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要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什麼著名的艦船型號,很多人肯定會想到航空母艦,亦或者是大和之類的超級戰列艦。不可否認,它們確實是當之無愧的。不過在戰列艦以及航母的光輝下,有這麼一種艦就顯得不起眼。相比較於戰列艦,這種艦可能沒有大口徑的主炮,但是卻有均衡的火力;沒有厚重的裝甲,卻有相對較高的速度。作為艦隊中的"苦力"擔當,巡洋艦一直就是屬於那種幹雜活的多面手。我們今天所講述的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自稱二戰期間最優秀的輕巡,被譽為"永不沉沒的海上騎士"。

自一戰後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由於一戰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再加上各個參戰國在戰爭期間拼命製造戰列艦,這麼多戰艦的維護費用對各國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為此世界海軍巨頭英國提議進行裁軍,這個提議得到了美國的支援。於是1922年在英國倫敦召開了第一次海軍裁軍會議,簽署了倫敦海軍條約。此後30年代又在華盛頓召開了第二次裁軍會議。這些會議主要是對世界各個海軍強國的艦艇總噸位,各型艦艇進行限制。10:10:6:3.5:3.5,這個比例各位都都很熟悉吧,英美法意日海軍總噸位比。正是由於有這個條約的存在,也就有後來我們所說的"條約艦"——條約戰列和條約巡洋。

條約對於巡洋艦(標準排水量萬噸以下的)主炮口徑規定:超過8英吋的為A級巡洋艦(重巡洋艦),6.1英寸以下的為B級巡洋艦(輕巡洋艦),並對總噸位進行了限制。其中重巡洋艦單艦最高噸位為1萬噸,主炮口徑不得大於203毫米,由於條約的存在,就有了我們之前所說到的情況。美國海軍遇到了巡洋艦噸位不夠用的問題。在巡洋艦總噸位限制的情況下,由於4艘布魯克林級的排水量已經佔用了不少份額,於是在設計克利夫蘭級時就對布魯克林級進行了縮小處理。然而此時美軍聽說了大洋對岸的日本海軍已經在設計建造最上級輕巡洋艦,其火力和防護已經超過了此刻美軍擁有的輕巡洋艦,作為對等,美軍的新巡洋艦必須要能夠和本子的最上相抗衡。

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是白頭鷹在二戰期間設計建造的一型輕巡洋艦,是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的發展型。事實上,由於"海軍假日"的結束,原本克利夫蘭級可以做得更大一些,但克爹畢竟是在條約期間設計的,其艦體和排水量已經是當時最大的了,克利夫蘭級的排水量相當於是條約重巡的水平。加上當時白頭鷹急需輕巡洋艦,有什麼裝備都往克利夫蘭級上面裝,導致了克爹這一級比計劃超重太多,艦體重心比預計的高。戰爭中期進行現代化改造的過程中為了降低重心拆除了大量防空機炮,換裝博福斯40機炮和厄利孔20mm炮以強化防空。與布魯克林級相對比,克利夫蘭少了一座三聯裝主炮塔,主炮沿艦艇中軸線呈揹負式的2X2配置。在防護上克爹這一級進一步強化生存性與對空能力,使用了先進的獨立防水隔艙,因而在對魚雷、水平的防護方面比較優秀,在加上火力強大。因此該級經常作為快速航母編隊的成員參加戰鬥。戰後部分被改為導彈巡洋艦繼續服役,直至1979年12月全部退役。在二次大戰期間,克利夫蘭級參加了無數次戰鬥,有負傷但最終沒有一艘被擊沉,由此克利夫蘭級也被稱之為"永不沉沒的海上騎士"

由於局勢的惡化,1940年國會批准下一財年加建15艘克利夫蘭級。然而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當時克利夫蘭級只有5艘服役,戰爭的爆發使得國會批准了將其建造數量提高39艘,由此美國海軍歷史上建造數量最多的巡洋艦誕生了。到1943年,由於列剋星敦、大黃蜂和約克城的戰沉以及薩拉託加仍在維修,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參戰的航空母艦隻有一艘企業號(Enterprise VS Japan),海軍決定以克利夫蘭級巡洋艦艦體建造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Independence Class),為此共動用9艘克利夫蘭級艦體。克利夫蘭級巡洋艦共建造有27艘,其中3艘在戰後建成服役。

如果非要說克利夫蘭級有什麼問題,事實上早在在首批艦的建造過程中,美國海軍就指出了其存在了40多項設計缺陷並提出改進要求,然而戰爭的爆發打斷了這一切,迫切的戰爭需求促使美國不得不在改進完成之前就將克利夫蘭級投入大批建造,一直到戰爭後期形勢好轉,修改過設計的新批次才得以開始生產,然而雖然改進型的輕巡洋艦有13艘開工建造,到戰爭結束前僅完工了2艘,其餘11艘都因戰爭結束而取消建造,這2艘改進過的克利夫蘭級被稱為法戈級輕巡洋艦,當然我們還是習慣統稱為克利夫蘭級。

