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在海洋上勢如破竹,一舉摧毀了強大的美英太平洋艦隊,一度成為了稱霸全球海洋的海上第一強國。但是,由於日本本身的資源和工業能力有限,其曇花一現的海上霸權最終被世界第一大工業強國美國所取代。而美日海上攻防轉換的關鍵標誌,就是位於南太平洋的海上戰略轉折點——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戰前戰略背景
1)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1941年12月7-10日,日本聯合艦隊兩路並進,分別在珍珠港戰役和馬來亞海戰大敗美英太平洋艦隊,就此奪取了其在太平洋和南洋的海上霸權,成為了極盛一時的海上第一強國。而“亞利桑那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沉沒,也見證了大炮鉅艦時代的終結和航母時代的徹底到來。
1942年3月31日-4月10日,日本更是在第一次印度洋空襲再敗英國第二Z艦隊,就此獨霸印度洋。也就在這個時候,日本同時控制了整條太平洋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從而達到了其海權的巔峰。
1942年4月10日 大日本帝國
2)日本的海上受挫和最後的進攻
但是,僅僅過了1周,美國就對日本首都東京發動了空襲(杜立特空襲)。雖然杜立特空襲在物質上收效甚微,但是卻在精神上提升了美國的士氣,並讓日本產生了恐慌,立刻召回了其在印度洋上強大的航母艦隊回援太平洋。
隨後,美日雙方海軍陸續在珊瑚海海戰(1942年5月4日-8日)和中途島海戰(1942年6月4-7日)發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和第二次真正的航母對決,結果日本共損失了5艘航母,而美國只損失了2艘航母,日本海軍因此遭遇挫折,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北太平洋的戰略優勢。
但是,日本依然擁有南太平洋的戰略優勢和持續進攻的能力。緊接著,日本為了切斷美英(澳)在南太平洋的海上聯絡,同時為了保護其在南太平洋最大的據點拉包爾,因此向索羅門群島中的最大島嶼——瓜達爾卡納爾島發起了進攻。
美日雙方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海域陸續爆發了薩沃島海戰(1942年8月8-9日)、東索羅門群島海戰(1942年8月24-25日)、埃斯帕恩斯角海戰(1942年10月11日)和聖克魯斯海戰(1942年10月26日),但是雙方皆沒有獲得決定性的戰略成果。最終,在1942年11月12日,雙方再次爆發海上大戰,而這次以瓜達爾卡納爾島之名所命名的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將徹底改變雙方的海上戰略形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地理位置
戰役基本資訊1)時間:1942年11月12-15日
2)地點: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海域
3)統帥: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美) VS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日)
4)兵力:
(美)
1艘航空母艦:企業號;
2艘戰列艦:華盛頓號、南達科他號;
2艘重巡洋艦:舊金山號、波特蘭號;
3艘輕巡洋艦:海倫娜號、朱諾號†和亞特蘭大號†;
12艘驅逐艦:庫欣號†、拉菲號†、施特雷特號、奧班農號、亞倫號、巴頓號†、蒙森號†、弗萊徹號、沃爾克號†、普雷斯頓號†、格溫號和本哈姆號†。
(日)
2艘戰列艦:比叡號†、霧島號†;
6艘巡洋艦:鈴谷號、摩耶號、衣笠號†、鳥海號、愛宕號和高雄號;
4艘輕巡洋艦:長良號、五十鈴號、川內號和1艘輕巡洋艦;
37艘驅逐艦:五月雨號、村雨號、朝雲號†、照月號、天津風號、雪風號、雷號、電號、曉號†、春雨號、夕立號†、時雨號、白露號、夕暮號、白雲號、初雪號、浦波號、敷波號、綾波號†、朝雲號和17艘驅逐艦;
1艘潛艇:伊26號。
戰時戰略分析
1)第一階段(11月12日23:30-11月13日11:00)
11月12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安排阿部弘毅指揮艦隊(2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向瓜達爾卡納爾島發起了進攻。
與此同時,丹尼斯·卡拉漢被臨時任命為瓜達爾卡納爾島美軍艦隊(5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的總指揮迎戰日軍。
11月12日23:30,美日雙方終於在瓜達爾卡納爾島與薩沃島之間的鐵底灣相遇。由於已是深夜,因此雙方發現彼此之時均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擺好原定陣型,甚至混雜在一起。
11月12日23:50,美日艦隊沒等指揮命令便互相開火,現場一片混亂。
11月13日00:14,經過雙方激烈的戰鬥,美軍“亞特蘭大號”輕巡洋艦、“庫欣號”、“拉菲號”、“巴頓號”和“蒙森號”驅逐艦沉沒,日軍“夕立號”、“曉號”驅逐艦沉沒。美軍指揮丹尼斯·卡拉漢戰死海上,而日軍指揮阿部弘毅在混戰中心驚膽戰、不明戰況,竟然最後下令全軍向北撤退。
11月13日06:00,在得知訊息之後,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瓜達爾卡納爾島和聖埃斯皮裡圖島的轟炸機蜂擁而至,重創日軍”比叡號”戰列艦,阿部弘毅被迫將該艦自沉並繼續北撤。
11月13日11:00,美軍“朱諾號”在返航時不幸被日軍“伊26號”潛艇射出的魚雷擊沉。
至此,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的第一階段就此結束。美軍雖然損失慘重(指揮丹尼斯·卡拉漢戰死,2艘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沉沒),但是也擊沉了日軍1艘戰列艦(旗艦)和2艘驅逐艦,並迫使日軍指揮阿部弘毅放棄進攻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向北逃竄,獲得了第一階段的戰略性勝利。
2)第二階段(11月13日23:30-11月14日15:30)
