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寫在前面的話

寫完《坦克火控系統發展史》五部曲之後,野生坦克寫了點導彈和槍械,就有不少小夥伴私信說我開始不務正業了,另外還有一些小夥伴希望了解一下具體的坦克火控系統;那麼好吧從今天開始我會以東西方著名的五種第三代主戰坦克與她們的火控系統為例(前蘇聯T-80B、德國豹IIA4、英國挑戰者I、美國M1A1、日本90式),以點帶面的介紹一下第三代主戰坦克與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統;希望各位讀者老爺能喜歡。

“效能引數極優坦克”T-80

早期型T-80B(未安裝反應裝甲)

1969年基洛夫工廠的“天才設計師”尼古拉·費奧多羅維奇·沙什穆林(IS-7的總師)發表了他的科學技術副博士論文《效能引數極優坦克》,一經發表該理論就迅速成為了蘇聯坦克研製的指導理論。“效能引數極優坦克”的理論精髓是:必須同時研製和裝備兩種坦克,一種是“主戰坦克”(適於大規模生產且成本低廉、皮實耐用,就像T-72);另一種就是“效能引數極優坦克”(最新科技的結晶,所有資料達到科技條件的極限,只追求先進性其他指標可以暫時放棄)。並在“效能引數極優坦克”上不斷引入科研機構的最新成果,待這些成果在坦克上成熟之後再移植到“主戰坦克上”。T-80就是第一種在這一理論思想指導下設計的“效能引數極優坦克”!

T-80的原型219工程坦克

219工程源於一個夢想“把航發搬上坦克”,1956至1957年基洛夫工廠與專攻渦軸發動機的克里夫設計局合作設計並生產了蘇聯的第一臺車用燃氣輪機“GTD-1”,並馬上把GTD-1裝在了278工程上,測試結果很好,GTD-1可以輕鬆推動54噸的278工程坦克達到58公里的時速,而且操控性極佳!但是萬惡的赫魯曉夫卻在1960年叫停了所有重型坦克的發展!278工程含恨而終!但是基洛夫工廠並沒有放棄這個夢想,1967年T-64服役蘇軍很是喜歡,但是對T-64的柴油發動機深惡痛絕!於是基洛夫工廠抓住了機會。

219工程的SP1號樣車其實就是在T-64A上換裝了一臺GTD-1000燃氣輪機

219工程的SP2號樣車換裝了GTD-1000TF燃氣輪機並重新設計了底盤

GTD-1000TF燃氣輪機就是在GTD-1000完善了空氣濾清器,解決了發動機葉片的壽命問題

1970年基洛夫工廠拿出了一輛安裝了克里莫夫設計局設計的GTD-1000燃氣輪機的T-64A坦克樣車,被命名為219工程樣車(SP1號);初步驗證了燃氣輪機對比柴油機的優勢:功率大、體積小、便於操縱、加速性好、低溫啟動快(-18℃時2到3分鐘就可以完全啟動、-45℃時25到30分鐘就可以啟動至全速)。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壽命短和燃料消耗大;於是基洛夫工廠根據這些暴露的問題,重新設計了坦克底盤,並搭載了GTD-1000TF發動機以及全新的傳動裝置製成了SP2號樣車;在完成了100萬公里的行駛實驗後,1976年8月蘇聯國防部正式命令219工程以T-80的編號服役。

最早一批投產的T-80,特點是無附加裝甲;只生產了80輛

隨後又在T-80的基礎上設計出了T-80系列的第一個完善型號——T-80B

早期型T-80B,注意炮塔上的9M112炮射導彈無線電制導天線盒

完備的T-80B和T-80U

T-80作為蘇聯第一款按照“效能引數極優坦克”理論指導下研製的坦克,秉承了“在坦克上不斷引入科研機構的最新成果”的設計理念;造成T-80的子型號和衍生型號多得喪心病狂!但是真正能稱得上完備的只有T-80B和T-80U這兩個型號,所以為了避免文章陷入背型號的“流水賬”所以本文對T-80的介紹就從T-80B入手。

T-80BV(“V”代表反應裝甲)

