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36年,德國開啟了專門用於出口的坦克專案。專案中包括了被稱為Mittlerer Kampfwagen für Ausland(外銷中型坦克專案)的方案,簡稱MKA。坦克的設計受到了德軍著名的三號坦克早期型號的影響,同時也是四號坦克早期的設計基礎之一,因此MKA可以說是德軍早期型的三號和四號坦克間的一個交集。MKA將裝有一門45mm坦克炮,重12噸。但直到1939年,只有一個MKA原型車完成,該專案很快被取消。

MKA專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5年,當時克虜伯公司和戴姆勒-賓士公司正在競爭一份生產合同,該合同將成為德軍未來的三號坦克。戴姆勒-賓士的設計被證明是更成功的,也就是實際投產的德軍三號坦克A型。但是克虜伯公司仍然認為他們的設計也是有價值的,此後它便發展成為了MKA專案。

MKA是三個類似專案的一部分,另外兩個分別是外銷輕型坦克專案Leichter Kampfwagen für Ausland (LKA)和外銷重型坦克專案Schwere Kampfwagen für Ausland (SKA)。LKA專案以德軍一號坦克為基礎,而SKA將是MKA專案的一種升級版。受法國出口雷諾R35的啟發,這三個計劃本身就是為了設計專門用於外銷的坦克。德國即期望自己的外銷坦克效能超過其他國家的出口坦克,但又不想直接出售他們最新的坦克技術。因此,LKA、MKA和SKA專案被定位於德軍現有車輛設計的簡化版本。

出口坦克計劃1937年3月版本的設計要求如下表:

在四月,設計要求作出了修改:

設計要求的變化包括: 將裝備45mm坦克炮的KA (MKA)專案和45mm坦克炮的KAv專案合併為一個專案——即裝備45mm坦克炮的MKA專案,並計劃裝備當時仍在開發中200馬力邁巴赫HL 76發動機。

1937年6月,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克虜伯的MKA到底要不要出口,德國軍隊是否會考慮裝備。然而,這一決定將取決於HL 76發動機是否會及時完成。但直到1937年10月,新發動機仍然無法使用,克虜伯公司被建議使用一臺155馬力的邁巴赫發動機取而代之,起碼它在各種拖曳車輛上工作良好。直到10月底,克虜伯公司才完成了專為MKA開發45mmL/50坦克炮, 重量1385公斤,它可以以750米/秒的速度發射炮彈,並在1000米的距離穿透40mm的裝甲。MKA的炮塔在1938年3月完成設計,同年8月1日投產。

然而,在10月9日MKA的底盤被拒絕。原因是它的裝甲太薄,發動機隔艙和冷卻系統太現代化。只有對其進行簡化設計,德國的最新技術才不會隨著出口而外流。按要求改動完成的試驗車於1940年1月組裝完畢。它的特點是25毫米的正面裝甲和一個臨時使用的邁巴赫HL 98發動機,額定230馬力。當HL 76發動機完成時,HL98將被替換。不幸的是,當原型車完成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外銷計劃被取消,原型車也被報廢。

MKA坦克原型車

LKA輕型外銷坦克在1939年以前少量賣給西班牙和中國,並取得了有限的成功。SKA重型外銷坦克在1937年被取消,因為它太昂貴。MKA外銷中型坦克只製造了一輛原型車。隨著戰爭愈演愈烈,德國找到新外銷坦克客戶的可能性在逐漸減少。德軍新的三號坦克在各個方面效能都超過了MKA,所以也沒有理由用過時的MKA裝備德國軍隊。儘管如此,MKA在德國坦克設計生產歷程中仍然是重要的一步,45mm的 L/50坦克炮可能是更新型的kwk38和kwk39坦克炮的靈感來源,MKA的懸掛和車體也為克虜伯公司發展著名的四號中型坦克奠定了基礎。

