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軍標兵”立潮頭
——火箭軍某旅“導彈發射先鋒營”推進練兵備戰紀實(下)
△發射一營訓練現場。王 傑攝
戈壁深秋,風雪陣陣,儼如寒冬。
火箭軍某旅發射一營千里躍進,在此運用新編成新裝備執行某重大對抗性檢驗任務。官兵突破“偵打抗破”層層阻擾,首次以最簡編組、最全要素,將研究探索的多項戰法構想成功實施於對抗演練。
新型導彈引弓待發,發射流程進入倒計時,號手們抓住戰機點火發射,5發導彈呼嘯升空劃破天際,準確命中特定目標。此役,標誌著他們的新質作戰能力再創新高。
跨越一座座轉型高山,一次次挺立時代潮頭,一營到底有什麼樣的“先鋒祕訣”?
一心向戰礪初心——
把絕對忠誠鐫刻在勝戰之路上
“佔領導彈陣地”這一戰鬥動作,一營每名官兵都重複了千百次,“但官兵思想陣地守得牢不牢,更關係導彈發射射向和精度”。教導員樂焰輝說,絕對忠誠是築牢思想陣地的根本保證,只有思想不偏航,才能確保導彈發射不偏向。
今年1月,收到“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的表彰通報,一營沒有專門開慶功會,而是組織官兵圍繞“強軍標兵是什麼、當好標兵怎麼幹”開展群眾性討論辨析,校正思想認識偏差,讓官兵更加自覺把先鋒追求聚焦到備戰打仗上。
2015年,“導彈發射先鋒營”授稱10週年前夕,營黨委沒搞紀念活動,而是以“砥礪奮進”為議題,連續開了兩次黨委會,圍繞對接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打造一流營隊,確立了發展準星從“發射先鋒”轉向“打贏先鋒”,建設標尺從“榮譽標準”調至“實戰標準”,前進步伐從“隨時待戰”邁進“隨時能戰”的新座標,並制訂出18條具體措施。
執掌大國長劍,擔負特殊使命。一營官兵深知,講忠誠必須用能力來支撐——
那年,一營擔負戰備值班任務,即將輪換退出值班時,官兵們紛紛向營黨委請戰:讓我們再多值幾天班吧,一聲令下我們只想第一個上!
去年4月,一營受命執行一項軍事行動,發射單元千里機動組織火力突擊,發射前突然接到異常空情通報。發射流程眼看就要中止,關鍵時刻,指揮長王哲沉著複核作戰資料,依令準時完成發射。
改革換裝、換羽重生難免帶來陣痛,一營官兵深知,講忠誠就必須正確對待利益得失——
近年來,一營近百名官兵被調整分流或退出現役,有的人從營隊組建之初就戰鬥在一營,但接到通知,打起揹包就出發。
去年,因裝備換型建設及整合單元試點任務需要,一營半數官兵面臨專業和崗位調整。班長李成鵬等4名金牌號手被調整到新組建的防護單元,面對全新挑戰,李成鵬對戰友說:“不怕從零開始,就怕從未開始。把難事急事幹出彩,難免要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往小了說這是鍛鍊提高自己,往大了說這就是忠於使命。”
一馬當先奪第一——
把血性擔當浸潤於先鋒精神裡
一營榮譽室裡掛滿了各類比武競賽、對抗考核的獎狀和錦旗,這些榮譽浸染了他們奮勇拼搏的汗水,也詮釋著官兵的血性擔當。
“‘先鋒精神’最突出的體現,就是事事爭第一、處處能攻堅、時時衝在前。”一營老營長、副旅長呂爾參說,一營官兵骨子裡都有一股逢比必拼、逢旗必奪的爭先勁頭。
那年,某高原深處,一場防空反導對抗演練精彩上演。持盾者為一支防空反導精銳力量,仗劍者為“導彈發射先鋒營”。
風沙飛揚,劍拔弩張。隨著紅色訊號彈劃破長空,一連指導員鍾兆強下達“點火”口令,墨綠色的導彈呼嘯出鞘,在穹頂之下劃出一道尾跡,突破防線。
鍾兆強說,此次對抗,不僅是武器裝備的比拼、訓法戰法的博弈,更是一場爭分奪秒中的血性對決。