T-80B與1A33

T-80B是T-80系列第一個成熟的型號,也是整個T-80系列的基礎型號。其裝備的1A33火控系統也是蘇聯第一種成熟的下反式(擾動式)光點注入火控系統。

T-80B的機動性:T-80B安裝的是一臺GTD-1000TF燃氣輪機,該發動機為開式迴圈、三軸、無回熱器結構;其全壽命週期為1000小時,大修間隔為300小時(這只是理論資料,實際資料要短得多);低溫啟動效能極好在-50℃時只需8至10分鐘就可以啟動至全功率輸出;而T-72的B46柴油機需要2.5小時才能啟動(蘇/俄坦克抖極為重視低溫效能)。變速箱採用雙側行星機械式變速箱,由於燃氣輪機的扭矩極好,變速箱只有4個前進擋和1個倒檔(早期T-72的變速箱有11個進檔和3個倒檔)操縱起來非常便捷;最大行駛速度70公里/小時。

T-80B的裝甲防護:現在普遍有種誤解,覺得T系坦克的裝甲防護很糟糕,尤其是T-72老是當眾表演“飛炮塔”!其實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的裝甲技術一隻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蘇聯是最早研製並裝備複合裝甲的國家);而蘇聯複合裝甲技術的最高水平就體現在T-80系列坦克上。

T-80BV坦克車體採用了三層結構的裝甲,其有22度的傾角,複合裝甲分三層,厚140毫米的高碳鋼板再加80毫米陶瓷柱夾層與20毫米增強纖維構成了第一層,然後120毫米的高碳鋼板加80毫米的陶瓷柱夾層與20毫米的增強纖維層,最後是50毫米高碳鋼板加上80毫米的陶瓷柱夾層與20毫米的增強纖維層,這樣的“三明治”結構疊層裝甲成為當時最好的複合裝甲。

T-80BV的車體首上覆合裝甲示意圖

而T-80BV的炮塔的複合裝甲結構也基本類同於車體,但裡面的材質更加先進,抗彈能力也更強。

T-80BV的炮塔複合裝甲示意圖

其實在1978年T-80B服役時其坦克正面複合裝甲的“裸甲”就已經可以免疫西方國家的絕大多數反坦克武器了(德國的BH120L44發射DM-13穿甲彈至多也只能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550MM的裝甲);後來的T-80BV加上了“接觸-1”反應裝甲之後,對於西方國家而言T-80的正面裝甲已經完全“無解”了。在實戰中T-80B與T80BV坦克也經受了最嚴酷的考驗,在車臣戰爭中車臣反政府武裝發射的各種俄製或西方反坦克導彈都沒有能擊穿T-80B與T80BV坦克的主裝甲。其中有一輛T-80B坦克在格羅茲泥的戰鬥中,被包括AT-3、AT-4、美國“陶”式反坦克導彈擊中多達5次,都無法擊穿其車體和炮塔主裝甲!T-80坦克的複合裝甲之堅固,由此可見一斑。

題外話:那麼為什麼T系坦克老是被“爆”呢?

除了人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蘇制坦克都追求對重量的極致控制(不超過50噸),拋開動力系統和火力系統留給裝甲防護的餘量非常小,迫使蘇聯的坦克設計師們只能把有限的重量分配給正面防護而放棄了側面和後面的防護能力(如T-80B的車體側面只有一層58MM的鋼裝甲以及橡膠裙板),這樣的防護設計自然在巷戰和複雜地形的戰鬥中比較吃虧!

T-80B的火力以及火控系統

初期T-80B的火炮與T-64與T-72相同2A46M型125MM口徑的滑膛炮,其具體效能引數是——藥室容積13.4升、口徑125毫米、身管長度6米、炮管品質1.165噸;由於過於追求成本低廉和方便製造,使得什麼“身管自緊工藝”、“電渣重熔冶煉技術”都只能是奢望(1982年2A46M的成本價格約1.8萬盧布)!造成2A46M的出膛壓(外界溫度15℃)只有可憐的452兆帕(4520個大氣壓);而同時期的RH120L44的出膛壓達到了570兆帕!在加上弱雞的3BM22穿甲彈,造成了2A46M發射3BM22穿甲彈在2000米上的穿甲能力還不如英國的L7發射M735的尷尬局面(2A46M發射3BM22在2000米上僅能擊穿385MM的垂直鋼板;L7(M68)發射M735在2000米上能擊穿410MM的垂直鋼板)。

當然,自動裝填機也是T-80B的標配,裝填速度8發/分。

不過至1982年起T-80BV開始換裝新型的2A46M-1滑膛炮(1983年的成本價格為5.5萬盧布)以及3BM26穿甲彈的逐步服役,T-80BV的火力可就“翻身農奴把歌唱了”!2A46M-1的極限膛壓能達到650兆帕(6500個大氣壓)出膛壓也能達到520兆帕,發射3BM26穿甲彈在2000米的距離上能穿透近520MM的垂直鋼板!

