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碑。 (資料圖片)

這裡曾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山村,因為一支英雄軍隊指揮中樞的進駐而名垂青史。在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裡,一不發槍,二不發糧,三不發人,就是每天往前線發電報,卻決勝千里之外,贏得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

它起源於山西繁峙的滹沱河,流經河北平山縣,在太行山深處拐了個彎,環抱起一個靜謐的村莊,就是西柏坡村。海南日報記者曾到過西柏坡,中央軍委作戰室的舊址就是一間低矮狹小、土坯壘就的農村房舍,木格紙窗、狹小低矮,只有十幾平方米大,如果不是有標識牌,很難想象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一幅幅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畫卷就是在這裡謀劃繪就的。

“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西柏坡東臨華北大平原,背靠太行山,面對滹沱河,依偎在一個馬蹄形的山灣裡,沿河岸大道即可直接進入平原,向後可進入太行山腹地,進便於出山,退便於隱蔽。”河北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張彥臺提到,1948年5月26日之前,西柏坡就已經是老革命根據地,而在這之後,西柏坡這個小山村成為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也是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

“西柏坡能成為‘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有著自然環境和革命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是經過認真考察作出選擇的。”張彥臺說,西柏坡除了地理位置,黨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也很好。早在1938年,西柏坡就建立了村黨支部,1948年底,就有40名黨員。抗日戰爭時期西柏坡是“抗日模範村”,解放戰爭時期是“支前模範村”。

“西柏坡處於太行山的滹沱河河谷地帶,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村前是肥沃的良田,一年稻麥兩熟,物產豐富,被聶榮臻譽為‘晉察冀的烏克蘭’。”張彥臺解釋道,黨中央就是在這個小村子裡,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奪取解放戰爭的決定性勝利。“三大戰役期間,毛澤東便在僅有16.3平方米的小民房裡的一張桌子上,為前線起草的指示文有190份之多。正如周恩來所言,黨中央、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裡,指揮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來自西柏坡的指示

西柏坡和海南島雖然距離遙遠,但是黨中央時刻關注瓊崖革命的發展形勢,一條條電報指示隨著電波漂洋過海,為瓊崖革命指明了鬥爭方向。中共瓊崖地方組織認真貫徹黨中央的各項指示,使得瓊崖革命在解放戰爭的複雜環境中不斷向前發展,為鞏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為支援全國的革命鬥爭,為海南島的最後解放作出了貢獻。

1948年6月間,瓊崖區黨委接到來自西柏坡的《中央關於一九四八年土地改革工作與整黨工作的指示及毛主席關於新區工作策略的指示》後,召集地、縣委書記參加全瓊土改工作會議,認真學習中央這一指示精神,總結了瓊崖前段土改的經驗教訓,一致認為:“由於瓊崖是處在游擊戰爭的環境之中,具備了執行土改工作的,只有中心基地及其周圍的一帶地區。”“整個來說,瓊崖基本上是土改的新區。”根據這個決定,在新地區和游擊區停止了分田,而主要實施抗戰時期所實行過的減租減息政策,以便聯合或中立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力量。所有這些,都對糾正“左”的偏向,將土改運動納入正軌起了重要作用。由於正確執行了中共中央的土地改革政策,糾正了過去“左”的錯誤,又加強了整個土改工作的領導,工作進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為了配合全國的解放戰爭,1948年秋,中央軍委作出關於在“全國各個戰場發起秋季攻勢”的指示,要求各地配合已經開始的濟南戰役和遼瀋戰役,積極向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黨中央的指示到達瓊崖後,瓊崖區黨委認真分析了當時海南島的敵我力量對比,確定瓊崖縱隊攻擊方向是瓊東南,並把首戰陵水作為秋季攻勢的突破口。作戰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是堅持毛澤東提出的十大軍事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圍點打援,拔除敵軍孤立分散的中小據點。

