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除4門305毫米口徑主炮外,“定遠”級鐵甲艦首尾各有1門150毫米克虜伯1880式鋼箍套炮。另外“定遠”級還裝備有少量被稱為“連珠快炮”的機關炮,“定遠”級鐵甲艦採用的主要是法國哈乞開斯式,大小共計12門。

“定遠”級鐵甲艦的305毫米主炮

“定遠”級的艦體設計沿用了德國“薩克森”級鐵甲艦,而“薩克森”級原本並沒有魚雷兵器的設計,因魚雷也是機動作戰中的重要武器之一,於是中、德兩國技術人員在“定遠”級上增設了3具14英寸(355毫米)口徑的魚雷發射管,備雷21枚,均為德國刷次考甫磷銅魚雷,又稱黑頭魚雷。其中2具魚雷發射管分別佈置在軍艦前部左右舷,位於鐵甲堡之前;另有1具佈置在軍艦尾部中線上,發射口位於軍艦艦尾龍紋的下方。

從“定遠”級的武備配置可以看出橫隊“船頭對敵”思想之體現,此外撞角是當時軍艦上的一項重要武器。自利薩海戰之後在各國海軍中流行,主要用於近距離上撞擊敵艦,“定遠”、“鎮遠”艦艦首水下各有鋒利如刀的撞角,外形與“薩克森”級艦採用的完全相同。

某些海軍技術史知識基礎薄弱的研究者對北洋軍艦建成的19世紀80年代的兵器技術背景缺乏了解,對北洋軍艦的裝備情況和設計特點產生理解混亂,甚至在對黃海大東溝海戰進行解讀時,憑著自我混亂的理解,一廂情願的認為北洋軍艦並不落後,在黃海海戰中失敗,完全是因為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出身陸軍不懂海軍,做出言之鑿鑿的離題分析,繼而引申出整個北洋艦隊腐敗不堪的結論,對甲午歷史的研究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前文已經詳細說明,北洋軍艦建造時,世界海軍戰術還是以橫隊戰術為主,橫隊戰術的本質就是衝撞戰術,即以衝亂對方的隊形為主要攻擊手段,因為當時的艦炮射速慢、瞄準方法原始,命中率極低,炮彈裝藥為黑火藥,威力也較小,所以在以“亂戰”戰術思想指導下設計出來的軍艦,採用的是“船頭對敵”和“以口徑換數量”的炮火設計,艦炮的數量和炮彈的載量都大大減少,配以魚雷和撞角輔助,是以誕生於這一歷史時期的北洋海軍的軍艦普遍炮位少,備彈量也小。

北洋艦隊復原圖

北洋艦隊建成時在亞洲國家的海軍中實力可謂首屈一指,但到了甲午戰前,已然落後於時代。因為1890年前後是世界海軍科技發展最快、艦船更新換代最為迅速的時期,世界海軍兵器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

19世紀中葉以後,海軍的艦載火炮技術與陸軍火炮技術一樣,開始醞釀著一場革命。首先,由於後裝線膛炮及其新型炮門和反後坐裝置技術的發明,且採用了無煙火藥和高能炸藥,艦炮的射程明顯增大,射擊的準確性和攻擊威力也大大增強。就射程而言,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克虜伯艦炮最大已達到5000多米,到90年代末阿姆斯特朗重炮在強裝藥的情況下可超過10000米,其末端速度仍有360米/秒。在攻擊威力方面,19世紀末的海軍大炮的炮彈在有效射距內大約可以穿透與大炮口徑同樣厚的最堅固的裝甲。象英國“君權”級戰列艦裝備的343毫米口徑後裝阿姆斯特朗炮在強裝藥的情況下,炮彈在炮口可穿透鍛鐵板穿透115釐米,在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95釐米,在2000米距離上可穿透90釐米,3000米時可穿透75.2釐米,4000米時可穿透72釐米。再以1899年305毫米40倍口徑克虜伯艦炮為例,炮彈在炮口可穿透鍛鐵板117.3釐米,可穿透鋼鐵複合甲板91.2釐米,毀傷能力大大提高。

英國“君權”級戰列艦的343毫米主炮

針對艦炮威力越來越大這一情況,為了有效地提高艦船的生存能力,各國對艦船的裝甲防護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到19世紀70年代後,西方各國海軍對裝甲艦船技術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在艦船裝甲日益廣泛使用的同時,裝甲技術也有不斷革新。開始時的裝甲多為艦船的水線帶裝甲和隔障裝甲,所使用的材料為鐵或鋼,雖然裝甲厚而沉重,但仍不能有效地抵禦威力越來越大的火炮。於是,各國海軍轉而重點防護炮塔和其他要害部位,並轉而使用複合裝甲材料,或經過特殊處理的鋼材。

在大炮與裝甲的較量中,艦炮技術和裝甲技術都得到了明顯的發展,但這場較量到後來還是艦炮佔了上風。到19世紀90年代,西方國家的艦船設計師們承認,他們再也不能為軍艦任何部位提供絕對可靠的防護。在有效射距內,能夠提供較為可靠的防護的部位只有炮塔、火藥庫、水線和機器艙,對其他部位的人員只能提供很有限的防護,以防禦速射炮的殺傷。

由於鍋爐和發動機的發展,使艦船的動力裝置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新的冶金技術出現後,開始製造更為堅固的比19世紀中葉的鍋爐容納多一倍蒸汽的箱式鍋爐。這一時期研製成功了水管鍋爐,依靠流過鋼管的水通過燃燒加熱而產生蒸汽,其熱效率要比普通鍋爐高得多。用這種鍋爐能夠產生高達250磅的壓力,推動14000馬力的三級膨脹式蒸汽機。尤為重要的是,19世紀末還研製成功了蒸汽輪機以作為艦船的動力裝置。蒸汽輪機利用蒸汽通過噴嘴將蒸汽的熱能轉化為動能,再利用高速蒸汽推動汽輪機的轉子轉動而輸出機械能。它克服了往復蒸汽機功率小、重量大、燃料消耗率高等缺陷,很快便成為艦船上的新型動力裝置。

正在高速行駛的英國魚雷艇驅逐艦“大黃蜂”號,1894年完工

隨著艦船動力裝置的迅速更新和進步,19世紀末海軍艦船獲得了空前的動力,1890年代末,西方海軍的戰列艦的航速為18節;巡洋艦的航速達24節;魚雷艇最快者達28節;驅逐艦由於使用了蒸汽輪機,航速最快者竟達35節。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年的時間內,世界海軍艦船的航速提高了近2倍。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我們買虧了?S400導彈神話破滅,以軍疑似橫穿半個敘利亞未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