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舉行了很多規模頗大的演習,用以檢驗自己的新式合成旅編制,在演習中可謂精銳盡出,把所有拿的出手的裝備都拿出來了。
目前印度還保留有獨立的炮兵師編制,直屬於擁有打擊軍(印度陸軍的精銳機動部隊)的三個方向司令部,用以加強打擊軍的這些炮兵師除了轄有兩個裝備155mm口徑火炮的炮兵旅之外,還單獨有一個混合火箭旅,這個旅下轄裝備不同種類火箭炮的三個炮團和一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團。三個炮團分別是裝備300mm龍捲風火箭炮的遠火團,裝備214mm皮那卡模組化火箭炮的中火團和裝備122mm冰雹火箭炮的近火團,值得注意的是中火團的皮那卡具備使用印度中國產衛星制導火箭彈的能力。
"皮那卡"多管火箭炮系統由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DRDO)研發,兩部六聯裝的發射器安裝在印中國產"塔特雷"815式8×8越野卡車底盤上。火箭彈彈長4.95米,重276公斤。戰鬥部重 100公斤,可使用高爆彈、反人員子母彈和反坦克子母彈等彈藥。一次齊射僅需44秒,可向目標投射1200公斤的彈藥。
皮卡那火箭炮也算是印度自產武器中比較拿得出手的了,其模組化火箭炮設計思想還是蠻先進的,而且指標也不錯,然而它又碰上了印度武器的老問題:研發時間太長。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1998年成功研製出生產型樣車,並稍後開始進行小批量生產,2002年的時候,印度批准軍方開始裝備這款火箭炮。採購了兩個團80輛,但首批裝備印陸軍的"皮那卡"暴露出不少問題,主要是射程和射擊精度不夠,部隊反應比較消極。
"皮那卡"在實際使用中發現最大射程只有38公里,而且命中精度為射程的1%~2%,也就是400~800米。這個精度哪怕對於一向精度不高的火箭炮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
此外,火箭彈的發射藥也存在問題。在試射過程中出現過火箭彈在空中爆炸的事故。據一位退役的印度陸軍少將指出,皮那卡火箭彈的引信的供應和品質保證也有問題。還出現過點火後殘留物引發炸膛等事故。
然後"皮那卡"又開始了漫長的改進過程,所以從新聞裡可以看到2002年已經裝備部隊的"皮那卡"在2006年還在進行測試。
隨著時間的退役,"皮那卡"存在的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改到了"皮那卡"Mark-1。火箭彈已由非制導型,向制導型轉變,射程也在提高,到了2014年時,射程提高到60公里,目前達到90公里的水平,後繼準備開發射程120公里的新一代火箭彈,這才算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由於效能有了提升,印度於2016年底時,批准了列裝計劃,同時採購第一批36輛發射車。不過價格麼……高達4.9億美元。
而且這個改進過程是有貓膩的。在"皮那卡"改進過程中,印度陸軍實在等不下去了,就選擇兩條腿走路,花450萬美元採購了30套俄羅斯BM-30"龍捲風"火箭炮。使用之後發現效果很好,此間,印陸軍還進行了一場"皮那卡"與"龍捲風"的對比射擊試驗。結果自然是"龍捲風"勝出。
然後印度就動了小心思,他們偷偷山寨了部分"龍捲風"的技術用於改進"皮那卡",這也是為什麼改進後的"皮那卡"最大射程和"龍捲風"一樣都是90公里,還可以相容印度本國研發的精確制導彈藥。這一些行為徹底激怒了俄羅斯,並最終讓俄羅斯停止了向印度轉讓相關技術。
而那款120公里的火箭炮,據稱是和以色列合作的產物,一款7.2米長的新型火箭彈,並配有250公斤重的戰鬥部。
據稱是這款,所以裝上去之後會露出來一節。
印度還在研發"皮那卡"Mark-2,但是具體時間表不明,印度方面只說"皮那卡"Mark-2火箭炮有做過第一次的試驗。
印度陸軍計劃到2026年擁有22個"皮那卡"團,包括12個"皮那卡"導彈團。當然,這取決於"皮那卡"的定型時間與生產情況。
其實要說改到現在,效能也算不錯了,不過巴基斯坦裝備的中國A-100火箭炮效能更好。A-100就是解放軍自用的PHL-03火箭炮的出口版本,射程達到70~140公里。就算印度裝備了120公里的新彈藥還是趕不上。更別提山的那一邊的原版產品了。
除了射程的落後,印度"皮那卡"系統在體系上的缺失更為致命:資料鏈,炮兵雷達,自動化炮兵系統,無人機,這些武器的落後反應的是一個國家的整體軍工能力,而印度顯然還要追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