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866年7月20日,奧匈帝國海軍與義大利海軍爆發了利薩海戰(Battle of Lissa),義大利12艘鐵甲艦和19艘木質戰艦被奧匈帝國海軍7艘鐵甲艦和20艘木質戰艦擊敗,失敗的原因中有一點,就是義大利海軍採用了縱隊(line ahead)戰術,被採用橫隊戰術(line abreast)的奧匈帝國海軍艦艇發動了撞擊戰術打亂並被重創。

橫隊戰術一下子引起了海軍理論的關注,由於海軍技術日新月異,軍界和政界急需明確的戰術理論來指導開支龐大的海軍建設。利薩海戰中撞擊戰術地重新運用形成了“撞角狂熱”,橫隊戰術則是撞擊戰術的必要陣型。此外,橫隊戰術時艦艏投影面積小於側舷,有利於避彈(如果彈藥可以輕鬆擊穿裝甲的話),而新型武器魚雷的發明也進一步支援了橫隊戰術,因為魚雷在面對低投影的橫隊時的命中率肯定遠低於縱隊。橫隊戰術因此在19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成為了主流戰術理論。不過,縱隊戰術表示不服。支援縱隊戰術的軍事理論家認為,側舷面對敵方的火力投射能力顯然比艦艏向敵更高,與此同時,指揮協調也更容易。速射炮的出現則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優勢,新型裝甲鋼則被認為能夠防禦住當時穿甲彈的威脅。

按照橫隊戰術設計的“不屈”號(英弗萊息白)

時間最後證明了,縱隊戰術仍然是有效的。英國海軍率先重新採用了縱隊戰術,而德國海軍在1894年的基爾灣演習後也證明了縱隊戰術的可行性。主流海軍戰術理論的重新轉變讓縱隊重新成為海軍交戰的基本戰術,直到導彈武器的出現才讓炮擊戰不再作為主要作戰樣式,縱隊戰術這才被放棄。

對於日本海軍,意識到這一點的時間其實比德國人還早。日本海軍部在1872年成立,一開始還只是一個極度缺乏組織經驗的部門。到1884年,仁禮景範擔任海軍部部長後帶來了一批具有海上經驗的軍官,日本海軍才算開始了正式的職業化。西鄉從道接任後,他鼓勵了一批青年軍官開拓海軍事業,其帶出來了包括日後大力推動日本海軍改革的山本剛平,讓日本海軍成為一直逐步具有現代海軍特徵的軍隊。

西鄉從道

1887年,日本聯合參謀本部海軍部的年輕參謀上尉島村速雄出版了《海軍戰術概要》一書。該書本質上是英美海軍戰術論文的觀點彙編,並加上了島村自己的評論。島村意識到了英美海軍正在實現的戰術變革,提出日本海軍可以推動成立一個包括艦隊指揮官、艦長、副艦長,以及炮術、魚雷的指揮人員成立一個學習委員會進行實驗。日本海軍很快採納了島村速熊的意見,組織了一個由聯合參謀本部、海軍部、日本海軍大學校人員組成的“戰術調查”委員會,在靜岡縣與伊豆半島之間的駿河灣清水港進行相關研究實驗。在1887年6月,相關人員抵達了清水港以北的衝津的清見寺開始研究。

此時的日本海軍整體上還是一支風帆艦隊,因此最初的討論主要集中在風帆戰艦的戰術標準化問題,包括面對魚雷艇時風帆戰艦的戰法,以及俘虜敵艦的戰術。之後,委員會對單艦對抗戰術、魚雷艇訊號問題和多種進攻方法進行了討論和爭論。為此,該委員會組織了多次演習。

在第一次演習中,日本海軍就測試了當時令人迷惑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戰術。他們假設撞角是首要武器,而線膛炮為次要武器,以此尋求最佳的撞擊戰術以及應對撞擊戰術時可能出現的碰撞問題。當然,為了防止對戰艦造成真正的損傷,日本人把戰艦加裝了竹製擋板。這樣,在會議上達成的暫時共識後,日本軍官們會馬上進行測試來檢驗會議形成的戰術。就這樣一步一步,日本海軍的戰術規範基本形成。

清水港和衝津

清水港

清水港還是太小了,1887至1888年的那個冬天,日本海軍常備艦隊(聯合艦隊前身)的7艘軍艦從九州啟程前往琉球后返回四國,在海上進行了戰術陣型、訊號釋放、艦隊機動等試驗,這些試驗最終形成了日本海軍的基本戰術規範。

1887年,英國皇家海軍上校約翰·英格斯(John Ingles)來到日本海軍大學校教書。英格斯認為最有效的進攻戰術就是縱隊戰術,他用三個要素:更大的航速、更多的火力和更精準的炮術,來克服對於橫隊戰術理論的撞角、魚雷艇威脅說。同時,縱隊戰術的指揮可以更加靈活,因為所有的艦艇都可以看著打頭的旗艦的訊號。英格斯不僅掀起了日本海軍關於橫隊縱隊爭論的高潮,同時也用航速、火力、炮術三大要素塑造了日本海軍當時的主要目標。

隨著“吉野”號巡洋艦這類新銳艦艇的服役,和隨時準備同中國開戰,日本海軍對於確立戰術原則感到日益急迫。時任常備艦隊司令的坪井航三和島村速雄都強烈建議日本海軍進行測試,最後日本海軍部決定讓常備艦隊分成兩個部分演練不同戰術。經過長時間演習,最終日本海軍確立了縱隊戰術為基本的進攻陣型的戰術。這在黃海海戰中得到了印證。

吉野

因此,甲午戰爭中的所有海戰事實上清帝國輸得並不冤,不僅僅裝備已經停止採購多年,而且在海軍的專業化建設上也絕無新崛起的日本海軍那樣進行深入的學習、爭論和檢驗。這種軟體上的差異在和平時期並不明顯,但實際的威力極為巨大,新興的日本海軍很快接收了新的知識,建立了專業化的海軍組織、形成了明確的海軍戰術,並且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海洋戰略,從認知深度上已經超越了清帝國很遠。而清帝國內部則幾乎沒有出現過這類專業化的技術討論,更不用提引進歐洲知識後進行大規模消化和反思。所以,在1894年,北洋海軍被迫使用1880年代技術水平的艦艇,使用著已經被證明是低效的橫隊戰術同1890年代誕生的日本海軍第一遊擊隊的後輩對抗,結果縱然北洋海軍官兵努力奮戰,依然敵不過使用新裝備並且反覆驗證新戰術的日本海軍。這種差距無論如何是個人奮鬥所無法填滿的。

黃海海戰

這也可以看出,作為技術性十分顯著的軍種,海軍比陸軍更需要寬鬆的討論環境,不能有更多的門戶之見和論資排輩,這些更平等的規範及其相關的制度設計才能保證海軍技術發展和戰術適時更新。然而,隨著日本海軍的發展,當時新興時期的開放和進取逐漸固化,在英日同盟結束之後則幾乎沒有獨立的思想成果,最終日本海軍逐步喪失了原來的優勢,只是將過去的觀念做到極致,以致於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佔據顯著優勢的情況下都能出現中途島戰役這樣把優勢兵力灑滿太平洋、一地雞毛的戰役規劃,其中苦楚怕是日本人最清楚。

中途島日本人輸得也不算冤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買賣不在仁義不在?沒碰對方一顆螺絲,中方照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