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46年底,毛主席綜合考慮到陳毅在華中用兵失策,導致我軍丟失兩淮戰略要地的教訓,以及粟裕率部在江蘇中部縱橫馳騁七戰七捷的對比鮮明現狀,親自簽署命令並適時推進了華中軍區和山東軍區的合併。

並於1947年1月份宣佈整合山東和華中之兵,成立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由陳毅繼續擔任總司令,而粟裕則是出任副司令職務,配合陳毅工作,但卻將軍事指揮的作戰權利全權交於粟裕負責,而陳毅穩坐大後方統管全域性和政治工作,二人相輔相成,粟不離陳,陳不離粟。

圖|陳毅與粟裕

建國後,華東軍區改制,成立南京軍區,為新中國鎮守華東南半壁江山功勳赫赫,但讓人意外的是,曾先後擔任過山東軍區和華東軍區副政委的黎玉,綜合評定資歷和戰功完全符合開國上將的授銜標準,但在1955年他卻沒有獲得任何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黎玉,祖籍山西原平,19歲上中學時受新思想、新文化影響,走上了革命道路,五四運動爆發後,積極組織領導學生上街遊行、下鄉宣傳,並在校內創辦的《憾陰報》雜誌上撰寫愛國進步文章,參加反帝和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革命政治立場非常堅定,所以在次年9月,他就在劉保粹和馮漢瑛等愛國革命志士的介紹下光榮加入我黨。

圖|黎玉

大革命時期,黎玉先後奉命輾轉北平、天津、唐山、石家莊和晉冀魯豫邊區參加工作,出任縣委、市委和特委書記等職,並在1934年組織領導了開灤五礦三萬名工人的罷工反帝革命運動,積累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工作經驗。

於1936年被組織上派駐山東出任省委書記,卻遭到小人告密,導致我軍在山東的地下組織受到嚴重破壞,所以黎玉在百般的無奈之下,只能靠著拉黃包車作掩護,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為我軍重新恢復和鞏固山東根據地居功至偉。

抗日戰爭時期,黎玉親自指揮山東各地區的革命武裝起義,短短兩年時間就已經整合山東地區的三大主力武裝部隊,總兵力達七萬餘人,黎玉出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委,配合林彪的115師並肩作戰,與敵軍進行了長期的反“掃蕩”、反蠶食和反頑鬥爭。

在艱苦困境下土生土長自力更生,堅定跟黨走的意志不動搖,配合羅榮桓和徐向前建立並發展鞏固了山東軍區的抗日根據地力量,並於1943年起,出任山東軍區副政委,在羅榮桓的指揮領導下,統帥山東軍民對日軍發起區域性和戰略全面大反攻,為抗日終局的偉大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圖|黎玉

解放戰爭時期,新四軍北進山東,毛主席適時成立華中軍區和山東軍區,黎玉作為從抗日戰爭時期崛起的名將,被先後委任為新四軍山東軍區副政委和華東軍區副政委職務,為保衛根據地積極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動用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線,一力完成了大量繁雜和沉重的工作,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但卻在一路官至華東局副書記時,受到不公正待遇,為了保證全國人民解放大業的順利進行,黎玉從大局出發,不計個人名利得失,並虛心接受組織的批評,寫檢查反省自己的錯誤,蒙受不白之冤,從而保護了我軍一大批軍政幹部不受損失。

事後,黎玉依然沒有產生出任何牴觸情緒,積極工作,沒有怨言,盡一切所能組織山東民眾支援前線,從濟南戰役開始,直至寧、滬、杭戰役結束,黎玉一共動員173萬民工,共向前線輸送的糧食8億多斤、被服36萬多件、以及其他類軍需物資多達5300多萬斤,為民族獨立自由和全國解放事業做出了非常突出且重大的貢獻,資歷之深厚堪比開國上將。

圖|黎玉

建國後,黎玉始終揹負著不白之冤的沉重包袱,轉任地方工作,先後出任財經委員會、機械工業和農業部副部長等職,直到1986年三月份臨去世前,才終於收到了恢復名譽的通知。

但因為在1955年授銜之前,黎玉已經離開軍隊系統,所以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王建安和許世友等老戰友被授上將軍銜,而自己卻遺憾錯失授銜儀式,於80歲高齡時,因病遺憾在北京逝世。

2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李德生將軍在淮陰縣夏家湖蹲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