越的M16突擊步槍...由於單兵自動武器比我軍多,也確實給我軍進攻部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好在我軍進攻時都先對越軍陣地進行長時間的火力急襲消滅了大半敵人,在後續的短兵相接中才沒有吃大虧。

圖片上我軍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通用化槍族:81式輕機槍、81–1式突擊步槍、81式突擊步槍,81式步機槍的零件更換率在70%,大大的減小的勤務保障的工作量。

有鑑於單兵武器不適應戰場的需要,我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緊急的研製新型突擊步槍,來替代原先的56式槍族,在著名槍械設計師王志軍的帶領下於1981年完成定型,並且在1983年大量列裝到部隊,1984年“老山戰鬥”中被參戰部隊大量使用,在陣地戰和“貓耳洞對峙戰”當中確實是有效的壓制了越軍的AK–47/AKM突擊步槍!

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81步槍可以使用中國庫存量極大的7.62×39毫米子彈,中國當年引進蘇聯:西蒙諾夫SKS半自動步槍(56半)、卡拉什尼科夫AK–47步槍(56衝)、捷格佳廖夫RPD輕機槍(56輕機)後,也引進了M43型7.62×39毫米子彈生產線(我軍型號56式步機彈),從1960年代初開始~1990年代末差不多40年的時間裡製造了上百億發的該型號子彈!由於庫存巨量,加之我軍以前訓練和使用習慣,所以81式步槍仍然延續7.62×39毫米這個口徑。

56式衝鋒槍/AK47從槍械的可靠性來說確實無與倫比,但實事求是的說,它都有嚴重的設計缺陷,就是它的氣導活塞運動原理,在射擊時後座力太大,槍手控槍性不好,同時活塞與導管猛烈撞擊使槍口劇烈的向上彈跳,嚴重的影響到了射擊精度,當年卡拉什尼科夫大師設計該槍的時候是應付大規模戰爭需要的,也就是說新兵甚至不經過三個月訓練也能很好的使用AK47,當時正值二戰剛剛結束,蘇軍的武器裝備機械化程度很高,並且崇尚“大炮沙文主義”作戰思想,進攻敵人陣地時一頓大炮“犁過”之後,步兵搭載坦克開始進攻,到了敵人陣地後又是一頓排槍,陣地上也就沒有敵人存在了...所以AK47作戰距離也就200米,這個距離射擊精度已經不重要了。

1960年代蘇聯陸軍就是這樣的“大縱深突破理論”,但這種理論到了1970年初就落伍了,部隊訓練還是要以射擊精確為目標的,大規模戰爭打不起來,小規模地區衝突卻持續不斷,對於步兵的要求也是強化單兵作戰技能和精瞄射擊訓練,這個時候槍本身就要求在機械效能可靠的基礎上提高精確射擊的效能...蘇軍也意識到了AK47/AKM精確射擊效能不佳的問題,在1970年代研製出了小口徑的AK74突擊步槍,由於使用的5.45毫米口徑,比原來的7.62毫米減小很多,在連發射擊的時候控槍效能也好了很多,也提高了200米外的射擊精度。

當然,我軍在30年使用56式衝鋒槍的經驗當中也發現了200米外射擊精度下降的問題,在設計81式步槍的過程中,將導氣杆和槍機分離,有效的減小了連發射擊時的震動,也是使的射擊精確有了顯著提高。

外國槍迷試射56式衝鋒槍,連發射擊時槍口劇烈的上跳。

試射81–時穩定性好了很多,也大大的提高了射擊精度。

總之,81/81–是我軍第一代自行研製的通用化槍族,加之它研製的時間是在1980年代,根據56式衝鋒槍的一些缺陷進行了調整,同時槍的用材和加工工藝都要比1960年代製造的56式衝鋒槍有所提高,由於使用效能要比56式衝鋒槍好一些,較充分的體現半自動步槍的射擊精度和自動步槍的連續射擊的猛烈,所以它的綜合性能好於56式衝鋒槍。

更主要的是現在的新兵基本上沒有使用過56式衝鋒槍,進入到新兵連都用95/03式自動步槍,一部分使用81–1步槍,而56式衝鋒槍除了極少數量的56–2衝鋒槍在某些部隊服役之外,其它型號早已經退役多時或者移交給預備役、民兵使用了,新一代的戰士對56式衝鋒槍也沒啥體驗。

總之,56式衝鋒槍和81式突擊步槍在服役期內保衛中國國家的安全,在各自的年代當中都完成光榮使命、盡顯軍人風采!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亞洲態勢已無法挽回,專家:美軍應撤到澳洲,拉攏中國鄰國當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