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開國少將李德生曾經在12軍擔任十四年的軍長。

1968年以前,12軍(代號為6408部隊)就駐紮在江蘇省淮陰地區。軍部就在清江市(今淮安市清江浦區),今天的清江商場西側。淮陰(淮安)許多年紀較大的人都還記得他。李德生夫人曹雲蓮就在12軍幼兒園當園長,大家都親切地稱為曹老師。李德生的幾個孩子在清江中學讀過書。1969年,李德生的一個女兒還作為清江市的紅衛兵代表參加了北京的國慶觀禮。

李德生將軍不僅是個武能帶兵、文能治政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12軍任職期間,在抓好部隊建設的同時,還大力組織發展農副業生產,並建立連隊和機關與駐地農村掛鉤聯絡制度,幫助蘇北地區發展生產、改變落後面貌。

當年,淮陰縣西部的夏家湖是個低窪、交通不便、極度貧困的地方。夏天發了大水,一片汪洋。水退了以後,又是一片鹽鹼地。蘆葦叢生,幾乎長不了什麼莊稼。解放以後,黨和政府領導人民興修水利設施,夏家湖的面貌開始發生變化。但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仍然是非常貧困。當地的群眾主要是種植小麥和紅薯,只有少量的土地種植了水稻,產量也不高。民眾仍未解決溫飽問題。

1964年,李德生將軍為了解決部隊的農副產品供應問題,也為了幫助當地群眾發展生產,與淮陰縣政府聯絡,開辦了夏家湖農場。夏家湖地區從此開始了大規模種植水稻的歷史。

民眾至今還記得,解放軍指戰員怎樣幫助群眾幹農活、修水利、傳技術的故事。12軍夏家湖農場在夏收夏種、秋收秋種的季節,民眾也會去幫助解放軍。當年,12軍與民眾可真是魚水相融,團結互助。

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李德生將軍,不僅不會有今天著名的凌橋大米,可能淮陰縣北部幾個鄉鎮種植水稻還要晚上幾年。民眾的溫飽問題可能還要遲上幾年才能解決。

1965年初春,李德生將軍還親自到夏家湖的東金圩大隊(現在叫東金圩村)蹲點,瞭解當地的社情民意,檢查指導部隊的農副業生產工作,為當地群眾辦了許多好事。

前不久,我採訪了一位在李德生將軍蹲點時,向李德生將軍介紹當地情況的一位老前輩。

他的名字叫金華,家住在夏家湖農場的西側,是一位抗戰老兵。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擔任灌南縣公安局局長。以下就是採訪他的記錄:

“1965年春節後,淮陰地區公安處處長打電話給我,說12軍李德生軍長到夏家湖東金圩大隊蹲點,要找了解當地情況的人談談。因為我是當地人(西金圩人),有許多事情比較熟悉。處長就叫我到李軍長那裡去一下。當時,我們地區公安處治安科副科長趙長松(淮安人)同志也在東金圩村參加社教工作隊,他同時也負責李軍長的安全工作。

我就從灌南趕回來,第二天上午,騎著腳踏車就到了東金圩大隊。李軍長就住在烈士孫鴻鈞家裡(孫鴻鈞在1947年棉花莊戰鬥中壯烈犧牲)。

李軍長個子不小,身材結實,河南口音,對我非常熱情。他叫秘書給我倒了一杯熱水,我們就坐在當門地的大桌子旁邊,12軍保衛處的王處長和秘書也坐在一起。

李軍長說:‘老金,聽說你是當地人,又是老游擊隊員。請你來,是想了解夏家湖地區的歷史情況。我們12軍在這裡,除了搞農業生產,還要幫助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

按照李軍長的要求,我詳細介紹了夏家湖的歷史、水系、土壤、群眾的風俗習慣、社會治安等情況。

李軍長、王處長、秘書都拿出筆記本,認認真真的記下去了。

談話時,李軍長又詢問了漁溝、三樹、浪石、楊二莊、碼頭、雙金閘、凌橋、豆瓣集等情況。

不知不覺間,一個上午就過去了。中午,李軍長就請我和他一起吃了午飯,飯菜很簡單。吃完飯,我就與李軍長告別了。

當年12軍對夏家湖地區的支援力度確實很大,部隊農場房子未蓋起來之前,解放軍就住在群眾家裡。記得我家還住了個金連長,他老家是碼頭人。解放軍為群眾做了許多好事。

李德生將軍離開淮陰以後,到了北京當了黨中央領導人,仍然惦記著淮陰,關心夏家湖地區的群眾。當年的東金圩大隊書記祁德海還到北京拜訪過李將軍,李將軍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他。”

把人民放在心裡的,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李德生將軍,淮陰人民永遠懷念您!

7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志願軍38軍兵敗白馬山,6700餘人白白犧牲,此戰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