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那麼,下面正文開始。

原型機改進工作向前推進

在德國的情報部門獲悉英國正在全力研製“噴火”戰鬥機之後,德國“新型戰鬥機計劃”競標就迎來了逆轉——原來在測試表現中被認為有點“糟糕”的Bf-109戰鬥機因為設計佈局和效能引數與噴火戰鬥機相仿而獲得了翻身的機會,甚至直接成為了“內定的”競標獲勝者。德國空軍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下達了10架預生產型Bf-109的訂單,其編號是V4~V13(在預生產型號之前已經有了3架原型機,編號為V1~V3),編號上加V的意思就是這10架飛機仍然是測試型號(二戰德國空軍的官員還是比較認真的,儘管為了和噴火戰鬥機做競爭他們選擇了在競標計劃中“內定”Bf-109獲勝,但是對於此前飛行測試中Bf-109出現的問題他們仍然“念念不忘”,如果不能通過足夠多的試驗來驗證其可靠性,那麼後續計劃可能還會有變數)。

▲Bf-109V1原型機於1935年5月29日首飛,當時德國空軍正式成立才3個月

雖然在生產編號上這10架戰鬥機以V字打頭,但是在測試編號上它們還有個名字叫做“B-0”序列,這一序列的戰鬥機主要是用來測試各種發動機和武器搭載方案,為後續的批量生產計劃提供必要且足夠的實際飛行資料支撐。所以在二戰前的文件記錄中,這系列的Bf-109編號一般都顯示為:Bf-109B-01到Bf-109B-010(有意思的是,該機的實際生產型號就是Bf-109B-1這樣表述的,雖然只是多了或者少了一個0,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機器了)。

1936年11月,編號V4的Bf-109戰鬥機,亦即Bf-109B-01,正式完成首飛,不過此次飛行中該機只裝備了兩挺機槍,德軍觀看了飛行測試之後認為招標時候提出的“配備2挺機槍”指標導致其火力太弱[1]。於是設計師為其改裝了3挺MG17機槍,可即便這樣,該機的火力仍然比不上能配備4挺機槍的英國噴火戰鬥機,於是,在Bf-109後續的型號改進中,我們就經常能看到該機在進行增加或者減少機槍、改變機槍位置甚至把機槍換成機炮等改進措施,嘗試提升其火力。

▲V4型Bf-109戰鬥機

編號V5和V6的Bf-109戰鬥機改動也比較大,具體改動有:換裝了容克Jumo-210B型發動機;拆除了原先的機槍冷卻器的進氣口,改成了三條進氣槽;增強了風擋;改進了機翼下方的支撐裝置;取消了編號V2機器在起落架測試中加裝的加強輻條。

▲V5型Bf-109戰鬥機

原型機直接被拉去實戰?——唔,效果還不錯

正當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加班加點緊張生產Bf-109預生產型號的時候,西班牙內戰爆發了。納粹德國為表對佛朗哥一方的支援,以“志願者”的名義向西班牙派遣了“禿鷹軍團”參與空戰,當然“禿鷹軍團”的背後實際上是納粹德國裝備了He-51B雙座戰鬥機的第88戰鬥機聯隊(JG88)。效能陳舊的老式戰鬥機He-51B在碰上西班牙政府軍列裝的蘇制I-15戰鬥機時候,瞬間就吃了大虧,失利的訊息傳回德國,德國空軍當即決定把已經裝備了武器進行實彈測試的3架Bf-109原型機(V3、V4、V5)緊急裝機運往西班牙,直接參與實戰,順便測試。

▲He-51B實力實在無法與I-15匹敵

對於原型機而言,小問題肯定是少不了的,儘管如此,JG88聯隊的飛行員們還是對這種新型戰鬥機讚不絕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作戰就是由二戰德軍夜戰王牌根特·瑞德歇中校口述的:

1936年底,JG88聯隊接受了第一架Bf-109戰鬥機,這架只有2挺機槍的戰鬥機正是由瑞德歇中校駕駛的。等到3架Bf-109就位之後,JG88聯隊的飛行員們執行了一次轟炸機護航任務,當天天氣晴朗,JG88聯隊的3架Bf-109遠遠跟著一隊Ju-86轟炸機隊,快要抵達目標上空的時候,4架阿維亞 Avia B-534型雙翼戰鬥機急速爬升過來,試圖打散轟炸機編隊。3架Bf-109立刻俯衝下去,嘗試從後方攻擊Avia B-534機隊,瑞德歇中校的兩名戰友首先開火,但是由於雙方間隔較遠,沒能形成戰果,不過3架感受到威脅的Avia B-534立刻散開逃走,只有長機還在追趕轟炸機。瑞德歇中校駕駛著他的Bf-109一直飛過去,直到與敵機拉近到50米的距離才開火。他清晰地看到了發射的子彈打入對方的機身中,結果敵機翻了個身,沒有冒煙也沒有起火,然後就摔向了地面。

