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今天跟大家介紹中國四位身份高度機密的科學家,其中一位的研究到現在依然是國家一級機密。

1.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在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是比航母和原子彈還要難造的,這種東西就是核潛艇。

現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五個半國家擁有核潛艇,除了聯合國五常之外,半個是印度。

那中國的核潛艇是怎麼造出來的呢?

這就要說到黃旭華了。

黃旭華的父親都是醫生,原本他是想當個醫生的,而在抗戰時,年幼的他躲在防空洞裡,外面是日本飛機的轟炸。

他下了一個決心,以後要造強大的武器來保衛祖國,讓任何人都不敢這樣在中國的土地欺負中國人。

長大後,他考進了國立交通大學學習造船。解放後成了船舶工業管理局的技術員。

在1957年的時候,他回家看望母親。

母親十分欣喜,說道:你從小離開家裡,當時戰爭紛亂,你回不來我們都可以想象到。現在解放了,社會比較安定,交通也開始恢復了,但是父母母親年紀都比較大了,希望你經常回家來看看。”

黃旭華點頭答應了,但沒想到,這一次離別後再見面已經是三十年後了。

他的父親直到去世都沒有再見到他,母親直到93歲才再次見到兒子。

黃旭華去了哪裡?

一開始,黃旭華是去了雲南滇池,在那裡有一個潛艇研究基地。

當時中國沒有任何核潛艇的資料,全靠從外面的雜誌裡蒐羅一些資訊,甚至傳說,中國是從外國買了一個核潛艇的玩具模式,這才找到了一些方法。

就靠著這樣的摸索,中國開始了自己潛艇研製之路。

1964年研製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1974年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1981年中國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

在核潛艇下水試驗時,做為總設計師的黃旭華毅然決定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

花甲痴翁,自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成功試潛回來之後,他興奮的寫下了上面的詩句。

而他的母親一直都沒有得到他的訊息,直到1987年《文匯月刊》刊登了一篇介紹中國核潛艇的文章《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裡面並沒有提黃旭華的名字,只是提到“黃總設計師”。

但母親一看,眼淚流了出來,這就是我的兒子,沒錯,這肯定就是我的兒子。

我的兒子數十年沒有回來,他被親戚們大罵不孝,但我知道,他一定在做一件大事。

1995年,母親生病,黃旭華終於回來了。

在見到黃旭華最後一面時,母親沒有任何的埋怨和悔恨,而是心慰說了一句“你吃胖了”。

這是母親在人間的最後一句。

在問到黃旭華有沒有後悔時,黃旭華回答:我對祖國的忠,就是對母親最大的孝。

2.程開甲

在中國,很少有人聽過他的名字,因為他的名字跟共和國最機密的事業緊密聯絡在一起。

這就是中國的原子彈研究。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氫彈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豎井試驗……有關原子彈的30多次試驗,他每一次都有參與。

程開甲出生於1918年,家裡希望他能考取功名,所以取名開甲,開科取士第一名。

可是,小時候的程開甲成績並不好,年年留級,因此有了一個外號:年年老闆”。

到了12歲時,他還去上海灘闖蕩,結果被當地的流氓欺負,這才醒悟過來,回來後發憤讀書,從而得已進入浙江大學,正好趕上浙江大學最輝煌的時候,是的,就算今天的浙江大學,可能都比不上當時的浙大:校長竺可楨先生,數學系蘇步青,物理系束星北、王淦昌。還有一個年輕學生叫李政道……當時被李約瑟稱為東方劍橋。

當時浙大為了躲避日軍的進攻,搬到了貴州,也經常被日軍飛機轟炸,他在日記中寫道:中國落後捱打的原因:科技落後。拯救中國的方法:科學救國。

在李約瑟的推薦下,程開甲到英國,在諾獎得主玻恩手下讀書。畢業後在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當研究員。

但新中國成立之後,他第一時間回了國。

別人非常不解,因為他在英國的待遇很好,問他原因,他說道:國外你再大也是外國人!

回國的數年後,在大學當教授的他突然接到一個紙條,上面只有一個地址:二機部九所!

從此,他走下講臺,銷聲匿跡幾十年,程開甲這三個字成為了中國最高的機密之一。

後面才知道,他去了羅布泊,在這裡隱姓埋名二十載,成為了中國的“核司令”。

當時研究原子彈的九所有三個副技術副所長,他是其一,另外兩位是朱光亞、郭永懷。

在羅布泊,他從事的是最危險的環節:核試驗!

