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第1顆原子彈爆炸

1945年8月6日,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拒絕投降,想跟美軍在日本本土打最後決戰的時刻,美國一架 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騰空而起,它的起飛迎來了無數美國科學家、戰士的矚目,他們相信這架飛機,會改變人類“戰爭方式”。

轟炸機的彈艙內,放著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軍事打擊的原子彈“小男孩(Little Boy)”,這顆原子彈在理論上,爆炸威力相當於2萬噸當量的炸彈。

轟炸機的目標是日本本州島西部港口城市廣島,屬於日本重要工業城市之一,在戰爭時期承接了部分日本軍工需求。被攻擊前,常住人口大約是在24.5萬人上下,屬於中等規模的城市。

當美國轟炸機突然出現在廣島上空之時,一顆巨型炸彈沖天而降,廣島的日本居民還未反應過來,“轟”的一聲,整個世界彷彿都停止了,大量房屋瞬間倒塌,當地居民撕心裂肺的喊叫聲響徹了天際。

人類第1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完成了它毀天滅地的肆意妄為。不完全統計約有7萬人,在核爆瞬間被直接“炸死”或者間接被倒塌的建築物“砸死”。經此一炸,人類擁有了傳說中神才能掌握的能力,瞬間讓一座城池煙消雲散。

廣島原子彈爆炸後不久,叫嚷著要和美國本土決戰的日本政府,繼續戰鬥下去的意識被徹底擊潰。此時已經四面楚歌的日軍,原本想著靠血肉之軀死戰到底,進而多拉點美國兵墊底,讓自己有尊嚴地死去。當原子彈出現後,他們徹底絕望了。原子彈可以一炸一座城,想跟美國死戰,連機會都沒有。

為了活下去,在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美國人用原子彈威力所帶來的震懾,成功迫使曾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屈服”。

原子彈威力雖大,副作用也極大

核武器在廣島,僅用1顆的數量,就把小城的建築幾乎全部抹去了,並造成數萬人的直接死亡,在此之前的全世界戰爭史中,是絕無僅有的存在。

毫不誇張地說,率先掌握原子彈的美國人,可以說是站立在了人類武力最頂峰。若放在古代,憑藉著這般武力,美國完全可以征服已知的整個世界,中國的古秦帝國、蒙古帝國都是這樣。

然而從武器特性來說,美國人這個武力巔峰,完全無法滿足征服的所需。不是因為他威力不行,而是副作用太大。我們任何一個組織和政權,征服一塊土地,最核心的目的是,這塊土地可以到自己手上,為自己所用。

而原子彈為代表的核武器,在消滅土地上的人和物的同時,還會將整個土地給“毀”了,使其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不適宜人類居住。

核爆炸之時,會產生超出人類承載極限的紅外線、放射線、核子塵埃放射等。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人類會增加癌症、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

截止到1999年,隨著越來越多受輻射的廣島居民因輻射誘發的白血病、癌症等不治之症去世,死於小男孩原子彈的人數,從最初的7萬餘人上升至20萬。

在原子彈會毀滅土地的背景下,美國人除非瘋了,根本不敢用原子彈去完成世界一統,否則換來的是茫茫戈壁,沒有生機的地球、美國。

同時憑藉常規力量,美國又沒有這個本事統一地球,當時的蘇聯保持著足以和美國媲美的常規軍事力量,尤其是坦克部隊,更是靠著跟德國多年實戰的積累,實力上微微的領先美國(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

蘇聯足夠給力

美國不用原子彈去統一世界,除了原子彈本身的原因,美國自己也有原因,即美國在投放原子彈的手段上無法滿足其征服世界的心。

當時美國只能靠飛機直接投彈,而飛機投彈在對戰雙方軍事實力相當以及制空權未被單一方奪得的情況下,是極其冒險的選擇,因為在飛機飛往目標的時候,極有可能被對方攔截。原子彈沒有投放出去之前,它不是無敵的,搞不好還會被對方用攔截反打,造成不可預計的後果。

當然美國人不是沒有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美國選擇創造一種新型核武載具——導彈。馮·布勞恩為代表的德國科學家,在二戰中研發出一種被稱為V2火箭的“原始導彈”,導彈靠著自有動力,理想狀態下可以千里之外擊打敵人,是傳統炮彈所不及。

戰爭結束後,美國人看中了一點,將馮·布勞恩帶到了美國,並讓其於1958年研發出了“紅石”(Redstone)中程彈道導彈,不過這個導彈侷限性較強,它的射程僅為323 公里,攻擊距離只是較傳統火炮長了一點點,無法完成“千里殺機”的職能。

於是美國不得不進一步研發更長距離的導彈,而就在美國奮力研發導彈之時,蘇聯跑出來截胡了,讓美國一家獨大變成了不可能。蘇聯於1949年8月,試爆第一枚原子彈,打破了核壟斷,也將核武配導彈,一統地球的可能變為了“零”。

毀滅性武器不再是獨家之時,意味著有了“同歸於盡”的可能。綜上可見美國人最先造出原子彈,卻為何不用它征服全世界?原因無非2點,原子彈有副作用,蘇聯追的快。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侵入我領空,我就部署防空系統!全球鷹在列寧格勒領空巡航1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