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人類最高層次的博弈,也是調動幾乎所有資源進行的對抗。因此,戰爭往往是考驗一國思想、組織、資源、技術綜合效能最為根本性的領域。二戰的歷史告訴我們,日本在二戰中失敗了。如果說相對於陸軍而言日本與歐洲國家有顯著差距,那麼日本海軍至少看起來是首屈一指的,其失敗到底是為什麼。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是個後發國家,而很顯然要面臨一個逐步趨於飽和的殖民世界。通過大量的學習西方技術與思想,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成為一個兼具傳統性與現代性的準現代國家。而這意味著相對於仍然被困在傳統性中的亞洲鄰國乃至沙俄這類歐洲農業國家,日本有不錯的優勢,而面對歐洲的強國和美國,日本則仍然顯得更為落後。這種地位意味著,如果日本在亞洲的擴張,只要不碰到一等強國的勢力,那麼日本往往可以成功擴張,甚至包括一定的戰略冒險乃至投機往往能最終被容忍。因此,從琉球王國開始的擴張行動持續了數十年,終於日本先後擊敗了大清和沙俄後成功控制了南至臺灣,北至北韓半島的地域,還通過戰爭賠款獲得了大量的原始資本。
日俄戰爭也奠定了日本的亞洲地位
日本的現代化在開始階段還是相當開放的,陸軍學德國,海軍學英國。1902年英日同盟建立後,日本得以從英國獲取了諸多思想、組織、技術利益,進而將不列顛的成功經驗運用在後期。在一戰中,日本則奪取了德國在中國的利益,而只派出了少量艦艇進入一戰的次要戰場,從而實現了利益最大化。英日同盟到1921年方告終止,日本的戰略篤定似乎也與英日同盟一道消散殆盡。
日本在此期間的成功擴張背後是積極的現代化和堅定地執行戰略意圖,整體來看可以形成合力的同時保持著新興國家的朝氣。然而在大正德謨克拉西結束後,世界金融危機爆發,日本過去隱蔽的劣勢反而逐步顯露,逐步蠶食日本的戰略能力,進而衰敗國運。
事實上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就出現了不受官僚政府控制的戰略投機行為,沒有理性官僚機構制約的情況下,關東軍的投機行為(可能是天皇默許的)得到了暫時的報償,但換來了一個擁有抗日基礎的中國和一系列外交問題。而統制派與皇道派的衝突則導致了軍事狂熱情緒在日本國內和政府軍隊中的蔓延,這種狂熱很顯然也透支著戰略思考能力,並最終在二二六事件後形成了軍部獨裁、國家法西斯化。日本從來沒有能夠在思想上具備與歐洲對話的能力,而在這種國家法西斯化的環境下,作為整體的日本戰略思維能力受到了進一步的遏制,缺乏開放的環境下,即便有人,比如井上成美海軍大將看出日本戰略根本就是自殺,也根本無法力挽狂瀾。日本不乏優秀的參謀,但缺乏整體理性的戰略思考能力,最終,日本陸軍為了繞過美國的利益在中國和東南亞不斷地投機仍然引發了美國越來越多的敵意,而美國敵意所採取的措施(比如美日商業談判)又令日本感到了敵意,從而日本在自我實現的預言中滑進了與美國的戰爭。
相似的是,日本作為後發國家,其技術上相對容易追趕。一方面英日同盟的遺產還在,這影響了日本海軍的建設思路、戰術和技術。日本在二戰前已經有多種世界一流裝備,包括受到英國設計啟發的零式戰鬥機、九三式氧氣魚雷、大和級戰列艦等。同時,日本還有一支為艦隊決戰而精良訓練的海軍艦艇部隊,以及大約3000名接受大量訓練的精銳海軍航空兵機組人員。這種基礎決定了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面對準備不足的美國海軍時獲得的巨大優勢。日軍用精銳飛行員和零式戰鬥機橫掃了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印度洋的美國、英國、荷蘭、澳洲的航空兵,消滅了千里迢迢趕來的英國Z艦隊,而日本海軍艦艇所表現出來的強大作戰能力直到1943年初的夜戰中都時常碾壓美軍水面艦艇部隊。
但是日本海軍只是在傳統領域做到了極致,而自始至終沒有形成“再生”能力,更沒有形成“創新”。日本海軍的早期精銳飛行員在瓜達卡納爾島和拉包爾航空戰中被消耗殆盡,新來的飛行員是菜鳥,對手美國人卻可以在4-5周內培養出一箇中級飛行員,並且可以在痛毆日軍的基礎上積累經驗。美國在二戰中很快就投入了大量先進作戰飛機,比如F4U、F6F、TBF/TBM、B-26、B-29等等主力機型,而日本的新銳戰鬥機卻研發緩慢,生產更慢,陸航尚有幾款戰鬥機,海航大量服役的艦載戰鬥機只有零戰系列一款。至於新型聲吶、雷達、作戰指揮系統、VT引信彈這類技術,日本更是沾不到邊,橫行一時的日本海軍航空兵在面對形成體系的美軍防空體系時喪失了足夠的攻擊力。日本的工業基礎薄弱,而技術創新能力根本沒有形成,只是在原有領域做到了極致。
缺乏創新能力還有戰略戰術。日本海軍始終關注著艦隊決戰,而對於保交作戰缺乏真正的理解。日本海軍並非沒有相關資料,但相關領域重要性被放得很低以致於沒有多少高階軍官在意,直到美國潛艇開始肆虐的1943年日本才匆忙組織了護航隊制度,這已經是英國人數百年前就在做的事情,而且在缺乏技術的情況下,日本護航船團仍然無法有效防止美國潛艇的襲擊活動。日本海軍對潛艇的理解也過於膚淺,以致於讓潛艇從事自己根本無力從事的監視、跟蹤、伺機偷襲對方主力艦隊的任務,而對破交作戰毫無興趣,從而白白浪費了手中大量大型潛艇。這種蠢笨的使用方式背後就是日本海軍學習能力出現了嚴重問題,新興領域關注度不足背後是高階軍官的教條主義和讓年輕軍官無法發揮能力的狹窄上升空間,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日本海軍形成現代化的海軍策略。
交通線被破壞背後是日本羸弱的思想準備
因此,我們在慶幸日本人還沒有學盡吃透就去挑戰全世界,日本的戰敗給了中國戰後歷史性的機遇。不過我們也不妨回頭看看日本人的欠缺之處,這依然是一筆十分重要的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