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機能不能打三代機?事實證明在有限條件下是可以的,比如在山谷狹小地區,當三代機雷達無法發揮優勢,二代機輕型戰機利用靈巧的纏鬥優勢是可以逼退三代機的。這其中尤以巴基斯坦的J-7MP數次逼退Su-30和Phantom2000而聞名,也讓"七爺"有了小F16的外號。
不過這也僅限於在有地面雷達指引的情況下,而且這批J-7本來就是用的是西方航電系統,加上印度戰機駕駛員駕駛技術不那麼"專業",所以這也屬於戰爭歷史上的特殊情況。但是不可否認至少在80-90年代,七爺的無數改進型的確是當時氣動外形最優秀的戰機之一,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都用這款戰機進行國土防空,直到2004年國內還裝備了殲7G戰機,使用了仿製以色列的EL/M2001小型PD雷達,具有頭盔瞄準具發射PL8乙型的能力。
而在世界範圍內則有20多個國家裝備過J-7極其改進型戰鬥機,目前全球的現役戰機中還有約800多架的J7戰機,可以說是是老當益壯唯有"七爺"。
殲7戰機作為殲6之後中國產仿製的一款先進戰機,當時蘇聯裝備也沒有多久,在以高空高速著稱的二代機中十分先進,所以早期的殲7作為國內對外援助政策的重要部分,大部分都是以無償軍援的方式出國。
這其中阿爾巴尼亞是第一個通過軍援方式得到殲7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亞洲範圍內第一個得到這種戰機的則是北韓,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當時軍援的戰機數量曾一度和國內裝備的不相上下。例如說非洲的坦桑利亞在70年代末期一次性就得到了16架的殲7,而當時我們自己仿製米格21成功也沒幾年,剛剛進入殲7型號的生產。
在八十年代後期,由於國民經濟體制大調整,加上大裁軍,很多科研經費都砍掉了,為了相應號召"以貿保研",當時國內的各個飛機制造企業和對口院所都將注意力轉向外貿,而免費的軍援也就基本告一段落,在辛巴維(威)得到了殲7II之後,殲7全面外貿時代來臨。而後的殲7將為國家換來大筆的美元外匯,這也間接提高了當時各個院所改進殲7的積極性,各種魔改型號開始出現。
埃及是第一個通過軍貿獲得殲7的國家,1980年4月埃及簽署合同購買60架殲7,成交額一億多美元,差不多也相當於那個年代二十分之一的國防開支了。其中前20架是殲7A,在埃及方面使用後,後續40架按照殲7外貿型重新進行了調整。
由於殲7的良好效能,在伊斯蘭國家內有了一定的口碑,而且在武器購買方面,這些國家往往也被制裁,所以當時就有不少國家去埃及體驗了殲7II的效能。1981年約旦也購買了80架殲7B,不過這部分戰機大多數被交給了伊拉克空軍。與此同時在1988年和90年,伊拉克的老對手伊朗也從中國進口了30架殲7N戰機。
最後一個向國內大規模購買殲7戰機的就是巴基斯坦了,曾經在八十年代購買過一批殲7MP應急,後來在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巴基斯坦失去美國軍援後,還增購過一批殲7M戰機。在21世紀巴基斯坦還購買了57架殲7PG,一直到裝備JF-17為止,巴基斯坦一直在持續購買殲7戰機。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紅鷹"飛行測試中隊,為了利用殲7戰機模擬蘇聯為假想敵,也引進過15架殲7戰機,這也成為美國最後一次公開引進國內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