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阿拉伯世界鬥智鬥勇的幾十年間,以色列不僅贏得了5場大規模戰爭勝利,還在一些小規模軍事行動中表現出色,諸如奔襲4000公里到烏干達解救人質的“恩德培行動”、奇襲巴解突尼西亞總部的“木腳行動”等等。
“行動”中,以色列特種部隊和空軍不拘一格的作戰樣式令人拍案叫絕,其軍事素養和單兵作戰能力也毋庸置疑。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出動14架戰機發起“巴比倫行動”,僅用兩分鐘就成功摧毀了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近郊的核反應堆。自然,這場完美的“行動”也在戰術層面贏得陣陣喝彩。
然而,也許是答卷太優秀了,“巴比倫行動”在此後引出一些疑問,以色列人為何能在諸多細節上處理得如此完美?就算藝高人膽大,單槍匹馬周旋於阿拉伯世界的以色列也總得有高人指點吧。那麼,這個幕後推手是誰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薩達姆的“核夢想”伊拉克的“核夢想”可謂幾十年如一日,早在1950年代,伊拉克就著手發展核計劃,1959年與蘇聯簽訂《核技術協議》,建起了一座小型研究用核反應堆。對此,宿敵以色列當然保持密切關注,以色列人起初對伊拉克的核計劃不屑一顧,認為這純屬天方夜譚。
之後,伊拉克意圖從法國和義大利購買核反應堆,但一系列努力都宣告失敗。1968年,復興黨奪取政權,伊拉克迎來了歷史的轉折點。到了70年代中期,身為副總統的薩達姆對發展核武器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衷,在這位伊拉克二號人物的推動下,法國終於吐口同意賣給伊拉克一座研究反應堆和相關實驗室。
1975年9月,薩達姆親赴巴黎與法國人談判,臨行前,“巴比倫雄師”向媒體高調宣佈:伊拉克要成為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阿拉伯國家。迫於西方和以色列的壓力,法國對這一大宗交易還心存顧慮,總想著如何既能賺錢又能限制伊拉克發展核武器。
為此,聰明的法國人提出用濃度較低的“焦糖”代替濃縮鈾,因為這種核燃料雖可產生原子能,卻不能用來製造原子彈。薩達姆聞訊勃然大怒,向法國人霸氣宣佈:“我們只要濃縮鈾,要麼取消合同,要麼成交!”
當時,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不久,阿拉伯人大規模石油禁運導致的油價大幅上升仍令法國人心有餘悸。要知道,當時法國20%的石油來自伊拉克,法國真不願失去這位財大氣粗的大客戶。況且,薩達姆大手一揮開出四個豐厚條件,個個令法國人心動不已。
2、伊拉克將採購包括100架PhantomF-1戰鬥機在內的數十億美金法國軍火;
3、伊拉克將對標緻與雷諾汽車公司各下5萬輛訂單;
4、法國將獲得巴格達西邊一處造價十億美金的別墅的建築合同。
面對如此豐厚的利益,高傲的法國人終於答應向伊拉克出售核反應堆。1979年,在法國的協助下,伊拉克開始在奧斯拉克建造一座40兆瓦的輕水式核反應堆與一座小型試驗性質的反應堆。同年7月就任總統的薩達姆大大加快了建造核反應堆的速度。
策劃巴比倫行動現在輪到以色列人坐立不安了,為阻止伊拉克的核計劃,以色列摩薩德特工展開兩次小行動,在巴黎暗殺了外國核技術專家,在法國土倫炸燬了伊拉克核反應堆的關鍵部件,為推遲伊拉克的核計劃和為以色列籌劃“巴比倫行動”贏得時間。
與此同時,以色列積極爭取美國的支援,希望藉助老大叫停伊拉克的工程。令以色列人失望的是,這一次美國人的態度模稜兩可,總統卡特一邊稱不同意伊拉克擁有核武器,一邊稱不同意以色列去做刺激伊拉克的“事情”。
沒有了美國支援,以色列只能單幹了。對“巴比倫行動”,以色列高層意見也不一致。關鍵時刻,以強硬著稱的總理貝京力排眾議決定以暴制暴。此後,以色列試圖藉助伊朗之手摧毀這座核反應堆。但伊朗人的空襲技術實在太差,奧斯拉剋核反應堆經歷一場虛驚後安然無恙。
時間進入1981年,從不斷獲取的情報分析,伊拉克的核計劃進展迅速。如果再等下去,薩達姆“改變中東地圖把以色列抹去”的豪言真要實現了。當年6月初,得知伊拉克核反應堆將在7月14日國慶日正式啟用,由於擔心啟動後的反應堆在轟炸下會產生核汙染,貝京斬釘截鐵下令實施“巴比倫行動”。
實施巴比倫行動1981年6月7日,以色列出動14架戰機從位於西奈半島的空軍基地出發,向西直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其中,剛從美國購買的8架F-16執行轟炸任務,6架F-15擔任護航。戰機群一路無線電靜默和超低空飛行,相繼“騙”過約旦和沙特後於下午六點半準時飛臨目標上空。
當時,空軍出身的約旦國王侯賽因敏銳發覺異常,隨即向伊拉克傳遞了情報。然而,正忙於兩伊戰爭的薩達姆沒引起警覺,錯過了寶貴的防禦時機。對這場精心策劃的空中突襲,伊拉克的防空部隊也表現得相當無力,部署在附近的戰鬥機來不及起飛,防空導彈和高射炮也沒來得及發射,眼睜睜看著以色列戰機大搖大擺地進行外科手術。
巴比倫行動僅用了兩分鐘,奧斯拉剋核反應堆已在一通狂轟濫炸下陷入火海。以色列的14架戰機無一受損,將燃燒的核反應堆甩在身後揚長而去。第二天,法國人勘察現場後告訴薩達姆,重建核反應堆至少需要5億美元和5年時間。
懊惱之餘,薩達姆發誓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重建核反應堆,也許意識到這個錢不好掙,法國人還是在兩年後主動退出了。至此,伊拉克的核計劃宣告破產。
被盟友“出賣”可憐的薩達姆哪裡知道,在這場精彩紛呈的巴比倫行動中,正與伊拉克處於蜜月期的美國扮演了幕後推手的角色。行動之前,以色列“正巧”從美國手中買到8架F-16,這對正發愁實施巴比倫行動無機可用的以色列可謂意外之喜。
1980年,以色列摩薩德與美國中情局私下達成一筆交易,由美國人向以色列提供大量伊拉克核反應堆內部設施的絕密微縮膠捲。
經過放大拷貝,以色列對“目標”內部設施了如指掌,從後來以色列人在行動中的嫻熟技法看,顯然有美國人的功勞。薩達姆萬萬沒想到,正是美國這個親密盟友充當幕後推手,一舉斷送了他的核夢想。
其實想來也不奇怪,美國也不會容忍伊拉克擁有核武器,既然自己不方便出手,借小弟以色列之手解決這一麻煩豈不皆大歡喜。畢竟,以色列才不怕得罪這些阿拉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