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美國B-29型轟炸機是二戰空戰明星兵器中登場最晚的,不論是戰略轟炸還是戰場支援都不及長期浴血拼殺的B-17、B-24、B-25、B-26、“蘭開斯特”等轟炸機出力多犧牲大。可俗話說:能幹不如會幹,會幹不如巧幹。B-29轟炸機正是以會幹加巧幹搶了一票轟炸機的風頭。B-29轟炸機登場時日本法西斯已是強弩之末,B-29的雷霆之火將惶惶不可終日的東洋人燒得焦頭爛額,最搶鏡的是B-29轟炸機甩下人類戰爭史上最早也是僅有的兩枚實戰原子彈,給日本軍國主義致命一擊,加速了二戰的勝利,憑此這貨就有資格入選二戰空戰兵器明星榜了。這牛掰的B-29轟炸機師出名門,產自美國波音飛機公司,在二戰時被稱為“史上最強轟炸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軍用飛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洲際重型戰略轟炸機。

美國B-29A型“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基本引數:機長30.18米,翼展43.36米,機高8.46米,空載重量32.3噸,正常起飛重量54.4噸,最大起飛重量61.2噸,4臺18缸氣冷星型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4×2300馬力,實用升限10241米,最大時速574公里/小時,經濟巡航時速354公里/小時,最大作戰航程6436公里,實用作戰半徑2896公里,最大轉場航程9654公里,武備為機背、機腹及機尾5個炮塔,12.7毫米M2重機槍10—12挺(每挺攜彈1000發)、早期型20毫米機關炮1門(攜彈100發),總載彈量9.072噸,機組乘員11人。

說起轟炸機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義大利與奧斯曼帝國為爭奪北非的意土戰爭,11月1日在利比亞艾因扎拉地區上空,義大利海軍少尉朱立奧·加沃蒂駕駛“鴿”式偵察機機向土耳其軍陣地扔下4顆“西佩利”式手榴彈,雖未成造任何傷亡,卻拉開了飛機空襲的序幕。在一戰中的1914年8月30日,德軍飛機飛臨巴黎上空投下了5顆炸彈,炸死一人炸傷兩人,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造成傷亡的飛機轟炸。早期空襲中主要是飛行員人工投擲手榴彈或觸發引信的迫擊炮彈、榴炮彈,並不安全與方便,人們就琢磨設計專用航空炸彈及帶載具的飛機。世界上第一架專用轟炸機是俄國人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爾斯基在1913年底研製的“伊里亞·穆羅梅茨”式四引擎轟炸機,首次採用箱式炸彈架、電動投彈器和轟炸瞄準具,載彈量達到400—800公斤。1915年2月15日該型轟炸機深入德國境內進行轟炸,轟炸機首次正式走上空中戰場舞臺(這個西科爾斯基也是世界第一架生產型直升機的發明人,後入美籍,其西科斯基公司生產的直升機是美軍的主力裝備並行銷全球,包括我軍仍在使用的“黑鷹”直升機)。到一戰後期,主要參戰國都生產裝備了各種型號的轟炸機,廣泛用於支援地面作戰和攻擊後方目標,由此轟炸機部隊成為空軍(陸航)的一個重要兵種。

B-29轟炸機研製期間正趕上二戰爆發,一切正常程式都打亂了,在經歷了太多的溝溝坎坎後,硬是趕鴨子上架了。B-29轟炸機最早的設計要求由美國陸軍航空隊在1938年3月向波音公司提出,即在波音B-17型“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基礎上全面提升效能,故稱B-29為“超級空中堡壘”。但因軍方經費緊缺並不給研製啟動資金,需要波音公司自籌,好在波音公司之前早有預研,即編號“316”的轟炸機設計方案。之後,波音公司設計團隊幾經改進,在1940年5月拿出全套的“345”號轟炸機設計方案,美國軍方給其型號為“XB-29”,接著參加了軍方組織的新型轟炸機設計方案競標,在與洛克希德公司“XB-30”、道格拉斯公司“XB-31”、聯合公司“XB-32”三家的方案一番比拼後,波音公司的XB-29方案脫穎而出。美國陸軍航空隊對XB-29十分滿意,將其初步確定為美軍下一代轟炸機,在1940年8月向波音公司撥款360萬美元建造2架XB-29試驗原型機,後又分兩次追加15架XB-29測試樣機。不過美國軍方還是留了後手,同時還向聯合公司撥款建造2架XB-32轟炸機原型機,打算一旦波音公司的XB-29專案失敗時用其頂上。