通過實戰資料進行改進

三個月後,進行了多次實戰測試的3架Bf-109原型機總算是完成了“使命”,被運回了德國,梅塞施密特偕同德軍的技術專家們開始對實戰得到的資料進行分析,以此來對後續機型進行調整和改進優化。

編號V7的Bf-109於1937年春末首飛,換裝了容克Jumo-210G型發動機,該型發動機增加了兩級增壓器,因此其輸出功率相比之前的210型號有所提高,達到了700馬力,V7最後成為了Bf-109B-2的基準型號。

▲V7型Bf-109戰鬥機

編號V8採用了容克Jumo-210Ga型發動機,最後成了Bf-109C系列的基準型號。該型號的一個改進是在起落架艙外側加裝了額外的2挺MG17機槍,為此對前襟翼也做了調整。V8型號在實彈射擊測試中獲得了一致好評,因此4挺機槍的配置也成了Bf-109C的標配。

編號V9的Bf-109戰鬥機試圖在V8型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武器裝備系統的效能,所以嘗試將機槍換成了20毫米的MG-FF機炮,可是如此大的改動必須要同時改動機翼才能實現,當時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的大部分生產線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直到後續的Bf-109E系列戰鬥機才解決該問題。

▲Jumo-210發動機在當時已經算是效能相當不錯的發動機了

編號V-10的Bf-109戰鬥機換裝了效能更強勁的戴姆勒-賓士DB-600Aa型發動機,其輸出功率達到了900馬力,在當時算是相當高效能了。可惜的是,在1937年7月份的蘇黎世-多本道夫國際飛行大會上,飛行員恩斯特·烏德特駕駛著該機急切想要創造新的飛行速度記錄,結果操縱失誤,引發故障,最終只能迫降,導致該機損毀。

▲DB-600系列發動機

V10損毀之後,編號V11的Bf-109戰鬥機取代該機進行高效能DB發動機的測試工作;編號V12的Bf-109戰鬥機則使用了DB-600A發動機;編號V13的Bf-109則換裝了動力更強的DB-601型發動機,憑藉更強的輸出功率,該機在1937年11月份重新整理了最快飛行時速記錄——610.5千米/時[2]。

到底先給誰先裝備新戰機?

10架預生產型號完工後面跟上的就是批量生產的工作。Bf-109B-1型是第一種批量生產型號,該型被稱為“貝爾塔”(音同:β),於1937年2月份正式開始生產,採用的是容克Jumo-210Da型發動機,輸出功率為680馬力。該機的螺旋槳採用的是木製的施瓦茲固定式,能夠配裝2挺MG17機槍,本來該生產型號是測試過3挺機槍的配置的,但是根據在西班牙實戰中的反饋:安裝在槳轂罩中央的第三挺機槍存在散熱不及時的情況,容易誘發卡殼,所以這挺機槍被取消了。除此之外,設計師還在左翼根下方單獨為冷卻器增加了一個進氣口。

▲“貝爾塔”型Bf-109戰鬥機

作為德國新一代戰鬥機的第一批生產型號,德國空軍本來是想將其優先裝備到第132戰鬥機聯隊(德國空軍的王牌機隊,以一戰中最著名的德國空軍英雄“里希特霍芬”命名)。然而,聽聞這一訊息之後,當時還在西班牙戰場上浴血奮戰的JG88聯隊就不高興了,心想:咱們在這浴血奮戰,賣力賣命,最好的戰鬥機還不優先裝備給我們?於是向德國空軍領導提出了強烈的換裝要求,考慮到戰場的需求高於一切,首批30架Bf-109B-1型因此就直接被拉到西班牙裝備到了禿鷹軍團的JG88聯隊第2大隊中,從而使其成為第一支裝備生產型Bf-109的德國空軍機隊。

而原來在第132戰鬥機連隊中接受Bf-109駕駛訓練的飛行員在完成訓練之後,也“不太情願地”被轉入到了JG88聯隊。效能出眾的Bf-109甫一登場,就在西班牙上空給德國“找回了場子”,使其再次奪回制空權,並且對西班牙政府軍的空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1937年7月底為期不到兩週的空戰中,JG88聯隊第2大隊的B-1型Bf-109戰鬥機就擊落了16架敵機,且自身無一損失,由此可見Bf-109B-1在當時的空戰方面已經對蘇制的I-15、I-16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飛行測試中的Bf-109B-1戰鬥機

B-1型的產量並不高,或者說也就只生產了上文所述的30架,之後就是B-2型了,2型與1型的第一差別就在於B-2型採用了金屬的哈密爾頓可變距螺旋槳替代了原來的木質施瓦茲固定式螺旋槳。1937年7月份,第一批總計10架B-2型出廠,然後也被迅速運往在西班牙作戰的JG88聯隊基地,這樣一來,JG88聯隊總計已經裝備到了40架Bf-109B系列戰鬥機。儘管這些Bf-109數量仍然不算多,但憑藉其領先一步的技術優勢,很快就主宰了西班牙的天空。西班牙內戰中,JG88聯隊前後總共擊落了334架敵機,其中相當大一部分都是數量較少的Bf-109的戰果。德國空軍的將領不由得感慨:“Bf-109的技術優勢簡直是劃時代的,我彷彿看到了未來空戰的樣子。”