這些年,每逢軍事演習、比武對抗、考核競賽,一營都是爭著當尖刀、衝鋒勇在前,先後摘得100多項桂冠。
2017年,旅裡組織改革落編後首屆“礪刃杯”軍事技術比武。一營士官指揮長謝中華白天鉚在訓練場練操作,晚上熬在學習室學專業,5個月內掌握7個專業的75張圖,熟知上百個特情故障處置對策,最終在所有參賽指揮長中力拔頭籌。
也是在這一年,一營在全旅率先探索“獵人意志”極限訓練,錘鍊官兵血性膽氣。時任教導員鄭經華攀越高梯時意外導致胸骨骨裂,仍強忍疼痛堅持訓練到底。
這幾年,他們第一個前出作戰區擔負重要方向作戰值班,第一個應對緊張局勢遂行實彈演習發射。官兵用遇敵衝在前、逢敵敢亮劍,視使命如生命、為打贏敢拼命的血性擔當,一次次生動詮釋了“先鋒精神”。
那年8月,一次實彈發射任務中,看見彈車結合後距離發射有段空檔期,一連班長何賢達便向營黨委建議,利用難得機會進行實彈輪訓操作。不過,實彈訓練雖好處多,風險也很高。
“訓練不敢擔風險,打仗就會有危險!”營黨委達成共識。採納建議後,訓練效益大幅增長,經驗做法被推廣到全旅。
“身在一營,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你向前走。”新排長段瑞乾說,一營打頭陣、爭第一的氛圍如同一個強大的“先鋒磁場”。
去年,聽說要派人到廠家跟崗見學,他報名參加。70多天的見學中,他與時間搶速度、與隊友比進度,檢視上百萬字的專業教材,整理20餘萬字技術資料,帶出一支包攬結業考核前四名的“夢之隊”,自己也成為新裝備訓練的骨幹。
一闖到底開新刃——
把創新突破融入強軍征程中
在各項重大任務中屢屢當先鋒、打頭陣的一營,也曾經歷戰鬥力建設短暫低迷、一度被兄弟單位趕超的尷尬。
幾年前,一營與二營進行背靠背模擬發射對抗。不料,先發制人的二營出手不凡,一營發射單元被判出局。
“考‘糊’了確實丟面子,但原因要從‘裡子’深處找。”時任營長呂爾參召集訓練骨幹分析認為,營裡部分官兵訓練吃老本、憑老經驗,創新意識不強、辦法不多,而兄弟營隊都在想方設法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很快,創新之風又在一營的訓練場上颳了起來。
作為旅裡最早成立的發射營,從創業階段為旅隊輸送人才到編寫導彈教材、訓練大綱等,一營作出了不少開創性貢獻。當各發射營水平相對均衡時,他們選擇了依靠創新破解難題,重歸訓練場上的“王者”地位。
眼下在全旅推開的發射單元“全崗操作訓練法”,就來自一營的創新實踐。前些年,他們結合野外駐訓任務,率先進行“減員操作、全崗操作”的嘗試,編寫出一套操作規程被全旅推廣,實現了人員編制減少、作戰單元增加的戰鬥力躍升。
一營有一間“礪刃”創新工作室,房間雖不大,卻孕育出不少實用管用的創新成果。
四級軍士長李國磊在訓練方艙旁介紹官兵自主研發的“某新型導彈發射流程訓練系統”。他說,這套系統有效縮短了號手成長週期,助力一批高素質操作骨幹成為助推導彈飛天的中堅力量。
前不久,號手王豔中操作某新裝備時,發現一部件存在隱患,他迅速按下“急停”按鈕。事後,大家集思廣益分析故障原因,從設計上向廠家提出改進設想。專家論證後給予高度認可:“沒想到你們的思維這麼敏銳!”
“尾段模擬訓練裝置”“發射車快速定位儀”“指揮長五步成長法”“全崗操作訓練法”……這些年來,一營官兵始終以敏銳目光緊盯練兵備戰難點問題探索創新,成果接連湧現。
“只有通過發揮官兵主觀能動性,讓新舊裝備科學組合,才能形成1+1﹥2的效果。”士官指揮長陳正斌介紹說,目前,一營正以作戰單元整合試點和新武器換型為契機,充分釋放創新發展的活力,努力闖出一條新的勝戰先鋒之路。
本文刊於2019年12月6日《解放軍報》
“01、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