本文的主題將假設德國的MKA專案得以及時完成並出口,而中國軍隊則在抗戰最艱難的時期得到了一款較先進中型坦克的經歷。內容為在一定史實基礎上的架空,請讀者注意分辨。

1938年5月,在日本的一再抗議下,德國法西斯政府決定放棄在中國和日本間的中立政策,下令一切軍事物資禁止發往中國。7月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也啟程回國。德國國防部認為,對華軍火出口的禁止,是對德國軍工產業的致命打擊。作為妥協,德國政府最終同意中德雙方已經簽訂的武器出口協議仍繼續進行,但需要由第三國負責運輸。並且不再簽訂新的軍火出口協議。經私下週旋,再加上國府的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將軍預見性的預先採購安排,14輛還未定型的MKA坦克被偷偷塞進了“繼續進行”的軍火出口協議,同時繼續進行的還包括2艘IIB型潛艇,8艘大型魚雷艇和一艘魚雷艇供應艦。實際上直到10月,德國專門用於出口的MKA中型坦克專案才得以定型量產。1939年4月,14輛完工的MKA坦克連同整套備件和炮彈終於由丹麥貨輪運貨至法屬印度支那,再陸路運至中國。

抗戰中第五軍戰車2團的MKA坦克,沿用了德國灰塗裝

同年9月,13輛MKA坦克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戰車第2團,並運至湖南衡山被正式交付。1輛MKA被交給陸軍交輜學校,作訓練之用。戰車被命名為“克虜伯15噸戰車”(實為13噸),和同屬於第五軍戰車團的蘇制T26坦克相比,克虜伯戰車更重,火力裝甲也更強(T26坦克重10噸,裝備37mm坦克炮,裝甲僅15mm),是當時中國裝備的最強坦克。13.3噸的車重,按1939年的標準也算得上中型坦克。

克虜伯15噸戰車(MKA)具體引數如下:

重量:13.3噸

成員:4人

主炮:45mm 50倍口徑坦克炮

主炮初速:750米/秒

穿甲能力:40mm/1000米距離

最高車速:40公里/小時

發動機功率:200馬力

炮塔裝甲:正面25mm,側面16mm,後面16mm

車體裝甲:正面25mm,側面18mm,後面16mm

克虜伯戰車被編成1個整連,並開始適應新裝備的訓練。遺憾的是新式戰車並未來得急參加當年12月的崑崙關戰役。1940年4月,克虜伯戰車連開赴湖南祁陽開始長期的休整訓練。

1942年2月,第五軍開始赴緬甸協助英軍作戰。軍編制中戰鬥力最強的榮1師已經被調出,另調入源自贛軍的雜牌部隊——第96師。

3月20日,第五軍第200師在緬甸同古與日軍第55師團決一死戰。200師以1萬多人的兵力孤軍守同古,抗擊4倍於己的日軍達12天之久,以傷亡5000多人的代價擊斃日軍一四三聯隊聯隊長橫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重創了日軍第55師團。連日軍第十五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中將也不得不承認:“同古之戰,敵軍抵抗既極頑強,又善夜戰和阻擊,使我軍遭到了重大損害”。

3月底,第五軍新編第22師在緬甸斯瓦阻擊戰中以虛虛實實、機動防禦、逐次抵抗的戰術單獨抗擊擁有200門大炮,100多輛坦克的日軍2個師團5萬餘人的輪番進攻,歷時達18天之久,共擊斃傷日軍4500多人,而自己僅損失2000多人。斯瓦阻擊戰使新編第22師名揚天下。

4月初,第五軍第96師在緬甸平滿納戰役的阻擊戰中,獨自抵擋日軍2個主力師團達8天之久,共斃傷日軍近2000人,圓滿完成了阻擊任務。96師為此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共有8名軍官戰死,77名軍官受傷;士兵陣亡2570人,傷1346人。戰後,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稱讚說:“96師這次確實盡了最大努力!”參謀團團長林蔚也感嘆說:“該師戰鬥成績及指揮技術均屬可觀”!

4月3日,由於盟軍內部產生嚴重分歧,指揮一片混亂,導致盟軍大敗。英軍逃往印度,中國軍隊退入緬甸最北端的“野人山”。經過生死磨難,第五軍4.2萬餘人,回國後僅剩不足2萬人。1942年5月26日,第五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在緬甸抗日戰場壯烈殉國。6月,第五軍殘部從緬甸敗退回國後,被安置在昆明整訓。