秋季攻勢結束後,黨中央在西柏坡又一次發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軍區軍分割槽及春季作戰計劃問題給瓊崖區黨委的復示》,指出“瓊委的勝利信心,自力更生和積極努力的精神是好的,在全國局勢上藐視敵人,但在具體鬥爭中要小心謹情,兩者不可偏廢,一切工作應從具體情況出發,勿操之過急,致招挫折。”“春季作戰中,可適當集中主力(是否必須集中六個團,請再考慮),有步驟地先求殲滅分散孤立之弱敵,每戰務求全部、乾脆、徹底殲滅敵人,不打消耗戰、擊潰戰,殲敵一連,遠勝於擊潰一團,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殲滅敵人,每戰贏而不虧,則可達有計劃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之目的。對於較為強大一時尚難殲滅之敵,不可硬拼。”按照黨中央的指示精神,瓊崖區黨委認真調整了春季攻勢的作戰計劃,採取積小勝為大勝的方式,從澄邁、臨高展開猛烈攻勢,各地部隊和地方武裝也全面出擊,捷報頻傳,使得國民黨軍政人員草木皆兵。

黨中央在西柏坡駐留期間,也是瓊崖革命形勢不斷向前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瓊崖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在離開西柏坡期間,1949年3月21日中央電瓊委:“前後各電已悉,你們二年來的努力,在各方面工作上,都有顯著成就,在××(電碼不清)下的全國解放戰爭起了配合作用,這是瓊委與全體同志堅決執行黨的總路線的結果。獨清同志來中央後更進一步知道你們堅持瓊島人民解放鬥爭的艱苦奮鬥的情況,尤屬歡慰。”

瓊崖革命走向最後的勝利

來自西柏坡的指示在海南島生根發芽,對瓊崖革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在土地改革中,截至1948年10月31日,全瓊有8個縣71個鄉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土地改革。據不完全統計,共沒收與分配田地3000多石種子的田(即3萬多畝,當時用種子計算土地面積),獲得土地的各族農民29327人。1948年,瓊崖區黨委在向中共中央報告解放區人民生活初步改善的情況時指出:過去人民生活極為貧困,白沙縣民眾90%無飯吃或吃不飽,衣服也十分短缺。經過土地改革後,除白沙的紅毛、水滿、細水等3個鄉尚缺少糧食外,其他各鄉已無飢餓現象。廣大農民千百年來被壓迫剝削、忍飢受凍的苦難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經過土地改革,在瓊崖革命根據地普遍成立了貧農團、農會和民兵組織,民主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為了保衛鬥爭果實,廣大農民在“保鄉保田”的口號下踴躍參軍參戰,積極支援前線,使革命戰爭獲得人力物力的支援。僅1948年這一年,白、保、樂三個縣就有2000多名黎族、苗族青年參加了瓊崖縱隊,還有大批青年參加了地方武裝和保鄉隊、保家隊、保田隊等民兵組織。至當年年底瓊崖民兵已發展到1.8萬人。這些翻身農民參軍參戰,對於鼓舞部隊士氣、擴大部隊的建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激烈的戰鬥中,從1948年初至1949年春季,瓊崖縱隊還按照黨中央的指示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全島的人民武裝利用戰鬥間隙,學習黨的各項政策,從階級教育入手,進行訴苦、“三查”和“三整”。大大地提高了全體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和革命熱情,明確了為解放被剝削的勞動人民、支援土地改革、為打倒國民黨統治集團而戰鬥的目的,教育改造了從國民黨軍隊中俘虜過來的士兵,進一步增強了全體指戰員在共產黨領導下團結戰鬥、奪取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這一切成就,都為海南島的最後解放奠定了基礎。海南解放後,馮白駒在《中國共產黨的光輝照耀在海南島上》一文中寫道“ 海南黨的組織廿多年來,遠離中央,在摸索中創造了一些成績,但我們必須懂得,我們的鬥爭並不是孤立的,如果沒有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全國革命的發展和勝利,我們海南是不可能單獨得到勝利的。在全部的過程中,雖然有些時候我們與中央斷絕了直接的聯絡,但就在那些時候我們從中央公開發表的檔案中從毛主席的著作中,初步的體會了毛澤東思想的要點,而這就是我們海南島的鬥爭能夠堅持與發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海南日報 文\\本刊特約撰稿 陳立超 記者 徐晗溪)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那個1990年入伍的兵,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