1941年波音公司全力投入XB-29模型試驗與原型機的研製,此時歐戰已打成一鍋粥,著急上火美軍在1941年5月倉促訂購還在圖紙上的首批250架B-29。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的1942年1月,美軍又訂購250架B-29,3月份再追加訂購500架。這1017架B-29的大訂單如天上掉下大餡餅,將忙活原型機的波音公司砸得暈暈乎乎,在世界航空工業史上還沒有大型飛機尚在圖紙上就被軍方大量訂購的先例,這在當時被稱為“30億美元豪賭”,都是無情的戰爭將波音公司與美軍推上了賭檯。

波音公司只好硬著頭皮上了,打破常規提前投入生產線建設、原材料採購、員工培訓等準備工作,假如B-29原型機一旦研製失敗,波音公司將血本無歸甚至破產。熬到1942年9月21日,波音公司首架XB-29原型機終於進行了首次試飛,此時美軍對B-29的訂購量已驟增到1664架,可XB-29試飛過程並不順利——發動機過熱起火、機翼折斷、2號原型機墜毀……大小毛病接連不斷,定型量產時間一再拖延。對此美軍焦急萬分,波音公司更是壓力山大,這甚至引起羅斯福總統的不滿,因為按照他的時間表B-29在1943年底應投入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好在美軍陸航沒有放棄B-29,好在B-29的基礎設計十分優秀,經過波音公司更換新發動機、3葉螺旋槳改為4葉變距螺旋槳等大大小小的改進調整,問題一一得到解決,到1943年9月B-29終於定型投入量產,以波音公司為主,貝爾公司、馬丁公司授權加入,三個總裝廠火力全開投入B-29的生產。這可不是幾噸重的戰鬥機,而是空重30多噸的龐然大物,到1945年9月B-29基本停產,短短兩年共生產了19種型號3970架B-29轟炸機(因二戰勝利,美軍取消5092架B-29總訂單的後續部分),顯示了美國強大的軍工製造能力。

B-29轟炸機的問世,時任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里·阿諾德(1886—1950)將軍功不可沒。阿諾德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奠基人威廉·米切爾(1879—1936)將軍“戰略制空權”理論的堅定追隨者,米切爾最早提出“戰略轟炸”的設想,他認為:大規模轟炸敵人後方的要害目標,摧毀其作戰基礎和意志,才能減少戰術殺戮,並減輕平民的傷亡。一戰中的1918年9月,擔任美國駐法遠征軍航空隊司令的米切爾上校,組織英法美等協約國1500多架戰機對德奧等同盟國實施大規模轟炸,加速了同盟國的投降,這是航空作戰史上最早的戰略轟炸。阿諾德將軍在二戰爆發後,敏銳地感到美軍必須要有一種真正的“空中戰艦”,他認為新型戰略轟炸機的最大飛行速度應達到64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超過8500公里,載彈量不少於7噸,這就是美軍陸航當時提出的超級轟炸機設計招標要求。在B-29研製出現困難的的情況下,是阿諾德說服國會加大對B-29的撥款,又協調政府增加B-29的生產線。儘管聯合公司研製的XB-32轟炸機比B-29早兩週首飛,但阿諾德仍未動搖,認定B-29非陸航莫屬。可以說,沒有阿諾德將軍的肯定、支援和堅持,就沒有B-29的輝煌,因此,人們稱阿諾德為“B-29轟炸機之父”。

