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以艦炮為主要火力輸出進行艦隊決戰的大型戰艦,尤其是戰列艦,本身都擁有極高的裝甲防護能力,如舊日本陸奧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萬2000多噸,裝甲總重達1萬3023噸,大和號裝甲總重量高達2萬1266噸,不過對於被飛機使用炸彈空襲來說,結果完全不一樣。
歷史長河中的戰艦巔峰:武器進化史的踏腳石
戰列艦是以火炮為火力輸出的戰艦巔峰作品,也是海軍武器進化史的節點,大和號作為代表性戰艦主裝甲帶厚達410毫米,但甲板最厚處也不過200毫米,標準排水量6萬5000噸的大和號,裝甲總重量已經達到2萬1266噸,如果再增加防護重量,加厚水平裝甲用以防護空中攻擊,戰列艦可能就真的成為“浮動棺材”,火力輸出和實際作用卻相對有限,變成完完全全的“廢柴”戰艦。
在二戰時代的武器進化史中,空投的炸彈越來越大,如英國的“高腳杯”炸彈,自重5.4噸,裝藥量達2.36噸,相比大和號主炮彈總重1.6噸和330公斤的裝藥量,有著噸級的單位差距;而滑翔制導炸彈這類制導武器的出現,更讓巨大的戰列艦在飛機攻擊面前,變成的難以逃脫,義大利羅馬號直接被制導炸彈擊穿7層甲板擊沉,英國厭戰號也被擊穿6層甲板重創。
因此,單純的依靠厚重的裝甲被動防禦的思路,變成了文字歷史,自不斷進化的航空兵武器和艦載武器面前,近中遠主動防禦體系逐步確立,而失去了艦隊核心地位的戰列艦,面對使用更靈活,費效比更高的通用驅逐艦,也變得花費奇高、人員浪費和作用有限了。
戰列艦對陣看運氣:打不過就跑
戰列艦對戰,一般不需要“望聞問切”那麼麻煩,“望”得到就直接“切”,直接幾百毫米艦炮問候,只要火力和防護接近就可以對戰博的戰果,不需要特別比較具體資料差幾毫米,畢竟如果運氣到位的話,擊中對方就有可能勝利。
如果過巡洋艦與大型艦艇對戰,就要看對方的“成色”了, 打驅逐艦直接幹,巡洋艦也直接幹,打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沒有隊友在身邊的話,只能打不過就跑或者遠遠的“騷擾”,如追擊俾斯麥號行動中,兩艘英國重巡洋艦的跟蹤做法。
戰艦對戰中,即便被擊穿裝甲,只要動力系統不損壞,能保持航速,都還是有逃跑機會的。
大型戰艦對陣海軍航空兵:打不過跑不過
大型戰艦如果在海上被航空兵飛機發現的話,就不能像戰艦對戰那樣輕鬆了,首先在機動性上,戰艦和飛機是無法相比的,逃跑的機會不大,其次在對戰中,主炮火力左沒啥作用,防空火力權力輸出之後只能靠裝甲硬抗,靠轉向躲避飛機扔炸彈,完全是“一個願打一個不願挨”。
因此,在失去己方空中力量保護的情況下,戰艦不論多大,被航空兵發現並攻擊的話,被擊沉和重創只是命中率和時間問題,如大和號單獨帶隊執行最後的任務時,與幾百架美軍艦載機搏殺,完全無法躲避或者逃跑,空有460毫米巨炮沒用,只能“巨炮打蚊子”然後靠裝甲硬扛,最終沒扛住被擊沉。
而俾斯麥號僅僅被幾架飛機追上,就無法在逃脫,提爾皮茨號更是在康扣被攻擊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擺在那被英國空軍“高腳杯”炸彈攻擊,在速度更快,飛得更高看得更遠,機動更靈活的飛機面前,戰列艦更像是巨大的“靶標”。
-
1 #
-
2 #
其實在有空中保護和輔助船隻的情況下航母也很難擊沉戰列艦
-
3 #
戰列艦裝甲帶裝甲厚,航空炸彈水平轟炸
-
4 #
只要取得制空權,航母根本沒啥用啊,主力艦就是摧毀對方的艦隊
-
5 #
主要怕魚雷,高爆彈就算把戰列艦能燒的都燒了,只要不殉爆就不會沉。
-
6 #
轟炸水平提升了,但是防空炮還是簡單的目測,就算十萬噸戰列艦又有何用?艦船隻是個平臺,炮才是決定因素,如果現在造個六萬噸的戰列艦,上面全是中遠端導彈和防空導彈,你看十萬噸的航母都不知道怎麼被虐!
俾斯麥要不是舵被魚雷打壞了,早就逃到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