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范進發,1998年國防大學博士畢業後加入南海艦隊,2006年成為海軍第一位博士艦長,曾經在海軍五種型號的驅逐艦、護衛艦上擔任過艦長。

範艦長曾經發表文章《甲午海戰失敗直接責任須由戰場指揮者來負》,全文很長,我總結了他的幾個觀點如下:

1.甲午海戰的失敗,國家層面的責任無疑由封建沒落的清王朝政權來負,但是,戰場上作戰失敗的直接責任必須要由戰場指揮者來負。

范進發認為,當時作戰雙方的裝備技術水平和主戰艦艇的實力相當,中國艦艇的戰鬥力並不比日本的差,應該說中日海軍是處於一個數量級的,並沒有“代差”。從中日雙方的接戰隊形來看,日本是縱隊,清軍是人字隊,北洋水師應戰隊形是錯誤的,沒能及時改變隊形,即使不改變隊形,仍用人字隊,也應該集中火力打殲滅戰,將所有的炮火對準旗艦炮口指向的目標射擊,對敵實施編隊集火齊射,肯定會有擊沉敵艦的戰果,而不會是擊沉敵艦為零。

范進發認為,他們不應該選擇這樣死法,如果說軍人陸上作戰是“馬革裹屍”的話,海軍軍人就應該“葬身魚腹”。他們應該率領主力艦艇在海上與日軍再打一個黃海海戰,而不是選擇自殺。英雄鄧世昌的犧牲也多少有點自殺的味道,他本來可以被救起,但他拒絕被救,與其愛犬一同被淹亡。如果他們考慮到還有那麼多的作戰任務需要他們率領部隊去完成,這些艦隊指揮官就不應該主動放棄生命,因為他們的生命在國家需要用人之際已經不屬於自己,而屬於他們的祖國。國家培養一個提督、總兵、管帶多麼不容易,在戰時多麼需要像他們這樣的優秀將領去領兵打仗。

以上就是範艦長原文的主要觀點,那我們再查閱史料,看看三位最高指揮官為何自殺?

1895年2月,在威海衛之戰中,丁汝昌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彈盡糧絕拒絕投降,服毒自盡。

1894年10月,北洋艦隊在進入威海港時,“鎮遠”艦不慎擦傷,不能再出海作戰。艦長林泰曾自認失職,極為憂憤,服毒身亡

威海衛之戰中,“定遠”艦坐灘岸邊,傷痕累累,不堪久戰。為了避免戰艦落於敵手,劉止少蟾忍痛下令炸沉了由自己在德國監造並一直駕駛的“定遠”艦。並於當天深夜服毒自殺。

試想,如果丁汝昌與鄧步蟾不選擇自殺,那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投降,作為指揮官這是萬萬不行的,投降對於軍人來說最可恥,那就會遺臭萬年。

如果逃跑呢?朝廷一定會把失利責任推與他們,哪有再戰的機會,不旦難逃一死,也會聲名敗光。所以我認為丁與鄧選擇自殺是正確的,我不認同範艦長的觀點。

倒是林泰曾和鄧世昌的自殺有些欠妥,沒能參加此後的威海衛之戰,實屬可惜,與其自殺,不如戰死。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被拋棄的副油箱,被漁民們“變廢為寶”精緻又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