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中國產驅護艦在大型化的過程中,從3000噸到5000噸,在到6-7000噸,經歷054、051B/C、052B/C等多型艦艇,過程非常曲折。而早在1996年,051B驅逐艦的噸位就已經做到了6000噸,但是問題隨之而來,艦艇噸位有了,但是艦用的相關雷達、導彈等武器卻還沒有著落。

尤其是在2000年國內外局勢嚴峻,而當時的很多重點海軍裝備諸如相控陣、紅旗9等等都在關鍵研製階段,可以說在現代級引進之前,海軍根本不具備的區域防空能力。可以想象以當時的戰鬥水平,一旦爆發衝突,在敵方海軍航空兵的攻擊之下,我方艦隊很難保護水面艦艇的安全,如果退回岸基防空範圍內,那又喪失了海軍的機動能力。

在這種危險關頭,才有了緊急採購"裡夫"艦載垂直髮射系統,搭配S-300F防空導彈的計劃,為此還單獨將頗具實驗性質的051B驅逐艦艦體拿出來,這才臨時湊出了051C級,可見這是一型負有特殊歷史使命,以應對重大危險時刻為任務的艦艇,所以有種種不合理之處也是很正常的。

而這些不合理之處,最嚴重的就是051B作為接近7000噸的大噸位艦艇,既然沒有設定機庫,嚴重削弱了反潛、掃雷、攻擊等多工執行能力。但是這也是不得以而為之,因為"裡夫"艦載垂直髮射系統是典型的毛子設計風格,傻大黑粗根本就不考慮節約空間,畢竟當時"裡夫"是裝載萬噸級巡洋艦上的,所以也就壓根不在乎體積問題了。其圓柱體的結構無法緊湊排列,造成了大量空間浪費,而且左輪旋轉的冷發射模式還降低了不少作戰效率。

而S-300F是由S-300陸基型號改良過來的,也並沒有做很多小型化處理,彈體直徑和長度都非常"粗壯",這也導致即便是7000噸的艦體,依然只是勉強塞下了6組8聯裝的發射裝置,而後部的機庫位置則全部改裝為了垂直髮射裝置,也就無法在設定機庫了。

總體來說採用俄製的垂直髮射系統問題很多,諸如引導S-300F的30N6E1相控陣火控雷達體積太大,單獨設定在艦艇後部造成探測死角,這也是為什麼051B進行了改造,而051C卻遲遲不見動靜,確實是改造難度太大,意義又不明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通過引起"裡夫"系統,至少讓西太方向短時間內擁有160公里的區域防控能力,考慮到東海艦隊的負責範圍,在那個年代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在技術領域上,也讓國內快速摸清了垂直髮射系統的一些"訣竅",在後續的052C型上就迅速改進為左輪形式的非共架發射,而且在B1位置上就部署了6組,雖然不如美式矩形垂髮緊湊,但是小型化工作已經進步了不少。

而與此同時匯合相關技術後,054所採用的中國產矩形垂髮也終於完善,具備了一坑多彈,冷熱相容的方式,在安全性和緊湊型方面取得了相對完美的平衡。其實從051B垂髮佔用直升機庫的事例,明顯可以看出中國產裝備研發軌跡,即便是對於有應急意味的引進裝備,我們依然會積極吸收其技術長處,而多種技術分支之間也會有一個平衡的過程,在通過小步快跑式的裝備過程中,慢慢驗證其優劣,既滿足了特殊時期加快成軍速度的要求,又最終博採眾長,走出一條獨立自主的研發道路。

說到底俄製武器雖然有點吃虧,但美式裝備好是好,可惜別人不會給你,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毛子貨雖然粗糙,但是道理上還是大差不差的,研究透徹後在往美式垂髮的路子上靠也是可行的,道路是有點曲折的,但是相對也比較安全,關鍵時期確實等不起。至少這幾年海軍裝備發展已經理順了思路,經費也比較充實,以後這種所謂特殊時期,緊急情況或許就很難看到了。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新兵喜歡95,老兵鍾情81,讓你你會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