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出現過很多王牌武器,尤其是槍械,一直是大兵們的至愛。今天介紹的二戰美軍槍械個個都是戰場上的“明星槍“,既耍得了酷,又是實力派。等一等,小編的臺詞還沒有說:歡迎來到“明星槍“戰場。

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

只要槍的效能好,研製的時間慢一點真的沒關係! 這說的就是M1,花了近20來年的時間進行研製,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開始,直到1939年才開始少量裝備部隊。最終卻以“生產數量驚人“和當時“最好戰鬥步槍“稱號而一舉成名。

在二戰時期,M1跟著美國大兵們一起,經歷風雪、潮溼、高山地帶、熱帶叢林以及乾燥的沙漠環境條件的重重考驗,它的高可靠性和高射擊精度在實戰中得到肯定,一下子成了美國大兵的標誌性武器。從此,M1名聲大噪,生產數量“噌噌”地增長,還一直供應不足,直到二戰結束,總生產量達到了400萬支(除了M1卡賓槍,它是美國在二戰中產量最大的輕武器)。

總產量高並不代表M1沒有缺點,8發固定式彈倉容量有點少,彈夾重新裝彈也不夠便捷。很多人肯定跟小編一樣納悶,既然M1有不足的地方,怎麼產量還那麼高?裝備部隊之後怎麼還那麼搶手? 來,小編告訴你為什麼!

因為M1分解起來特別方便,而且容易清潔,這可給作戰的大兵們省了不少事呢。更重要的原因當然是M1的7.62毫米口徑的火力很足,800多米的槍口初速度和半自動效能的綜合優勢,遠遠比當時其他步槍優秀很多。 當時M1在中國也很有名,傳說中“大八粒”(M1的彈夾容量為8發子彈)就是它。M1特別招人喜歡,被其他國家繳獲之後繼續在戰場上使用,還有一些國家想按照它的模樣仿造呢。

M1卡賓槍

在造M1卡賓槍之前,美軍“糾結”地提出了兩種要求。 第一種,就是研製一種能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設想著這種武器是一種類似卡賓槍的肩射武器,發射的彈藥威力要大,要比手槍(指的是11.43毫米口徑半自動手槍或左輪手槍)射程遠,還要比M1加德蘭步槍攜帶、操作更方便。 第二種要求槍械不能太沉,要保持2.5千克的重量;要能單發也能連發,實現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好取代手槍和衝鋒槍作為大兵們使用的基本武器。 然而, 事與願違,M1卡賓槍並沒有按照其中任何一條路走,做了一把有個性的槍。 與加蘭德M1步槍比,M1卡賓槍在更換彈匣和較大的攜彈量佔了優勢,而且實際射速高、後坐力小,射擊精度比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高。下面“但是”來了,它選擇了7.62毫米口徑,導致其威力只是比手槍強了點,有效射程大約只有200米,射程短,可靠性也不夠高。

M1卡賓槍有優點,可毛病也不少,就是這麼一把不完美的傢伙,在整個二戰期間,產量卻是美軍所有輕武器當中最多的。不要迷惑不解了,其實原因很簡單,M1卡賓槍揚長避短,在自己的戰場上發揮出了大作用。 雖然M1射程短,但對於近距離作戰這個射程足夠了;雖然口徑不大,可近距離發揮的威力卻比手槍猛。再加上,射速高、後坐力小等優勢,讓它及其變形槍成為步兵近戰的好幫手,不但可以作為“大號手槍”在叢林、坑道中使用,還可像“衝鋒槍”一樣,提供持續火力,深得大兵們的喜愛呢。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共和國70年華誕之際,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下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