從1962年離開講臺,此後的二十二年裡,他一直都堅守在羅布泊的戈壁,從沒有離開。

1996年7月30日,在中國最後一次地下核實驗結束後,中國宣佈暫停核試驗。程開甲的使命才告一段落。

他說道:我永遠忘不了過去中國人被人看不起、受人欺侮的滋味。有了原子彈,中國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樑,我們為核武器而獻身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

而直到81歲時,程開甲才走進公眾的視野,程開甲這三個字才重新不再是個機密。

2. 林俊德

2012年的5月,在一間醫院的病房裡擺著一臺電腦,一位帶著呼吸器的老人正在電腦前緩慢又堅定的操作著。在工作了兩個小時之後,他終於露出了一絲微笑。

”C盤我做完了。“

這位老人叫林俊德,中國的爆炸力學專家,這是他生命的最後二十七天。而在這二十七天,他唯一的希望是能夠整理自己的電腦,把一生工作的科研資料完整的留給後人。

林俊德,一個出生在福建永春縣的窮苦孩子,小學都沒有讀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得已繼續上學。17歲那年,他考上了浙江大學的機械系。

而在上大學的五年,他從來沒有回過家,因為沒有多餘的路費。

後面,他說道,我的一生有三個沒想到,上大學,做將軍,當院士。

從大學畢業之後,他接到了一個通知:國家正在西北建設一個核試驗場。

在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找到了可以為之的奮鬥一生,貢獻一切的事業。

林俊德成為了原子彈衝擊波機測儀器研製小組組長。

天降大任,他當時連衝擊波機測儀器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只能從當時的一些公開發布的雜誌裡獲得資訊。

原子彈爆炸成功,天空升起了讓人興奮又驚恐的蘑菇雲,而林俊德來不及慶祝,因為他需要率領自己的小組衝向那朵炫麗又恐怖的蘑菇雲,去獲取第一手的爆炸材料。

在所有國家的第一次核試驗,只有中國獲取的資料是最多的,這背後是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而中國獲得這些資料的儀器是林俊德用單車輪胎和鬧鐘研製的土儀器。

此後,為了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核試驗資料,他曾經在三千米的高山,零下20攝氏度的山頂露宿過,在冬冷夏熱的地窨子工作過,在荒蕪的大漠裡寫著屬於自己的青春故事。

從1964的第一次核試,到1996年的最後一次地下核試,45次核試驗,林俊德全部參加。

中國停止地下核試之後,他的名字才開始慢慢為人熟知,而真正讓全中國人知道他的名字,是他最後二十七天。

生命的最後二十七天,他彷彿在完成祖國最後交給他的任務,一次次從病床中爬起來,開啟電腦 ,開始整理一生科研留下的資料。

當家人心疼的勸他休息一下時,他說道:”坐著休息,坐著休息。“

停了一會,他又補充道:”坐著比躺著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來了!“

4.于敏

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核武器分冊中,有一個“于敏”條目,下面寫著“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起了關鍵作用”。

到底起了什麼樣的關鍵作用,這個條目卻不會告訴你,因為直到今天,他起的關鍵作用依然是一個謎。

關於氫彈,現在世界上有兩種主要的構造,一個“泰勒·烏拉姆”(T-U)構型,另一種就是于敏設計的“于敏構型”。

1926年8月16日,于敏出生於天津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在讀大學的時候,他聽到了原子彈爆炸的訊息,從此決定研究理物理。

在北大畢業後,他被調到了中科院擔任副研究員。主要工作就是探索氫彈技術的理論。

從這一天開始,這位原本可以做出更多成就的科學新星開始隱姓埋名,從事起共和國最機密的工作。機密到連他的妻子都感嘆: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階的祕密工作的。

在高度機密下,于敏帶領團隊,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

1967年6月17日,羅布泊沙漠腹地,一朵巨大無比的蘑菇狀紫色煙雲沖天而起,這是中國第一枚氫彈,當量為330萬噸級。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僅用了26個月,是所有氫彈研究中最快的。

而於敏從來沒有到國外留學,是自主研發找到了屬於中國自己的氫彈方案,並把它成功實現。

他的身份在國外是最為神祕的存在。

而在1999年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勳章的15年之後,已經89歲的于敏又榮獲了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有人猜測,在這十五年間,于敏可能又取得了什麼樣的科技成就,只是這個成果現在是國家一級機密,起碼要到五十年以後才有可能披露。

而他的一生,連一篇論文都沒有發表。因為他的論文都是國家最高的機密。

這就是四位身份高度機密的科學家,像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

在那個年代,中國似乎迎來了一個科學家的黃金時代,有一大批的科學大師。多到連後面的錢學森也不禁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其實,現在中國在教育跟科研上的投入越來越大,中國在科技以及製造領域的成就也越來越多。

舉一個例子。

以前我們都是用大電視,後面有了液晶跟等離子的,中國需要升級換代,但當時我們中國沒有面板生產線,而日本又不肯供給我們面板,導致我們的廠商要連電視機都生產不出來。

後來三星給了我們面板,但我們生產一臺電視機,利潤百分之九十多都要給面板廠商,等於中國所有的家電企業在給面板廠商打工。

到了今天,我們有了京東方,在面板上才有了一些談判權,才能夠買到價格合理的面板。

這只是中國上千個追趕的領域之一。中國的科技領域不能只有一個華為,中國的科技進步需要幾十個華為。因為中國不是南韓,一個三星可以撐起南韓,但中國不能只靠一個華為。

在將來,中國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這些人才不僅是為中國服務,還為中國企業出海服務,為全世界服務。

