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來,戰列艦一直是當之無愧的海上主力。幾萬噸的鉅艦排成一字單縱隊以艦炮對轟,蔚為壯觀。
不過想在時刻運動的大海上準確命中數十千米外的目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海洋變幻莫測,平日裡“無風三尺浪”,遇上惡劣天氣更是翻江倒海。
再強大的戰列艦也像孤舟一般,在三個軸向上不停運動:艦體左右搖晃(橫搖),艦首艦尾上下起伏(縱搖),再加上艏搖,如此晃動下炮口想穩定都難,更別說瞄準了。
更難的是敵艦還在不斷機動中,以20節/小時算1分鐘移動600多米,約等於3個艦身距離。此外己方戰艦也在不斷機動中,想想都頭疼。
相比之下陸炮的射擊條件好很多,至少有堅實的大地可供依靠,前方還有觀察員引導。所以20世紀初期時陸炮已能輕鬆命中上萬米外的目標,艦炮對幾千米外的命中率還低得不忍直視。
一戰日德蘭海戰中,英德雙方軍艦主副炮發射了四、五千發炮彈,命中率才2~3%左右,大量炮彈落在海里白白浪費。為了殲滅目標,戰列艦在長期戰鬥中形成很多射擊方法,適用於不同的作戰環境。
一、射擊方法分類。1、從射擊流程上分:有試射、跨射、校射等等。
試射就是用少量炮彈測試落點、修正彈道,尋找跨射敵艦的機會。
跨射就是炮彈落在敵方軍艦前後左右,將目標包夾在中間。此時可視為瞄準成功,射擊效率最高,是轉入快射(效力射)的最佳時刻。
校射就是觀察炮彈落點水柱,修正下一輪射擊引數。
2、從射擊數量上分:有齊射、全齊射、半齊射、分齊射、部分齊射、連續射、全-全舷射等方法。
齊射,就是所有同口徑炮塔向同一目標同時射擊。只是不要求所有火炮都開火,每座炮塔有2門以上火炮開火就行(1門不行)。
全齊射,就是所有同口徑火炮向同一個目標同時射擊。如一艘艦上有3座3聯裝炮塔,9門炮要同時向一個目標開火才算。
半齊射,就是所有同口徑炮塔中一半的火炮同時射擊,另一半交替迴圈。一般是左右炮交替,打擊速度快,火力弱一些。德軍的半齊射比較特殊,它是前後炮塔交替,以減少煙霧對司令塔和指揮儀的視線干擾。
部分齊射,部分同口徑炮塔或部分火炮同時向一個目標射擊。
連續射擊,同一炮塔內各炮獨自發射,不用等其它火炮協同。在近距離混戰時,這種射擊方法可以及時把握戰機,快速擴大戰果。
全-全舷射,所有同舷側主炮、副炮同時向一個目標射擊。簡單來說就是:往死裡打!
