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每當到了炎熱的夏季,海邊無疑是許多人第一時間選擇的“旅遊勝地”。但你可曾想過,與海水相伴的不止有冷飲海鮮,還有二戰時遺留下的“致命殺手”——航空炸彈?這樣的事,便發生在2018年8月的波蘭。8月8日,一名科沃布熱格(Kolobrzeg)當地的警察在執行海灘巡防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三枚重約250公斤(600磅)的航空炸彈。由於當地緊靠海濱,到了旅遊旺季一直是吸引多方來客的景點。科沃布熱格市議會在知曉相關情況後,立刻宣佈封鎖事發地周遭2.5公里長的海岸,同時派出拆彈專家執行防爆作業,並讓警察守衛海灘,禁止遊人進入。

▲波蘭軍方使用吊車將半埋在海灘的航彈吊出。

疏散作業8日當天上午7時開始,一直持續了2個多小時。據媒體報道,總計有2200多人(包括當地居民、遊客)被要求撤離海濱區域。科沃布熱格市還專門派出公車用於接送民眾、遊客,以確保在排爆作業完工後,他們可以重返景點、家園。完成疏散後,波蘭第8海岸防衛艦隊隨即派出工兵單位,啟用吊車等裝置將航彈從沙坑裡吊出。經過一番搜查、排爆作業,工兵們總共3枚250公斤的未爆航彈,另有兩枚無法辨明的未知金屬(後確認只是炸彈殘片)。事後,一位波軍工兵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拆彈作業真的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我們首先要將爆炸物挖掘出來,隨後裝上備好的卡車,並運輸至事先規劃好的爆破點。航彈的爆炸範圍本身不廣。但其所產生的金屬碎片很可能會遍及事發地周遭,給人們帶來安全隱患。因此,我們不僅要疏散事發地周邊的居民,也要確保運輸線路上的民眾安全。”

▲波軍潛水員在吊車的幫助下緩緩將航彈取出。

▲正對航彈進行仔細檢查、排爆的波軍工兵。

▲科沃布熱格在地圖上的位置,紅色箭頭標識為事發地。

有相關人士在此期間提議,在海上實施爆破。但彈藥專家指出,航彈在水中爆破的殺傷效果不僅遠大於陸地,還會極大影響當地的海洋生態平衡,對固有的環境構成破壞。因此,陸上空地爆破仍是第一選擇。而工兵,向來都是十分危險的兵種。波軍工兵仔細檢查了這3枚航彈後發現,雖然這幾枚航彈因為受潮而變成“啞彈”,但其彈體依舊完好,點火器也無破損。倘若不及時處理,隨時都是個潛藏的麻煩。自1946年以來,波蘭軍方的工兵已挖出超過1600萬地雷與超過4600萬其他型別爆炸物。在大多數歐洲國家中,戰爭中未能引爆的地雷、炸彈始終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甚至還有一戰的“古董雷”)。據媒體估計,要把這些“無聲的殺手”全部清理完,至少還要2個世紀。

▲波軍工兵將航彈裝上卡車,準備運至爆破點。

直至1945年前,科沃布熱格仍屬於德國,並被稱之為“科爾貝格”(Kolberg)。1944年末,當蘇聯紅軍兵臨城下時,科爾貝格也變成了“要塞”(Festung)。納粹德國最昂貴的宣傳電影之一的《科爾貝格》(1945),便誕生於此。這部電影也是第三帝國最後的一部紀實電影。1945年3月,由朱可夫元帥率領的蘇聯紅軍與德軍在此城之間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役。然而,即便擁有絕對的技術、人力優勢,科爾貝格仍巍然不動。德軍為了保衛這座城市,可以說戰鬥到了最後一刻。據估計,二戰中,這座“要塞”裡80%-95%的房屋都化成了廢墟。當戰爭結束後,據《波茨坦公告》規定,科爾貝格成為波蘭領土。1940年時,這座海濱城市尚有36000名居民,而1945年則銳減至3000人。現在,科沃布熱格仍是知名的海濱勝地,居住著46000人。

▲化為瓦礫的科爾貝格,攝於1945年德國投降後。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俄速度最快洲際導彈交付軍方,15分鐘飛到華盛頓,美認清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