B-29轟炸機的最大優勢是航程遠、載彈量大,以現今的標準這些似乎不足掛齒,服役多年的美製F-15E型戰鬥機的載彈量已超過B-29,可在1930年代末航空科技水平還相當幼稚,B-29的各項效能已然相當驚人,尤其是航程無人能超越。比較一下同是航空強國的英國最好的“蘭開斯特”式四發重型轟炸機,其載彈量與B-29差不多,可飛行速度、高度遠不及B-29,航程更是差了近2000公里,德、日、意、法等國的重型轟炸機跟B-29相比基本都是小兒科,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究其原因,除了實力差距外,歐洲眾國家地域小捱得近,對遠端轟炸機的需求並不迫切,美國則不然,二戰美軍是兩面出擊,既要在遙遠的歐洲、北非幹仗,又要在浩瀚的太平洋及廣袤的中、印等遠東國家作戰。因此,美國開發遠端轟炸機、戰鬥機、運輸機的需求比任何國家都強烈,也才有了當時世界航程最遠的B-29轟炸機、P-51戰鬥機、C-46運輸機等。

B-29轟炸機的設計製造採用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如富勒式襟翼、整體翼樑、密封增壓機艙、遙控式球形炮塔、中央火控系統、電動投彈器、X波段搜尋轟炸雷達、遠端導航系統等等,這在當時都是領先世界的。特別是遙控式炮塔技術在轟炸機上是首次使用,機身4個炮塔的8—10挺重機槍通過自動化中央火控可準確射向同一個空中目標,使B-29擁有強大的自衛能力,加之B-29安裝有機載雷達並可引導射擊目標,空戰能力尤其是夜戰能力大大超過一般戰鬥機(有的B-29被改裝成夜間截擊機使用)。在對日本戰略轟炸中,時常出現一個B-29轟炸機群中擊落日軍截擊戰鬥機最多的不是護航戰鬥機,而是B-29轟炸機,因此,日軍戰鬥機飛行員對B-29的恐懼感甚至超過了護航戰鬥機。

大量B-29轟炸機入役美軍後,經複雜的培訓磨合在1944年春形成戰鬥力,可謂恰逢其時。此時歐洲戰場德軍已陷入頹勢,盟軍加大了對日作戰力度,而B-29轟炸機就像是專為收拾小日本定製的,因此B-29並未用於歐洲戰場。早在1943年8月,為落實羅斯福總統轟炸日本的要求,美軍陸航司令阿諾德與美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共同制定方案,計劃在1944年春以中國為前進基地,印度為後方基地,動用陸基遠端B-29轟炸機對日本本土、中國東北、臺灣等地實施空襲,從根本上打擊和動搖日本的戰爭潛力,這就是之後命名的“馬特豪恩峰行動”。

1944年4—5月,美軍陸航第20轟炸機總隊剛裝備的130架B-29轟炸機先後進駐印度加爾各答、中國成都。之前,中國為修建成都周邊新津、廣漢、邛崍、彭山4個B-29轟炸機大型機場,太平寺、雙桂寺、馬家寺、彭鎮、鳳凰山5個戰鬥機機場(供美軍第14航空隊6箇中隊進駐P-47“雷電”戰鬥機、P-51“Mustang”戰鬥機、P-61“黑寡婦”夜航戰鬥機,以護航B-29及保護機場),動員29個縣50餘萬民工苦幹了六個月。這遠端轟炸機有了,但中國對外陸路、海路通道基本被日軍封鎖,在成都的美軍B-29所需大量油料、彈藥和零備件只好通過中印之間的“駝峰”航線空運,因空中運力緊張,數十架B-29轟炸機也加入空執行列。這條航線不僅路途遙遠,一架B-29要飛六次才能湊夠執行一次戰略轟炸任務的油彈,還要飛越高海拔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橫斷山脈,飛行十分艱難危險,加之日軍空中襲擾,所花代價極其巨大(“駝峰”航線共損失飛機超過1500架,美、英、中飛行員犧牲近3000人,B-29也損失數架)。4月26日,一架載滿燃油(彈艙臨時改為油艙)的B-29在空運中遭到日軍6架“中島”式戰鬥機的攔截,這架B-29以自衛火力擊落一架日機後安然脫身,這是B-29轟炸機首次實戰。6月5日,為配合歐洲諾曼底登陸,美軍98架B-29由印度起飛,轟炸了日軍佔據的泰國曼谷鐵路樞紐站等目標,這是B-29轟炸機首次實戰轟炸。6月15日,美軍75架B-29從成都起飛,長途奔襲轟炸了日本九州八幡帝國制鐵所(其鋼產量佔全日本24%)、小倉兵工廠等處,這是1942年4月杜立特大隊B-25空襲日本東京後,美軍首次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拉開戰略轟炸日本的序幕,震驚整個日本。之後,駐成都的B-29轟炸機又多次執行轟炸日本、瀋陽、鞍山、臺灣等戰略目標的任務。美軍B-29轟炸機最後一次從中國起飛對日本空襲是1945年1月6日,49架B-29對九州實施了轟炸,之後,美軍第20轟炸機總隊向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轉移。整個“馬特豪恩峰行動”,B-29機群出擊49次、3058架次,投彈1萬噸,狠狠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氣焰,併為日後大規模戰略轟炸日本積累了極有價值的經驗。

