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主力戰機殲10是一款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的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的第四代戰鬥機,殲10於1986年開始研製,並於1998年首飛,數年後便進入了部隊服役,先後衍生出殲-10A、殲-10S及殲-10B等多種型號。現在的殲10C換裝了中國產太行發動機,同時從原先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換裝為了源相控陣列雷達,雖然外形與殲-10B還有些相似,但對飛機的系統進行了升級,還在機背、垂直尾翼等地方增加了天線。
據說殲-10的電子裝置比除殲-20以外的其他中國戰機都要先進,特別是殲-10的座艙採用為全"玻璃化"介面,跟美國F-16毫無差別,數字化程度相當的先進。作為一款明星戰鬥機,殲-10其實也有著心酸的往事,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56歲的宋文驄院士被國防科工委正式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並帶領著當時中國的研發團隊進行攻關。而那個時候,殲-10的設計效能指標對於當時中國的國防科技來說實在是太難了,而在當時,很多人認為與其研發新的戰鬥機倒不如直接向蘇聯採購當時國際戰鬥機市場上"火熱"的米格29或者蘇27。
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這款寄託著國人希望的戰鬥機將中國直接帶入了四代機時代,這種突破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殲10的誕生使我們擁有了能夠完全自主研製先進戰機的能力,也為後來殲20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儘管中國有了殲10這樣先進的戰鬥機,但還是沒能實現百分百的中國產化,尤其是戰鬥機最最關鍵的發動機技術和機載雷達以及控制系統方面,依舊只能依靠進口,首批次服役的殲-10使用了俄製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而在飛機機身的材料方面,由於難以生產出先進的材料,殲10的重量也不如預期,這直接影響到了航程與速度。
慶幸的是,隨著中國產飛機制造技術的發展,一批戰鬥機高新技術相繼被攻克,而相控陣雷達的漸漸成熟,也使得殲10具備了先敵發現的能力,作為同代戰鬥機的佼佼者,殲10C也許還不是終點,網路上流傳,更新的改進型號殲10戰機已經有了訊息,無論如何,對於這員"老將"來說,儘可能的發揮其潛力才是對它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