主副炮都開火了
3、從射擊速度上分:慢射、快射等。
慢射就是慢慢打,要觀測彈著點,修正下一輪射擊引數,考慮彈藥消耗等。試射、部分齊射、精密射等都屬於慢射。
快射相當於陸炮的效力射,在掌握了敵方速度、方向變化率,經試射修正後形成跨射後,以快速火力摧毀敵方。此時戰列艦火力全開,成噸的鋼鐵向敵人砸去。齊射、全齊射、全舷射等都屬於快射。
二、射擊流程。1、偵察。
兩支艦隊要想交戰,首先要到達預定作戰區域,展開偵查。通過了望塔、偵察飛機、偵察艦艇、第三方情報以及後來的遠端對海搜尋雷達發現目標。
桅杆上的了望所
天氣晴朗時,高高桅杆上的了望兵能看到海天線附近的船隻。不過戰列艦雖大,從茫茫大海上看過去也不過是個小黑點。遇上惡劣天氣或夜間,想發現敵艦非常困難。
2、光學時代的人工測距。
獲知目標大體方位後,艦上的火控部門便開始忙碌起來。主火控官用望遠鏡標定敵艦,瞄準手們用指揮儀、測距儀測量敵艦方位、航速、航向和距離等。
歷史上,英國海軍的珀西•斯科特上校是著名炮術專家。他不但引入了連續瞄準射擊法,還發明了斯科特-維克斯指揮儀(方位盤)。這種指揮儀有兩個望遠鏡,一個管方位一個管俯仰,還有主炮擊發扳機。
人工光學測距受天氣環境影響很大,又極度依賴高素質人員和訓練水平,所以掌握難度大。雷達誕生後,測距的精度、時效大大提高,光學測距儀便被逐漸替代,做為備份使用。
美軍艦上的13.5米測距儀
除火控塔外,前後炮塔上的測距儀和後備指揮儀也會同步測量,各資料統一傳送到甲板下方的繪圖室內,經平均計算後輸入計算機。
3、計算射擊引數。
繪圖室可不是畫畫的地方,這裡有繪圖桌、機械式計算機、距離時計等火控裝置。它們負責算出主炮的射擊方位角、俯仰角、提前量等引數,炮臺才能瞄準。
後來隨著技術發展,部分裝置被整合到一起成為火力控制檯。德雷爾上校發明的“德雷爾火控臺”就是如此,它在一張大桌子上集合了機械式計算機、射程鍾、航跡標繪儀等裝置,效率很高。
德雷爾火控臺
操作人員將各觀測點傳來的資料平均計算後輸入火控臺,機械式計算機根據本艦和敵艦的方位、航向、速度計算出距離變化率、左右偏差修正量等射擊引數。
引數傳送到炮塔內的機械顯示儀上,炮組人員根據引數選擇彈種,俯仰瞄準手、方向瞄準手調整火炮保持隨動,並等待射擊命令。有些繪圖室同時將資料回傳到指揮儀檢查,若有誤差則再次修正。
早期的射擊指揮儀不能統一開火,而是用電鈴通知各炮塔擊發。鈴聲響起後,俯仰瞄準手、方向瞄準手各自踩發射踏板,全踩下時主炮就怒吼了。
各部門分工情況
後來有了統一射擊的指揮儀,射擊引數直接傳到火炮伺服系統,主炮自動跟著瞄準轉動。在指揮儀上扣動扳機,就可以統一開火。
4、校射。
開火後進入校射階段,包括方位校射、直接校射、夾叉折半、級梯射擊、空中校射、雷達校射等各種方法。
首先是方位校射,使炮口對正目標,讓彈著水柱落到炮目延長線上。其次是調整距離,直接校射較原始,就是“近了遠一些,遠了近一些”的距離遞加遞減。
顯示方位和俯仰的機械顯示儀
級梯射擊就是連續發射幾群炮彈,覆蓋一個較大範圍的區域捕捉目標,就像對目標移動區域“來回掃射”那樣。
超出目視距離就需要用飛機做空中校射了。後來有了雷達,人們可以在顯示屏上觀察彈著點水柱位置,能夠全天候校射修正偏差,使火控進入新時代。校射完成後,就進入快射階段,全力摧毀敵艦了。
總之,戰列艦主炮射擊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員齊心協力,才能發揮最大戰鬥力。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真不容易,既要有先進裝置,又要有高素質人員,但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再多的困難也要克服!
-
1 #
-
2 #
數百年來,戰列艦一直是當之無愧的海上主力。幾萬噸的鉅艦排成一字單縱隊以艦炮對轟,蔚為壯觀。
-
3 #
介紹下現代軍艦的火炮命中率及相關情況啊
-
4 #
現在不是有陀螺儀了嗎?
-
5 #
一枚魚雷可以解決的事為什麼要浪費炮彈呢?
-
6 #
哈,炸死不少魚吧!
戰列艦太落後了,射程那麼近,命中率還那麼低,怪不得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