在美軍第20轟炸機總隊駐紮成都執行轟炸任務期間,有多架B-29被日軍擊落或因事故墜毀在中國的日軍佔領區,活動在敵後的我八路軍、新四軍及地方游擊隊積極營救遇險美軍飛行員,為此有500多人犧牲,在日偽軍的圍剿中營救出美軍第20轟炸機總隊、第14航空隊(飛虎隊)等部飛行員80餘人。如1944年12月7日,美軍一架B-29在空襲瀋陽返航途中墜毀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山區,11名機組成員跳傘逃生,日偽軍聞訊向墜機地域派出1000多人搜捕美軍飛行員,附近的八路軍部隊快速出擊,趕在日偽軍之前佔領數個制高點,經數小時激戰擊潰日偽軍,戰鬥中許多八路軍戰士犧牲或受傷。為了找到所有傘降的美軍飛行員,八路軍連夜發動群眾,打著火把在莽莽山林中搜尋,終於找到所有美軍飛行員,予以妥善保護。為將美軍機組成員儘快送回成都基地,八路軍在太行山根據地長凝川專門修建了一個簡易機場,美軍派來一架運輸機將他們安全接回成都。相比這些幸運者,大部分被營救的美軍飛行員是在我軍民的護送下步行數百甚至上千公里,穿越層層封鎖線,歷經千難萬險才返回基地。比如在1945年2月2日,美軍一架B-29-F13偵察機(B-29轟炸機改裝)被日軍擊中墜毀在北平市郊區平谷縣,冀東八路軍游擊隊迅速營救了美軍機組10餘名成員,後派出300多名指戰員一路祕密護送他們到達延安,徒步轉輾跋涉了1280公里,歷時整70天。

隨著1944年美軍在西太平洋戰場實施“蛙跳反攻”,6—7月美軍連續攻下馬里亞納群島的主要島嶼塞班島、關島、提尼安島。這些島嶼距日本東京約2400公里,完全在B-29作戰半徑之內,關鍵是海運方便後勤補給遠比中國成都充足,而且在成都的B-29因航程所限僅能空襲到日本南部九州,美軍遂將對日本戰略轟炸的前進基地由中國移至這些島嶼。為此,美軍陸航成立第21轟炸機總隊,在擴建原日軍機場或新建機場後,美軍大批B-29轟炸機陸續進駐三島。1944年11月24日,111架B-29轟炸機首次自塞班島起飛轟炸日本東京,這是自“杜立特空襲東京”之後美軍首次轟炸東京,嚇壞了日本天皇。之後,馬里亞納群島的美軍B-29轟炸機群開始密集轟炸日本各大城市,空襲目標也轉為“無差別轟炸”,不分姓軍姓民一鍋燴了。

雖然美軍對日本的空襲頻率和強度加大,但轟炸效果一時不甚理想,尤其是每次行動B-29至少要損失四、五架,引起陸航司令阿諾德將軍的不滿。1945年1月,阿諾德將第20轟炸機總隊司令柯蒂斯·李梅將軍調任第21轟炸機總隊任司令,頂替原司令漢舍爾將軍。來“救火”的李梅將軍是戰鬥機、轟炸機飛行員出身,之前長期轉戰歐洲、中國、印度指揮轟炸機部隊作戰,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出色的指揮才能。李梅上任後,一改B-29對日本白天用高爆彈高空轟炸的套路,轉而實施夜間低空轟炸並大規模使用凝固汽油燃燒彈。因日軍戰鬥機沒有機載雷達夜晚和瞎子差不多,高射炮也失去目視目標,美軍B-29的損失明顯減少,而燃燒彈使日本大量木質建築物火燒連營,傷亡損失幾何式增加,史稱“李梅火攻”。由於B-29改夜襲後與日軍戰鬥機交火減少,李梅又命拆掉B-29的4個炮塔,省下炮塔與炮手的重量裝載更多的燃燒彈。