克虜伯戰車連全程參加了入緬之戰,主要作為軍直屬部隊被用於為步兵提供掩護和火力支援。在戰鬥中,克虜伯戰車經受了慘重的損失。在撤退中,許多德制戰車由於無法修復,被爆破後作為路障阻擊日軍,但效果甚微。第五軍撤回國內時,只有4輛克虜伯戰車倖存,其餘9輛都損失在了緬甸戰場。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從滇西反攻日軍。第五軍所向披靡,打得日軍魂不附體,先後佔領了龍陵,雙坡,於隆,邦打,拱撤,河邊寨等日軍據點,全殲了日軍第56師團主力,打開了通往畹町的大門。後來,又配合盟軍攻克了畹町,打通了滇緬路,為緬甸之戰失敗雪了恥,報了一箭之仇。但此時遠征軍坦克部隊的主角已經是美製的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甚至是租借的新式謝爾曼中型坦克了。

總的來說,區區14輛德制MKA坦克對中國的抗戰程序並無法產生實質性幫助。並且MKA中型坦克的效能在戰爭期間就已經落後,甚至綜合性能差於美援的M3輕型坦克。但僅就它們剛抵達中國的1939至1940年來說,MKA確實不失為一種較為先進的戰鬥坦克,如果能趕上崑崙關的戰鬥,也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MKA坦克抗戰早期的國軍塗裝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塗裝對比

然而,MKA的故事並未因抗戰的結束而結束。1946年8月和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晉魯豫野戰軍對進攻山東定陶,曹縣等地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一場誘敵深入的殲滅戰,全殲了國民黨整編第3師。在解放軍繳獲的裝備中,包括了一輛蘇制輕型坦克和兩輛“不明型號的日製坦克”,而這兩輛所謂不明型號的日製坦克就是抗戰中倖存的德制MKA中型坦克。兩輛MKA坦克中的一輛被修復,加入到人民解放軍的作戰中,但很快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可以想象,這種稀有坦克的零部件和彈藥都很難獲得,難以支援長時間的使用。

定陶戰役中,國民黨軍隊丟棄的T26坦克和MKA坦克

在短暫的人民軍隊服役生涯中,他們被去除國民黨標誌,炮塔上被重新塗上人民解放軍的八一紅五星軍徽和一道白色識別線。車體在抗戰後期就已經被塗裝為國民黨坦克的灰綠單色。在人民軍隊中,它們仍保持了這一塗裝。

在中國軍隊服役的德制MKA坦克猶如曇花一現,在厚望中到來,在悄然無息中退場。就數量而言,區區14輛MKA坦克根本無法形成足夠的裝甲突擊戰力;就效能而言,它們沒有後來的美製M3坦克更優異實用;就時間而言,它們生不逢時,錯過了最應該能發揮作用的階段;MKA在中國抗戰過程中,對日軍坦克也並沒到壓倒性優勢的程度,它在效能上接近1942年才裝備日軍的九七式改中戰車。它們雖然火力較強,但可以執行的任務也多為支援步兵作戰,數量更多且保障更方便的蘇制T-26坦克也完全可以勝任。然而,這些都不能說明MKA坦克是毫無價值的,它們是中國抗戰前建立一支德式陸軍夢想中,實際獲得的最高階軍備之一。它們見證了一個民族即使在國運衰微時,也要全力營建世界一流軍隊的雄心壯志。

最新評論
  • 1 #

    國民黨軍給啥都白費

  • 2 #

    沒有意義的,坦克在二戰中要發揮作用,有幾個條件,一個是坦克要大規模集團使用,這樣才能具有強大的突破力,蘇德的坦克突擊往往以數百上千為單位,即使日軍,在作戰中也可以集中起幾十坦克配合,12輛德國坦克杯水車薪,再先進在日軍的飛機坦克反坦克炮的立體圍攻下也是死路一條。一個是要有合理的坦克戰術,二戰法國的裝備並不比德國差,就是因為不合理的坦克戰術被德國打得滅國。蘇聯開戰初期的坦克戰術也很糟糕,結果數量多於德國,也擋不住德國人。而國軍當時的裝甲戰術更糟糕,淞滬會戰中曾投入英制維克斯坦克,結果不懂步坦協同,令單薄的坦克獨自攻擊日軍火力強大的堡壘,結果全滅。以上來看就是有了這批德國坦克,用處不大,還不如多采購一批德國88高炮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低調王者”055驅逐艦首批次8艘全面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