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今天的國慶閱兵式上,隨著震撼的音樂,中國的戰略打擊方陣隆隆駛過天安門廣場。而此

次閱兵中,最值得讓軍迷激動的,並不是中航宣傳的“THE NEXT”的圖16block2019,而是一款造型怪異的導彈,這款導彈,就是第一次公開露面的DF-17型導彈。

關於該款導彈,央視並沒有做太多解說,僅僅簡單的介紹了該彈的“突防”能力。而恰恰是這個“突防”的特點,便可結合他的氣動外形,管窺一二。

東風17的彈體直接裸露在外,根據其發射車上的凹槽也可以看出,該彈是在類似於東風-16等短程戰術導彈的基礎上,直接更換彈頭得到的。而且既不是卵形彈頭,也不是尖銳的圓錐體,反而是充滿折線的非圓結構。而眾所周知的是,除了要跨越大氣層的彈道導彈,常規的巡飛彈道的導彈基本可以根據彈頭的尖銳來判斷導彈的速度。

比如說亞音速用鈍頭,超音速用尖頭。而這種折線型的不屬於這兩種,那麼難道他還能既不是亞音速也不是超音速?這句話,是,也不是。

我們常說的超音速導彈基本都在5馬赫一下,而在往上的我們則叫做高超音速。而在高超音速的情況下,傳統的彈體設計會存在著種種問題,因此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彈體構型,這種彈體被稱作“乘波體”,巧的是,東風17的導彈外形,恰恰符合乘波體的幾個特徵。

首先我們說說為什麼要發展乘波體,乘波體不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唯一解,比如俄羅斯的“匕首”導彈就是通過高拋彈道+高速度載機(TU-22M,MIG-31高空高音速投放)+大彈體(伊斯坎德爾的彈體,燃料有保障)來實現最大末端10馬赫的高速和上千公里的巨大射程。但是乘波體卻是目前技術的最優解,這得從乘波體的原理說起。

在高速飛行接近或者到達音速後,空氣由於受到物體的影響會被壓縮,而隨著速度的增加,空氣被壓縮的更厲害,激波的強度也就更大,這時候空氣會展現其可怕的一面,強力的氣動加熱和空氣的力量會撕碎傳統的鋁合金蒙皮,這也是為什麼超音速導彈大多數使用鈦合金的原因。而激波除了帶來阻力外,就真的沒有用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眾所周知,巡航導彈最大的特點是中段的平飛巡航段,而平飛是定速定高度。這就意味著彈體受到在這個速度下產生的升力應該正好與重力相抵消。在亞音速情況下,由於空氣的稠密和飛行速度較低,導彈往往使用彈翼來產生升力,如本次閱兵中的鷹擊-18,由於是亞超結合,因此也存在彈翼。

而在超音速情況下,彈體往往自身就能夠產生足夠的升力,加上彈翼會帶來額外的阻力,因此我們常見的超音速導彈往往都是在8000米以上,空氣較為稀薄的高空,使用衝壓發動機飛行。但是這種導彈也存在著缺點,那就是相比現在的先進防空系統,還是不夠快。三馬赫並不能完全阻止“S-400”,“愛國者”之類的優秀防空體系對其進行攔截。這時候,有兩種出路,一種是亞音速走隱身,另一種就是高超音速,飛的更高、更快。由於前者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亞音速飛行帶來的打擊反應過慢,其實並不適合現代戰爭,譬如說美國曾經用戰斧襲擊恐怖分子的會議地點,從幾百公里外的海上發射後,戰斧飛行了半個多小時才命中目標,然而這時候恐怖分子剛剛開完會走人了。現在先進的可機動部署的各類導彈發射器和雷達等目標,在現代戰爭中,部署和撤走已經從天縮短到以小時甚至分為單位的部署情況,因此必須要求打擊力量有足夠的時效性。更不要說反艦作戰這些。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發展高超音速導彈。

而為什麼筆者敢確定東風17是新的乘波體武器呢?這是因為乘波體的特殊原理。在高速下,產生的激波並非完全無用。在彈體帶有一定攻角的情況下,激波便會順著前緣轉移到機身下方,而這些激波本身就是高壓的流體,因此彈體可通過將機身“騎”在這些激波的上方,來實現”升力“這也就是”乘波“的由來。而激波匯入彈體下方後,為了避免阻力,一般會將整個下表面做的如同刀削一樣成為一個平滑的斜面。這也就是為什麼乘波體看上去像一個楔子的原因。