在美軍陸基B-29轟炸機對日本空襲的同時,1945年2月16日,12艘美軍航母駛入日本近海,上千架次艦載機對東京及關東工業區狂轟濫炸,自1942年4月“大黃蜂”號航母首次空襲日本東京之後,再啟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對日本本土的轟炸。1945年3月美軍攻下日本硫磺島,這裡距日本東京僅1080公里,大批B-29轟炸機接著進駐這個轟炸日本本土最近的島嶼。1945年3月10日子夜,美軍334架B-29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實施地毯式輪番轟炸,投下2000餘噸燃燒彈,東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為平地,26.7萬幢建築物化為灰燼,東京當晚死亡84000人,100萬人無家可歸,史稱“東京大轟炸”。之後一週內,B-29連續火攻名古屋、大阪、神戶,一度用光所有燃燒彈。這就是因果輪迴,日本當年偷襲美國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現在是引火上身玩火自焚。

自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軍對日本的戰略轟炸始終保持著大規模、大範圍、高密度,直到把小日本徹底炸癱。在日本投降前的數月,B-29動輒以500架以上編隊,在P-51戰鬥機護航下,鋪天蓋地連續對日本各地進行空襲,轟炸目標也由工業區、大城市擴大到中等城市、港口和海上運輸線(包括空投水雷),共炸了日本98座城市,海外運輸線幾乎讓美軍封死。如1945年4月7日、12日,美軍146架次B-29空襲中島和名古屋的航空發動機廠,使日本軍用戰機生產基本停滯。5月9日327架B-29再次火攻東京,5月26日500架B-29第三次火攻東京,將東京燒成一片廢墟的“死城”,此後再無轟炸價值。6—7月,美軍B-29轟炸機群徹底摧毀了日本各大型石油化工廠,讓日軍油料供應捉襟見肘。

B-29轟炸機“一生”最震撼的時刻來臨——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兩架B-29轟炸機將兩枚原子彈分別投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幾乎抹平兩座城市。8月14日,804架B-29仍分赴日本各地可勁撇炸彈,直到第二天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大批在空中的B-29接到基地指揮員命令才返航。美軍B-29轟炸機對日本空襲累計出動3.4萬架次,投擲常規炸彈17萬噸以上。B-29轟炸機這一系列的常規戰略轟炸以及核子轟炸,對摧毀日本軍事工業基礎、打擊軍民士氣、加速日本投降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總算下來,美軍常規轟炸給日本造成的損失大大超過核子轟炸,常規轟炸不含軍人共造成平民死亡超過50萬人,傷70萬人(兩次核子轟炸造成平民死亡13萬人,傷12萬人),全日本24%的房屋變成廢墟,900多萬人流離失所,重工業、軍工業基本被摧毀。東京是受常規炸彈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規轟炸死亡人數最多的城市,僅1945年的三次大轟炸就死亡14萬人以上,全城50%以上的房屋被焚燬。

B-29轟炸機雖然參戰時間不長,但由於空襲的日本及日軍重要目標區域都有較強防空力量,加之1944年10月起日軍開啟有組織的“神風特攻”,一些日軍戰機飛行員駕機直接撞擊B-29,B-29轟炸機的損失較為嚴重,共被擊落及因事故墜毀512架,被擊傷達2707架。由於B-29機組人員眾多(最多14人),一旦被擊中傷亡遠大於戰鬥機,而因美軍的“無差別轟炸”更激起日本人的仇恨,墜毀美軍轟炸機飛行員如被日本人抓住當場非死即傷,在空中傘降的飛行員也遭到日軍戰機的掃射,什麼日內瓦公約毫無作用,美軍B-29轟炸機機組人員陣亡達2982人。