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得知阿部弘毅失敗之後,安排三川軍一指揮艦隊(6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向瓜達爾卡納爾島發起了第二次進攻。同時也安排田中賴三的增援艦隊(11艘驅逐艦+11艘運輸船)向瓜達爾卡納爾島增援。
11月13日23:30,由於美軍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皆在休整,也沒有想到日軍會在短短一天之內再次安排艦隊進攻,故沒有對日軍進行有效攔截。三川軍一的艦隊得以兵臨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向島上的亨德森機場進行炮擊。
亨德森機場
11月14日00:00,雖然亨德森機場遭到一定重創,但是日軍由於擔心美國海軍攔截和空軍轟炸只炮擊了半小時之後便立即返航。
11月14日05:55-15:30,在得知瓜島機場被轟炸之後,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瓜達爾卡納爾島和聖埃斯皮裡圖島的轟炸機再次蜂擁而至,對返航中的三川軍一艦隊進行搜尋和轟炸,將其“衣笠號”重巡洋艦擊沉。與此同時,美軍也發現了田中賴三的增援艦隊,並將6艘運輸船擊沉、1艘運輸船重創。
雖然田中賴三剩餘的4艘運輸船成功逃離,並最後在11月15日02:00成功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但是於06:00被隨後發現的美軍轟炸機全部擊沉。
至此,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的第二階段就此結束。美軍的亨德森機場雖然遭遇重創,但是隨後其轟炸機也擊沉了日軍1艘巡洋艦和10艘運輸船,讓日軍的增援目的功虧一簣,獲得了第二階段的戰略性勝利。
3)第三階段(11月14日23:30-11月15日06:00)
小威利斯·奧古斯塔斯·李(美)VS 近藤信竹(日)
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得知三川軍一未能將亨德森機場徹底癱瘓之後,再次安排近藤信竹指揮艦隊(1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向瓜達爾卡納爾島發起了第三次進攻。
與此同時,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在確定日軍動向之後,立即命令小威利斯·奧古斯塔斯·李指揮第64特混編隊(2艘戰列艦、4艘驅逐艦)迅速北上向瓜達爾卡納爾島增援。
11月14日23:00,近藤信竹的艦隊終於兵臨瓜達爾卡納爾島,並與小威利斯·奧古斯塔斯·李的艦隊在瓜島以北的薩沃島遭遇,雙方隨即在薩沃島周圍海域展開了繞島拉鋸戰。不久,日軍“綾波號”驅逐艦沉沒,而美軍卻損失慘重,“沃爾克號”和“普雷斯頓號”驅逐艦沉沒,其他戰艦皆受到重創失去戰鬥力,美軍僅剩下一艘旗艦——“華盛頓號”戰列艦。
11月15日03:00,在經歷了4個小時的激戰之後,“華盛頓號”戰列艦依然堅挺,而日軍卻遭遇重創,感到恐懼的近藤信竹命令所有日軍撤退。
11月15日06:00,遭遇重創的日軍“霧島號”戰列艦因行駛緩慢,最終被迫自沉。“朝雲號”驅逐艦也於不久緩緩沉沒。此外,美軍的“本哈姆號”驅逐艦也因傷勢過重被迫自沉。
至此,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的第三階段就此結束。美軍以2艘驅逐艦沉沒的代價,不僅讓日軍損失了1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更是讓日軍恐懼和潰逃,獲得了第三階段乃至整個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的戰略性勝利。
戰後戰略形勢1)太平洋戰略形勢的徹底逆轉
在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日軍共有2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沉沒,美軍則有2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沉沒。在沉沒數量上可以說日軍獲得了戰術性勝利,但是在戰略上卻一敗塗地,不僅沒有完成對瓜達爾卡納爾島日軍的增援,反而讓美軍徹底獲得了制海權。從此以後,日軍徹底放棄了對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大規模增援,改為夜間少量增援。
1942年11月30日,日軍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以損失1艘驅逐艦為代價,使美軍1艘巡洋艦沉沒、3 艘巡洋艦受創,但是已無法改變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略局面。而島上的日軍形勢日益惡劣,在資源上難以為繼,最終不得不於1943年2月7日全部撤離,也標誌著日本在漫長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的徹底失敗以及南太平洋乃至整個太平洋戰略形勢的徹底逆轉。
2)美國製霸全球海洋時代的到來
從此以後,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轉守為攻,陸續在菲律賓海海戰(1944年6月19-20日)、萊特灣海戰(1944年10月23-26日)和坊之岬海戰(1945年4月7日)等關鍵海戰中摧毀了日本海軍,奪取了東洋和南洋的制海權。隨著日本所有航空母艦以及全球第一的“大和號”戰列艦的沉沒,其短暫的海上霸權也隨之一同覆滅。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軍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向同盟國遞交無條件投降書,標誌著太平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也標誌著美國正式成為了新的海上第一強國和全球海洋霸主。
1945年9月2日 美利堅合眾國
結語:日本在馬來亞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之間短暫地成為了海上第一強國和全球海洋霸主,雖然曇花一現,但是卻在英國和美國海權過渡中起到了關鍵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見證了戰列艦的沒落和航空母艦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