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利薩海戰暴露出舷側炮無法轉向軍艦的首尾方向射擊、射界受限的弊端,隨後通過技術革新,出現了將火炮佈置在艦艇中心線附近,通過旋轉炮臺來實現轉向射擊的“船面旋臺鐵甲艦”,這種佈置雖然比舷側炮戰艦更佔用艦體空間,因而使得單艦火炮數量大量減少,但英法各國海軍通過增加火炮口徑和威力彌補了這一缺陷,使得鐵甲艦的火力攻擊範圍更廣、作戰更為靈活。這一時期的大型鐵甲艦,最大艦炮口徑都超過了300毫米,如“定遠”級鐵甲艦的主炮口徑為305毫米,其母型之一英國“不屈”級鐵甲艦的主炮口徑為406毫米,義大利“杜里奧”級鐵甲艦的主炮口徑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50毫米。

“杜里奧”級鐵甲艦的450毫米主炮

儲存至今的“杜里奧”號450毫米艦炮

再看火炮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1840年前,歐洲列強裝備的主要是前裝滑膛炮,其技術原理和水平相比200年前沒有質的提高。但1846年之後,火炮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846年,步槍膛線發明人義大利的卡瓦利少校成功地將膛線移植刻制在火炮內膛上,製成世界第一門線膛炮。1854年,英國火炮專家阿姆斯特朗研製出閉鎖機(炮閂),閉鎖機機構設置於炮尾,可以開啟,通過它可以向炮膛內輸送彈藥,炮閂的出現意味著後膛裝藥的火炮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問題。隨後在1864年,德國人克虜伯推出了新式後裝線膛炮,他利用當時各個發明家的研究成果,提出用全鋼代替鑄鐵製造火炮,同時他借鑑了阿姆斯特朗的“成層”、“裝箍”鑄炮工藝,即將原來整體鑄造的炮身分為內外兩層分別鑄造,外筒的內徑略小於內筒的外徑,然後通過對外筒進行加熱使其膨脹,膨脹後的外筒內徑增大,剛好套在內筒上,然後經冷卻後的外筒收縮,與內筒緊密貼合在一起。成層技術使得炮身的韌度和剛度遠遠超過整體鑄造的火炮。

克虜伯使得後裝線膛炮的品質遠遠超過前膛炮,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壓、火炮射速更快、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同時火炮持續射擊能力更強,更耐熱,身管壽命也大大提高。同時由於身管鑄造更為優良,因此火炮身管長度也有顯著提高,以海軍艦炮為例,多為25、26和35倍徑,如克虜伯1880式12寸(305毫米)艦炮,其倍徑為25,身管長度達到7.625米,有效射程達到了7800米。

在炮架發展上,19世紀中葉,一般火炮的炮身系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線,即所謂剛性炮架。剛性炮架火炮發射時炮架受力大,炮管連同炮架整體後坐。因此,不得不把火炮設計得很笨重,造成在戰場上的機動困難。又因發射時整個火炮產生較大位移,重新復位和瞄準都很浪費時間,使發射速度受到很大影響,平均發射間隔時間在90秒以上,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80年代。

開花彈結構圖

實心彈結構圖

在彈藥方面,這一時期炮彈也從早期的前裝炮球形實心的炮彈變為後裝線膛炮使用的開花彈(又稱榴彈)和實心彈(即穿甲彈,平時也可做練習彈使用,其內部也有空腔,為配重灌有沙土,即多年來廣為訛傳的北洋艦隊使用的裝了沙土的劣質炮彈),炮彈形制已經基本具備了現代炮彈的雛形。開花彈是火炮技術專家在意識到實心彈威力有限之後,發明出的一種彈體內部為空心,裝填有碎片,依靠火藥爆炸後彈丸炸開的鐵殼破片和內部預裝的碎片殺傷的炮彈。它與實心彈最大的區別就是有了引信,通過引信來引爆炮彈內的黑火藥。

由於黑火藥炸力不足,對於鋼鐵戰艦的毀傷效果有限,加之架退炮的固有缺陷,射速緩慢,不易瞄準,無法對目標形成足夠的火力覆蓋,哪怕是大口徑的火炮,發射出的開花彈和實心彈都難以擊沉敵艦,所以火炮和魚雷配合古老的衝撞戰術並用的亂戰戰術得以大行其道,並且在利薩海戰中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奧地利海軍官兵和黑頭魚雷的合影

誕生於風帆時代末期的機動戰術,被證明在軍艦機動力倍增的蒸汽時代,運用起來更為自如。早期蒸汽軍艦上仍然佈置在軍艦兩舷的火炮逐漸被取消或減少,改為在艦首方向佈置大口徑火炮,以此適應船頭對敵的突擊機動戰術的需要。同時,利薩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撞角戰術也得到重視,各國大小軍艦上紛紛將撞角作為必備武器,甚至還出現了以撞擊為專門使命的艦種——撞擊巡洋艦。象黃海海戰中參戰的北洋軍艦“超勇”、“揚威”即是典型的撞擊巡洋艦。

“超勇”級撞擊巡洋艦模型,注意其去掉艦首後露出的巨大撞角

隨後,新出現的海上近戰利器——魚雷被認為是進行亂戰的絕佳武器,也開始廣泛裝備上軍艦。海軍硬體發展,出現了向機動戰術傾斜、讓路的勢頭。大口徑火炮和撞角戰術盛行後,海戰攻擊法也發生了轉變,其主要原因是隨著軍艦上出現火炮口徑增大、數量減少現象而產生的必然結果。火炮口徑增大後,出現了只裝備幾門大口徑艦炮的軍艦,舷側炮被取消或減少,因此海軍界海戰戰術思想也為之改變。

正是在這一時期,北洋海軍購買了數艘主力戰艦,這些軍艦如“定遠”級鐵甲艦、“濟遠”級穹甲巡洋艦和“經遠”級裝甲巡洋艦都帶有這一時期建造的軍艦的鮮明特徵:炮位較少,但口徑較大,火炮佈設適應“船頭對敵”作戰,普遍裝有魚雷和撞角。

“定遠”級鐵甲艦模型

“濟遠”級穹甲巡洋艦模型

“經遠”級裝甲巡洋艦模型

以甲午大東溝海戰中北洋艦隊的旗艦也是主力艦“定遠”艦為例:

“定遠”級鐵甲艦三維復原圖

“定遠”級鐵甲艦是德國建造的大型鐵甲艦,1884年完工。這種滿載排水量7670噸的鉅艦以大口徑炮為主要武器。“定遠”級的大口徑炮包括4門克虜伯1880式305毫米口徑和2門150毫米口徑火炮。如圖所示,“定遠”級主炮所採用的佈置方式非常特殊,在炮臺形式上選擇了與德國“薩克森”級鐵甲艦相同的露炮臺式,將4門305毫米25倍口徑後膛鋼箍套炮兩兩分裝于軍艦中部的2座露炮臺內。露炮臺的佈局則參照了英國“不屈”級鐵甲艦,採用的是右前左後的對角線佈局,炮臺內的4門火炮可以同時轉向艦首方向發射,最大程度發揚火力。 ����\u0003� �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莫迪下令再次放出大招,3500千米範圍成禁區,威懾的不僅僅是巴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