美國B-29轟炸機的先進效能曾讓蘇聯人眼紅,斯大林依據《租借法案》向美國索要B-29支援,被老美斷然拒絕,美國還要保持對蘇聯戰略力量的優勢,豈能為他人作嫁衣裳。可人算不如天算,1944年7月至11月,美軍對中國東北、日本空襲的3架B-29轟炸機因受損進入蘇聯境內迫降,蘇聯人如獲至寶全部扣留。斯大林命令蘇聯飛機設計大師圖波列夫負責仿製B-29轟炸機,這是一場“大卸八塊”式的逆向測繪仿製,儘管困難重重,但聰明的毛子在1947年5月終於完成仿製併成功首飛,命名為圖-4型轟炸機(北約稱為“公牛”),1948年進入量產,累計生產1200架,是194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蘇聯空、海軍的主力轟炸機。對B-29的仿製也極大促進蘇聯航空工業,之後蘇聯許多飛機上的飛行儀表、感傳器、電子電氣等精密裝置都有B-29的血緣。

1953年2月28日,新中國在石家莊機場接收蘇聯贈送的12架圖-4轟炸機,建立起中國乃至亞洲第一支戰略轟炸機部隊——空軍轟炸航空兵獨立第4團,形成讓周邊宵小之徒不敢輕舉妄動的戰略威懾力量。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印度空軍始終不敢動用戰機攻擊解放軍,就是忌憚中國空軍報復用圖-4轟炸新德里。中國空軍第一架空中預警機“空警1號”,就是用圖-4轟炸機在1960年代末改裝的,該機現儲存在北京中國航空博物館。雖然1950年代已進入噴氣機時代,圖-4轟炸機如老驥伏櫪,一直為中國空防安全發光發熱到1988年才退役。別看解放軍用著山寨版的B-29,卻幹掉過貨真價實的正版B-29。1952年6月10日夜,志願軍炮兵第62師在守衛北韓平安北道郭山鐵路站防空作戰中,用85毫米高射炮連續擊落美軍B-29轟炸機3架;當夜,志願軍空軍米格-15殲擊機在新義州上空也擊落2架B-29。1952年9月20日,美軍一架RB-29偵察機(B-29轟炸機改裝)在對中國上海實施空中偵察時,被空2師兩架米格-15殲擊機擊落於長江入海口處,這是新中國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的第一架外國入侵軍機;1953年1月12日,又一架美軍RB-29偵察機在中國東北安東(今丹東)鳳城縣上空被我空軍擊落,14名機組成員中3人死亡,11人被俘虜,1955年8月4日這11名美軍飛行員被中國政府釋放後抵達香港(見上圖),當天美國政府簽署同意錢學森返回中國的檔案,這絕非巧合!

二戰結束時,美軍仍有3000餘架B-29轟炸機,美國寧肯將大量B-29送進“飛機墳場”,也沒有當“戰爭剩餘物資”賣出去換銀子,因為這是不能擴散的戰略武器,後來也只是借出87架B-29給催巴兒英國壯壯膽。北韓戰爭中,近千架B-29轟炸機再次披掛上陣,以日本為基地,既執行戰術轟炸任務,又是“空中絞殺戰”的主力,出動超過2.1萬架次,投彈15.15萬噸(接近二戰中轟炸日本本土的投彈量),B-29損失107架,足見北韓戰爭的殘酷性。經典的B-29轟炸機畢竟是活塞機時代的產物,在北韓戰爭後逐漸被B-47、B-52型噴氣式轟炸機取代,到1960年6月21日美軍最後一架B-29轟炸機退役,“超級空中堡壘”時代終結。

現在,在美國各地航空博物館中仍可見到十幾架B-29轟炸機的真身,其中有兩架保養良好仍可飛行。曾在廣島投下首枚原子彈的“艾諾拉·蓋伊”號B-29轟炸機,經修復後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尚蒂伊市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分館展出。另一架在長崎投下原子彈的“伯克之車”號B-29轟炸機,一直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美國空軍博物館展出。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引進武器授權生產是否划算?這筆賬要從三個方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