而乘波體的設計只是解決了高速下的升力和低阻問題,影響導彈射程的還有一個彈道問題。在高超音速武器中,只有兩大類彈道可選,一種是錢學森提出的錢學森彈道(再入大氣層後拉起滑翔);另一種則是桑格爾彈道(水漂彈道)。

由於公開資料有限,筆者並不能明確的得知我們的DF-17使用何種彈道,但是有一則公開訊息顯示,東風-17的設計者之一,祝學軍(女),曾獲得2009年武器裝備閱兵先進個人、2016年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的獲獎資訊中,提到了一條“主持了中國第四代短程地地戰術導彈(東風-1X),採用了世界首創的助推-滑翔高超音速設計“。而加上根據知網目前檢索到的她本人公開的論文中的《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燃氣流量-噴管喉部面積雙變數調節特性研究》(2018.05 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31-35),那麼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東風-17應該是基於錢學森彈道的大氣層內滑翔增程技術,而非之前自媒體熱炒的臨近空間打水漂彈道。

東風-17的作戰意義上,更是真正的“殺手鐗“,由於其高空高速的同時相比於彈道導彈有著更強的機動能力,這將使得目前的諸如”愛國者“等防空武器等同失效。的確,高超音速武器的末端無論雷達還是紅外訊號特徵都是極大的,無法隱藏,但是人類目前並沒有有效攔截此類武器的手段,這使得使用該種武器對敵方機動部署的防空導彈和雷達陣地的打擊將極為高效和充滿了侮辱,對方的防空反導單位將只能看見導彈來襲而沒有反擊能力。同時,這也為未來的反艦等任務提供了拓展的空間。在這美國的X-51、HTV-2等已經無疾而終的今天,在俄羅斯的3M22”鋯石“還在最後公關的時候,中國在今天終於高調展示了我們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展示了一款已經投入現役的高超音速武器。在今天,光榮屬於我們的科研人員!這不僅僅是在軍事戰術上的一次威壓,也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對老牌強國的一次挑戰,讓世界看著,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導彈。

最新評論
  • 1 #

    東風17感覺做的好小巧精緻

  • 2 #

    能防它的估計只有鐳射武器,然而我們的鐳射武器也不差

  • 3 #

    讓任何訛詐中國的反動勢力卻步。

  • 4 #

    現役就是表示下一代己在試驗了。

  • 5 #

    退一萬步,不管如何,高超音速武器我們已經不落後世界了!

  • 6 #

    1000公里以內,目前沒有任何攔截的辦法,大家應該懂這個東西的厲害之處了。臺灣全在射程之內,美國過境臺灣海峽自己也要掂量一下了

  • 7 #

    僅僅是增程滑翔的斷言根據不足。前幾次WU14飛行試驗觀察到的現象都指向臨近空間。不管怎樣,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競賽中,這次中國贏了美國一局(無動力滑翔)。但也應該看到,在超燃發動機、混合迴圈發動機等領域,中國仍舊是落後的。加油!

  • 8 #

    對頭,這款武器的真正威力不是在實景戰場上,而是摧毀敵人意志,對於別人還是概念或者驗證武器時,在我這裡已不稀奇了,這才是最大的威力。尤其是對於一個後來者產生的威力將是指數級放大。DF17真正實現了小武器大戰略。

  • 9 #

    牛 科技無極限 像科學家致敬!

  • 10 #

    注意保密!不能說主研人員的名字!

  • 11 #

    當美俄還在研發時,我們已列裝。領先十年!

  • 12 #

    作者是目前分析比較透徹的一個,受教了。

  • 13 #

    這個真的開始超世界了,美還沒成功,俄還沒佈署,我們亮相成軍了,70週年是個起點,到80週年趕超的內容一定會更多

  • 14 #

    還是女科學家,巾幗英雄!

  • 15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16 #

    東風17可以讓西方人坐下來

  • 17 #

    世界上任何反導系統都不管用。

  • 18 #

    感謝錢老,他在世時已經做了大量前瞻工作,據說是到2050年了,中國需要大量的這樣尖端人才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攻擊11無人機C位出道,江西遼寧聯手打造,飛翼佈局制霸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