▲金屬材質的哈密爾頓可變距螺旋槳

生產擴大化與C型Bf109的誕生

此時,野心滿滿的納粹黨政府開始認識到另一個問題:Bf-109的生產速度還遠遠不夠。到1937年底,整個德國空軍還只有4個戰鬥機大隊裝備了Bf-109,而且都還沒有滿編。到次年2月份德國吞併奧地利的時候,在德國空軍的12個戰鬥機大隊(這裡不算上在西班牙戰場上的那些),也只有半數已經或者正在換裝Bf-109。儘管德國空軍和帝國航空部從1937年11月份就開始一再敦促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加速生產新機器,但是其生產線早已經滿載甚至超負荷運轉,哪裡還能再增產?為了解決這一“燃眉之急”,12月份的時候,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向菲施勒飛機制造廠授予了生產Bf-109的許可,這才使得該機的產量逐漸跟得上德軍列裝的步伐。從只能做“代工生產”到“授權給別人生產”,憑藉著Bf-109的光芒,梅塞施密特也總算是打了場“翻身仗”。

▲Bf-109C型機登場

1938年春末,Bf-109C型戰鬥機開始生產。這一型號被稱為“克拉拉斯”,如前文所說,這一型號是在V8原型機的基礎上改造過來的,但同時也採用了一些來自V9和V10原型機的優點。其發動機為容克Jumo-210Ga型,輸出功率略有提升,達到了700馬力。這型發動機的特點是用“噴注”的供油方式取代了過去傳統的化油方式,這種新技術的引入使得Bf-109在高過載飛行的情況下也能穩定供油,從根本上提高了該機的機動效能。

C-1型與B-1型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前者在機翼上增加了2挺MG17機槍,並且還改進的發動機排氣口,能夠把廢氣直接排到發動機罩外面,還增大了散熱器進氣口的尺寸,通過這些武器裝備和外觀上的差異就能很容易將其與B-1型區分開來。此外,B-1型Bf-109戰鬥機是沒有裝備機載電臺的,這對於空戰中的指揮和通訊非常不利,在C-1型上,設計師為其加裝了機載電臺,解決了這些問題。

▲配備了FuG 7型電臺之後,C型Bf-109戰鬥機協同作戰能力更強了

C-1型的命運和B型倒是差不太多——剛一出場就被運到了西班牙——畢竟那裡是最好的測試場。值得一提的是在C系列Bf-109戰鬥機中,只有C-1型是生產型,C-2、3、4都是試驗型號,其中C-2型與C-1型配置基本一致,只在發動機中間裝上了第3挺機槍,其他改動就是為了提升散熱的效率,採用了一些新的隔熱材料;C-3的最大改動就是測試在機翼上安裝20毫米機炮的效能;C-4型更加果斷地把發動機艙上的機槍也給換成了機炮——總而言之,反正這三個型號都是試驗型,不會裝備實戰部隊,所以設計師愛怎麼折騰都行。

名稱的變更與爭議

在C型號生產的過程中,帝國航空部長米爾希與梅塞施密特博士的多年“仇怨”也終於得到了化解(至少在表面上必須得到化解),為了表彰梅塞施密特在Bf-109研製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帝國航空部將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直接改名為梅塞施密特飛機制造公司,由此Bf-109也改名為Me-109。所以嚴格來說,在C系列以前的B系列、V原型系列都可以叫做Bf-109B/V,但是C系列開始,就必須要全改為Me-109C這樣的編號。

▲儘管Me是更嚴格的名稱,但是Bf-109這一型號已經深入人心,很難改動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一向以嚴謹、精細著稱的德國人,在空軍內部的正式檔案中卻有點“隨意”,Bf-109和Me-109的兩個名稱老是混用,這直接導致外界在描述該戰鬥機的時候,也經常拿不準到底該叫什麼。一個比較常見的說法是Bf-109在檔案中被用得多,Me-109在口語中被用得多。

無論如何,Bf-109C或者說Me-109C系列戰鬥機的誕生造就了煥然一新的的德國空軍,為歐洲大陸帶來了更多的變數或者說——災難——當然,這又是另一段歷史故事了,一段更精彩的故事,歡迎持續關注... ...

註釋:

[1] 德國在下達“新型戰鬥機計劃”招標指南的時候,還沒料到英國的新型噴火戰鬥機會裝備有4挺機槍,所以他們還是按照老一代戰鬥機的指標,只要求新型戰鬥機配備兩挺機槍,這就導致了按照指標研製的Bf-109一直存在火力不足的問題。

[2] 這一資料結果的測量方式是在一條3公里的路線上,分別從兩頭起步,各飛一個來回,以此計算飛行時速。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俄準備同年首飛隱身戰略轟炸機,中國隱身轟炸機研發令人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