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開始合作抗日,紅軍主力改編為革命革命軍第8路軍,共轄3個主力師,15個主力團。隨後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在武器裝備遠遠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和日寇進行了殊死搏鬥。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八路軍共和日偽軍進行大小戰鬥11.5萬餘次,斃傷日偽軍96萬餘人,俘敵28萬多人。但自身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共有58萬多人在戰場上負傷或犧牲,其中以129師386旅772團最為悲壯。
386旅是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91和93師改編而成的,陳賡任旅長,陳再道任副旅長,李聚奎任參謀長,下轄第771和第772團兩個團。抗戰全面爆發後,386旅在陳賡的帶領下先後取得了長生口伏擊戰、七亙村伏擊戰、黃崖底伏擊戰、神頭嶺伏擊戰和響堂鋪伏擊戰的勝利,給了鬼子以沉重打擊。日寇惱羞成怒之下,打出了“專打386旅”的旗號。
之後日寇多次出動重兵對386旅進行圍攻,在和日寇的搏殺中,386旅772團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首任團長和三個營長先後在戰場上英勇犧牲。團長葉成煥在濁漳河河谷阻擊日寇時不幸被敵人子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4歲;一營營長丁思林在雲族鎮和日軍作戰時不幸犧牲,年僅26歲;二營營長郭國言在武鄉縣太有鎮反擊日寇“掃蕩”時戰死,年僅29歲;三營營長易良品在河北西高莊一帶和日寇作戰時英勇犧牲,年僅33歲。
772團首任團長和三個營長先後在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而且都是英年早逝,實在令人痛惜,也令人敬仰。沒有他們的捨身為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那麼當時772團的副團長是誰呢?他就是王近山。王近山是湖北紅安人,由於家裡窮,為了有口飯吃,8歲就開始給地主家放牛,13歲開始當長工。1930年,紅軍路過他的家鄉,還不滿15歲的王近山加入了紅軍隊伍,別看年紀小,打起仗來卻十分勇敢,人送綽號“王瘋子”。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近山出任八路軍129師772團副團長,期間率部在七亙村設伏,殲滅日軍二十師團輜重部隊300餘人,繳獲的戰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1943年10月,時任太嶽軍區第二分割槽司令員的王近山指揮部隊在韓略村設伏,將日軍“戰地觀戰團”120餘人全殲,擊斃敵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這個情節後來被搬到了電視劇亮劍中,成了李雲龍的得意之作。
解放戰爭爆發後,王近山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和二野第三兵團副司令等職,率部先後參加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定陶戰役、進軍大別山、襄樊戰役和淮海戰役等戰役戰鬥,並在定陶戰役大楊湖血戰中一戰揚名,成了二野頭號悍將。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王近山又率部入朝參戰,在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過山東軍區副司令、北京軍區副司令和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