說完了克利夫蘭級的故事,我們再來說克利夫蘭級的大姐頭克利夫蘭號的故事。1942年6月克利夫蘭號正式交付美國海軍,當年12月5日克利夫蘭號前往太平洋,並於1月16日到達索羅門群島的埃法特島。第一次執行任務是1月27到1月31日期間在第18特混艦隊編成內護送一支部隊到瓜島,在1月29日到30日,克利夫蘭號在倫內爾島之戰中於猛烈的空襲下向敵人開了火。

1943年3月6日,克利夫蘭加入了第68特混艦隊前往新喬治亞海峽炮擊科隆班加拉島維拉港上的日軍機場,然後參加了布萊克特海峽戰役,參與了擊沉驅逐艦峰雲和村雨的夜間行動。7月30日克利夫蘭號參加了炮擊肖特蘭群島的行動,並於7月12日為索羅門群島的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支援。在悉尼經過短暫修理後,克利夫蘭號前往參加10月26日至27日的特雷熱裡群島火力準備。11月1日,前往炮擊布卡島和波利斯為進攻布干維爾島的部隊提供支援,又於當天趕向南方壓制肖特蘭群島的日軍基地,並於當晚在聖喬治角海戰中攔截了一支日軍艦隊,後來因為這次戰鬥克利夫蘭號受到了海軍集體嘉獎。此戰中克利夫蘭利用火控雷達向4艘日軍巡洋艦傾瀉火力達一個小時,協助擊沉了川內號,然後追擊逃跑的艦隻直到黎明。克利夫蘭隨後受到一次空襲,被一束炸彈擊中,但也擊落了數架戰機。12月23日,克利夫蘭回到布卡島進行另一次炮擊,然後於1944年2月13日到18日在楚克群島和格林島之間巡邏,期間美軍奪取了後者。

在支援了3月17日到23日的奪取埃米爾島的行動後, 克利夫蘭號前往悉尼進行補給和修理,然後與4月21日回到索羅門群島準備馬里亞納群島戰役。在5月20日的一次試射中意外遭到了回擊並被炮彈夾叉,但未直接命中,她很快就讓岸炮啞了火。從6月8日到8月12日,克利夫蘭參加了馬里亞納戰役。7月24日,在對提尼安島的進攻中,克利夫蘭前來協助諾曼·斯科特號驅逐艦。諾曼·斯科特號在幾秒內被岸炮命中6次。克利夫蘭在諾曼·斯科特和岸炮之間機動,防止她再被擊中。 她進行壓制性炮擊併為進攻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直到6月19日到20日加入58特混艦隊參加菲律賓海戰役。儘管很少有敵機能穿過美軍艦載戰鬥機的防空網,克利夫蘭仍然擊落了至少一架敵機,並協助擊落了另一架。9月12日到29日,克利夫蘭參加了對帛琉的進攻,然後再10月5日從馬努斯島前往美國本土進行大修。

1945年2月9日她到達蘇比克灣並在2月13日到14日前往炮擊科雷希多島,在登陸之前有效地對堡壘進行了壓制。在繼續支援菲律賓戰場的過程中,她為普林塞薩港,米沙鄢和棉蘭老島的Malabang-Parang地區的登陸行動提供了掩護。6月7日,克利夫蘭從蘇比克灣出海,作為部分掩護部隊為6月10日汶萊灣的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掩護。 她在6月15日回到蘇比克灣,然後行至馬尼拉接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及隨從人員來對巴釐巴板的突襲進行觀察。在6月30日到達後,次日上午她進行了登陸前的火力準備,在麥克阿瑟對登陸區域進行了視察後前往馬尼拉,並與7月3日到達。

7月13日克利夫蘭號跟隨一個新的特混艦隊前往沖繩,於7月16日到達。以此為基地,直到8月7日,這支艦隊對日軍艦隻進行了一系列掃蕩。9月9日克利夫蘭號從沖繩啟航,通過掩護在歌山縣的盟軍俘虜撤離來支援對日本的佔領行動,然後一直扮演海軍佔領軍的角色,直到第六集團軍在本州登陸。在東京港經過短暫停留後(10月28日-11月1日),克利夫蘭號行經珍珠港,巴拿馬運河,於11月5日到達波士頓進行大修。1946年4月份,她駛離新港進行各種訓練,包括在百慕大的一次海軍恢復性訓練,又於7月份到哈利法克斯港和魁北克,然後到費城進行撤編登記。克利夫蘭號於1947年2月7日退役封存,直到1960年作為廢品出售。克利夫蘭在二戰中一共獲得了13枚戰鬥之星獎章,可謂功勳卓越。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學者模擬美俄核戰 開始3小時9千萬人死亡 美軍將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