1A33型火控系統

雖然2A64M確實比較垃圾,但是T-80B配屬的1A33型火控系統卻是蘇聯第一款完善的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統。1A33是典型的下反式(擾動式)火控系統。它包含一具與主炮直接連線的帶鐳射測距儀的1G42型炮手晝間瞄準儀、一具TPN-3-49型主被動複合光電轉換夜視儀、L-4A“月亮”紅外探照燈、一臺1V517型數字式彈道計算機、1G43型射擊控制器、2E26M主炮雙向穩定器、1B11型橫風感測器、TKN-3V車長晝夜合一觀察瞄準儀、OU-ZGKU紅外探照燈;以及一套9S461-1炮射導彈制導系統。

█T-80B炮塔詳解

█T-80B炮塔詳解

T-80B炮手工作臺詳解

TKN-3V車長晝夜合一觀察瞄準儀

車長的瞄準/指揮儀卻是瞄準和夜視功能合一的......呃......蘇聯人的腦回路確實不是我能理解的

T-80B車長工作臺詳解

1A33型火控系統的工作流程是:首先車長用TKN-3V車長晝夜合一觀察瞄準儀(有獨立的穩定器)發現目標,然後按動鎖定開關,炮塔就會自動轉向目標;炮手立即啟動2E26M主炮雙向穩定器,之後用1G42型炮手晝間瞄準儀發現目標,然後啟動鐳射測距儀開始跟蹤目標並開始測距和測速(測量目標的角速度),目標的距離、高度、速度等火控引數會自動輸入1V517型數字式彈道計算機;彈道計算機完成計算後就會在1G42型炮手晝間瞄準儀的劃分板上投射一個游標,炮手只要把這個游標套在目標上就可以射擊。

由於1G42型炮手瞄準儀和主炮是直接連線的,所以炮手在啟動穩定器後需要把自己的額頭牢牢的頂在瞄準儀的護額上跟著瞄準儀一塊晃悠才能在瞄準儀目鏡裡看到一個清晰而穩定的影象。

9M112炮射導彈

最後在說一說9M112炮射導彈,9M112炮射導彈的攻擊範圍是100到4000米、最大速度400米/秒、破甲厚度約650MM;採用無線電制導方式,在沒有電子干擾的情況下,命中率超過90%(如果電磁干擾比較強烈,那麼命中率嘛......隨緣)。

不過和大家想的可能不太一樣,蘇聯9M112炮射導彈主要任務不是用來攻擊坦克或低空飛行的直升機(急眼了也可以打),主要是因為1A33火控系統比較“粗”要跟蹤4000米外的目標比較困難,所以9M112炮射導彈的主要任務是——在敵方反坦克導彈射程之外攻擊敵方反坦克導彈陣地。

T-80B是下反式(擾動式)火控系統,那麼裝備成熟的上反式(非擾動式)火控系統的坦克又是什麼樣的呢?

請看下集——歐洲標準坦克“豹II”

最新評論
  • 1 #

    @二戰吐槽君 @遵義晚報汽車週刊 @武備營 @軍武文齋 @稀星天外 @赤焰噠噠噠 @軍武研究員 @DDG的老船塢 @鐵匠工坊 @鐵匠工坊 @顧氏造船廠廠長 @榮華之武器堂 @GD3的軍武研究室 @哨兵ZH @瘋狗的輕武

  • 2 #

    看了文章,感覺中國產的96式坦克側面的防護似乎也存在薄弱的問題啊

  • 3 #

    問一句,T-62的115滑膛炮是不是D-54線膛炮擴徑來的?看網上有這個說法?

  • 4 #

    現在的坦克自動裝填都是兩段式炮彈,彈頭橫著放藥包豎著放,這樣以前還行,但是現在彈頭長度不夠了,加長的話車體空間又不夠。其實可以有兩種改法,一種是彈頭豎著放,藥包斜著向天裝炮塔後面,還有一種就是藥包和彈頭都豎著放坦克中間。

  • 5 #

    文章很贊 都是乾貨

  • 6 #

    未來能多發一些二戰時候坦克的文嗎,類似於wot裡那些經典坦克

  • 7 #

    鬧呢,DM13哪來的2000米550的穿深???DM33想打出這個數值都有點懸好吧。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若北方四島爭端升級,俄日海軍PK,孰弱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