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過去的推文說過:“如果真正在潛艇上待過,就知道最好的常規潛艇也不如最差的核潛艇”。原因無他,說到底就是一個有限發電量和無限發電量對比的問題。一般的柴電潛艇最多在水下不露頭潛伏1周左右。潛伏一週後如不上浮換氣,那麼整個潛艇裡面將是呼吸都成問題,至於異味就更不用描述了。當代的常規潛艇也攜帶氧氣再生和空氣過濾裝置。但是卻因為在水下無法大規模的消耗電力而無法經常性的開機。因此常規潛艇內部在水下會越待越憋氣,溼度越來越大而且異味越來越嚴重。必須一週以後上浮換氣。但是即使夜間上浮換氣,也有被掃海雷達輕易發現的風險。所謂的AIP先進常規潛艇,也不過最多把過去1周必須上浮一次,最大限度的變成了10天到2周以後上浮以上。時間再長也同樣是因為水下電力的不足導致內部又熱又悶。

而所謂的AIP外燃機同樣需要消耗燃料和氧化劑。而且功率還很小,仍然不能滿足長期潛伏期間的電力消耗。而核潛艇則徹底的不同。即使最“原始”的第一代核潛艇,都是在水下電力可以放開了用的。因為反應堆的熱功率都很大,如果沒有多餘的發電和用電裝置消耗掉堆芯熱交換而來的蒸汽。就只能要麼用外界的冷海水白白將這些多餘的蒸汽換熱冷卻掉;要麼就只能長期讓反應堆在低功率執行。而核動力的一大常識,就是反應堆長期低功率執行,即危險又極大的損害反應堆的正常壽命。因此核潛艇裡面的蒸汽不斷的產生,就可以用來不斷的發電、給電池組充電。多餘的電力在水下是可以“盡情得造”,讓氧氣再生和空氣過濾機器不停的開機;而且可以讓空調降溫裝置也24小時的開動。甚至如果有人想一天內在核潛艇裡面洗3次熱水澡。瀚海狼山認為也是可以滿足的。

這在任何常規潛艇裡面想都不敢想。在核潛艇裡面消耗電力,只要不是動靜太大,引發多餘的噪音,基本可以不受限制。隨便一艘核潛艇的發電功率都可以超過10萬千瓦,可提供一個15萬人小城市的照明用電,甚至是冬季的供暖。對潛艇裡面只有百十號人來說,產生的電力根本用不完。那麼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實際上作為完全密封的環境來說,太空中的空間站和核潛艇內部是沒有太大差別的。都是絕對密封;而且氧氣再生、空氣過濾和溫度調節都用差不多的裝置。人員的飲食也都是通過內部的冷庫和冰箱提供。過去在空間站中,曾經有人創造了1年以上的留守紀錄,那麼為何到今天,所有大國核潛艇的潛航紀錄,仍然沒有超過90天的呢?全球核潛艇的潛航天數紀錄由誰誰家第一代的403艇創造。

1985年11月至1986年2月,403號艇以90天的極限潛航試驗重新整理了世界核潛艇水下自持潛航最長的記錄。該記錄至今仍沒有被打破。這次潛航試驗,403艇的總航程約為23625海里,在1987年元旦釋出。這個航程是否也是世界之最目前還不清楚,因為其他大國核潛艇的最大航程還是祕密。但這個航程不是同樣的世界第一,也一定屬於世界前列。應該是去過大洋對面的。90天的記錄是全球承認的,美國人的記錄是潛航85天。

核潛艇潛航記錄比航天員太空留守記錄差的遠。主要原因不是氧氣和食品不足和不能保鮮。主要是綜合生活環境不同。太空中基本是失重狀態,人體本身會有一種輕鬆感。在核潛艇內部,人的重力感和地面上無任何區別。所有的載人飛船和空間站都有舷窗,航天員可以觀察地球和外星,視野相當開闊,甚至可以出艙活動。而到目前所有的核潛艇都是絕對密封,看不到外面的。圍殼的舷窗只有上浮時有用。這種絕對的密閉會嚴重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其實這些不利因素,人經過訓練都可以克服。但有一點卻根本無法克服。這就是核潛艇內部微量輻射對艇員的影響。核潛艇內部空間有限,人員長期等於天天圍著反應堆近距離轉,微量輻射不可避免。核動力航母也有微量輻射,但是核動力航母的遮蔽層可能重達萬噸。核潛艇最多拿幾百噸材料來遮蔽,導致內部輻射劑量就不一樣。儘管有各種措施,但是微量輻射仍然會在人體的甲狀腺積累。如果在核潛艇內部待上90天以上就超標了。在核動力航母上待180天以上也超標。長期微量輻射積累會讓人體逐步無力。因此90天潛航以後甚至需要有人扶著艇員下艇。也因這個原因,所有核動力船舶都有2套甚至3套艇員輪換部署。

\u0002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軍新型無人機發射器,源於美國著名運動,讓無人機成為戰車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