我們國家現在從小學就開始上科學課。目標就是在中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

國家在努力,個人也要努力,家長也要努力。要為國家輸送更多的科學苗子。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語數英之外,很重視孩子的科學教育。

昨天還有一位家長問我有什麼好的科學雜誌,他說他以前就是看科學雜誌的了解科學的,但現在不知道給孩子定什麼雜誌好。

他覺得定雜誌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買一堆書,孩子有時候會有壓力,而且書太多反而不讀。雜誌一個月一本,看完一本,會對下一本有期待感,能夠讓孩子珍惜書籍。這其實就是一種延遲滿足的效應。

我給他推薦了《萬物》雜誌。

《萬物》雜誌是 《科學美國人》的少年版,《科學美國人》是世界上最牛的福斯科學雜誌,起源於1845年的雜誌,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自然》的姐妹出版物。

《科學美國人》走普及路線,主要給高知識份子提供科普知識,到目前為止,有151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其撰稿。其中包括了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牛。下面是《科學美國人》部分撰稿人:

它的少年版,在美國叫《How it works》

每一期都會講當時最熱門的科技。而且是身邊的科技,比如機場安檢分解:

未來海上城市的解剖:

超音速賽車內部:

火箭拆解圖

還有生物學知識,比如一條鯊魚的內部是什麼樣的:

人類的眼球:

人腦發育:

腸道細菌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地質內容也有講,大滅絕的時間軸:

核冬天的形成:

天文學也有:

還有歷史知識,比如中世紀騎士和日本武士的對比:

古羅馬軍隊強大的祕密。

日本古代城池解剖:

這個雜誌包羅科學的各個領域,是陪伴美國數代孩子成長的雜誌。

引進後的書名就是《萬物》,講解萬物運轉的祕密,講解萬物中的科學知識。

雜誌知識涉獵廣泛,資訊新鮮,有很多前沿科學知識和話題,涉及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生態環境、太空探索、歷史人文等等。

雜誌圖片對知識的呈現讓人驚歎,能在紙面上呈現出三維的效果...

大開本,讀起來眼睛舒服!比一般的雜誌都大,也比A4紙還大點兒,印刷品質精良...

給孩子定上這樣的雜誌,孩子以後每個月都可以收到來自科學的大禮。

雜誌的每一頁都特別的美。

孩子一定會喜歡上。

這套書適合5到90歲的孩子。尤其小學高年級到高中的孩子。

送禮最好送雜誌,為什麼呢?因為訂好之後,對方每個月都會收到你的誠意。How It Works 國外訂購1年價格是 116 美金(相當於人民幣 777元),運費另付。

而中文版《萬物》價格就相當給力了.

《萬物》2020年徵訂季開啟!現在僅需298元!即可獲得

① 原價360元的《萬物》雜誌一年12期

② 定價98元的科普故事音訊集(50集,每集6分鐘每週更新)

要看雜誌,就看這個品類最傑出的,也應該讓孩子接觸最新科技。因為現在發展太快了。百年前,一個人不識字也可以過得很好,現在沒有文化孩子真的很難出頭。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橫條參團。給孩子每個月的科學養份。

最新評論
  • 1 #

    共和國的功臣,人民的脊樑,感謝你們,永遠記住你們的名字。

  • 2 #

    程開甲非常聰明,做具體研究的隊伍基本是他培養的。錢學森主要是起到統籌領導理論指導作用,程開甲將之附諸實現。至於于敏,中國在氫彈研究過程中,通過非常手段獲得了美國技術的關鍵部件超霸中子發射源,他根據實物在氫彈設計中起到關鍵作用,所有中國只用了不到三年就爆了氫彈。

  • 3 #

    你是間諜嗎?國家公不公佈自有他的道理

  • 4 #

    信仰,廉潔,正義,公平,誠實守信。

  • 5 #

    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原因!

  • 6 #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樑。這才是民族脊樑

  • 7 #

    國家命運,講的兩彈一星的歷史故事,很詳細

  • 8 #

    多報道、多宣傳這些人物的事蹟,許許多多這樣的人物支撐起了我們偉大民族的脊樑骨幹,這些人物報效祖國的精神是我們民族之魂。他們個個是英雄,他們才是真正耀眼的明星!向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9 #

    不要去探究了,這是國家最高機密不可能公開的

  • 10 #

    都是民國時期的人,只有那個時候才能出現真正的愛國人才,現在百般設法的出國,要不就到處商演掙錢,偽磚家遍地開花

  • 11 #

    共和國的功臣社會應該多關注和報道這樣的人物,而不是一些所謂了明星

  • 12 #

    為他們偉大的愛國情懷點贊!共和國的脊樑,祖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 13 #

    偉大的科學家,祖國的驕傲!應該編入小學教材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國強民才強

  • 14 #

    向為了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致敬,中國有你,幸甚。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退役型號重出江湖,內利斯再現夜鷹F117隱身戰機,給殲20提了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