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從始至終一直不斷延遲的蘇57終於準備正式在俄羅斯空軍服役了,基於俄羅斯的國情,蘇57走了不同的路線,它只能依託龐大的體系在俄羅斯廣袤無垠的國土上空作戰。國際上對是否應該把蘇57歸於四代機尚有爭議,因為它一直未展示自己的彈艙,而彈艙被認為是四代機的標誌性物件之一。

蘇57在繼承蘇27系列經典的中央升力體佈局的基礎上,又揉合了四代機的菱形機身設計,這同殲20的菱形機身加繼承自殲10的無尾鴨式佈局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發動機“器不如人”的情況下形成的技術傳統。但蘇57沒有殲20那麼幸運,它繼承的中央升力體路線在結構上付出的代價更大,不適合設定彈艙。四代機的主彈艙位置一般在腹部,這裡是黃金位置,不巧的是,蘇57的這個位置按照總體設計要求是凹入的,不然就無法充分利用氣流的衝擊壓力來增升了。

主彈艙的體積不小,設定在機腹是最佳選擇,因為只有這裡最為平坦,機頭是雷達艙的地盤,順著機背再往後是座艙,這裡裝看飛行員,背部從座艙一直到尾椎是主樑的空間,不適合容納彈艙這種較“軟”的物件。更重要的是,機背表面除了機翼外都是凹凸不平的,用來佈置彈艙的空間利用率不高。至於溫度很高的發動機艙附近,在這裡設定彈彈艙用膝蓋想都知道沒門,否則裡面的導彈不等發射先把自己的載機給擊落了,這樣一來蘇57的主彈艙就沒有著落了。

再來看副彈艙,即裝格鬥導彈的彈艙,四代機的副彈艙一般處於座艙側後的位置,因此又稱側彈艙,因為這裡更為侷促,所以僅能容納一枚導彈,但即便是第四格鬥導彈的命中率極高,一枚導彈也是無法作戰的,因此側彈艙要配置兩個。連主彈艙都沒有的蘇57,單獨設計兩個副彈艙的意義不大,這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畫蛇添足。

如果蘇57沒有彈艙,它的內部空間將比F22和殲20有明顯優勢,很可能成為航程最遠的四代機,其實對於進氣道這個最大反射區都作自由處理的蘇57來說,什麼工藝,什麼彈艙,都是小節。

最後,我發現了蘇57有趣的一個特點,它用菱形機身的目的與其它四代機不同,主要是為了增升而不是為隱形。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印尼找上韓國研發隱形戰機,只因這項優勢明顯,其他國家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