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1年10月25日,黨中央決定將兩水洞戰鬥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68年前,為保家衛國,他們踏上抗美援朝戰場。兩年零九個月,197653名志願軍英勇捐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今天,謹以此文致敬為祖國奮戰的志願軍烈士!

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 資料圖

68年後的今天,還有人質疑抗美援朝嗎

美國人至今都想不明白,為什麼二百年來對外戰爭從無敗績的他們,會在北韓戰場簽訂唯一一個不是代表勝利的停戰協議。

他們到現在還是不願意去相信,在北韓這個地方,他們會失敗。他們還是搞不懂血肉之軀怎麼能抵擋得住鋼鐵洪流?這似乎不是人力所能做得到的。

1950年的北韓戰場,美軍第10軍於北韓半島南部仁川登陸,麥克阿瑟攜美軍二戰之餘威悍然越過北緯38°線,佔領平壤,並將戰火引燃至鴨綠江畔。

資料圖

一直以精通東方文化自詡的麥克阿瑟斷言:中國一定不會參戰,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他有足夠的理由來支撐他的自信。

1950年的北韓戰場,剛經過二戰洗禮的美軍,在集團作戰和聯合作戰方面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更何況他們還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健全的後勤保障系統。不僅如此,美國自建國以來,對外戰爭從來沒有失敗過,兩次世界大戰更是讓美國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資料圖

而彼時中國,剛剛從動盪中安定下來,國內百廢待興,國外強敵環伺。拿著各種雜牌步槍的陸軍,靠著小舢板船出海的海軍,空軍,就更別說了,連開國大典上受閱的飛機都要靠飛兩遍來壯聲勢,戰士們甚至都不知道何為聯合作戰。

所有的現實條件似乎都在說明:這是一場雙方實力極不對等的戰爭。

而這場極不對等的戰爭開始3年後,在板門店,“聯合國軍司令”美國上將克拉克簽訂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沒有勝利的停戰協議。這位美國上將說:“我是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美國將軍。”

資料圖

對於一個國家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它的軍隊。

第一次在歷史書上看到甲午中日海戰時,筆者的內心充滿了悲壯。

因為這支北洋艦隊有“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鄧世昌,有艦船戰沉而選擇與艦同沉的黃建勳,更有血戰至死的林永升……

資料圖

而當筆者再次回望那段歷史時,內心卻是悲涼的。在激昂、熱血與奮勇的背後,終歸是敗了。這個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先進艦隊,在開戰的那一天就已經一敗塗地,在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時候,日本的聯合艦隊卻一艦未失。

筆者第一次了解“九一八”事變史料時,看到白山黑水間的楊靖宇將軍面臨絕境時說:“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看到馬占山舉起義旗向日本人進攻的時候,看到走進冰冷的江中,平靜面對死亡的八位抗聯女戰士的時候,筆者的內心充滿了驕傲。因為只有對自己家國愛得那樣深沉,才會迸發出如此大的勇氣。

王盛烈 《八女投江》1957年創作 資料圖

可當筆者再看“九一八”時,內心卻是異常難過的。在楊靖宇、八女投江英雄行為的背後,有著這樣冰冷的事實:一紙不抵抗的命令,讓我東三省陷入絕境,整整14年,我東北父老飽嘗亡國奴的滋味。

1949年,雖然新中國成立了,可在美國人眼中,中國人的骨子裡依舊是“東亞病夫”。

1950年11月24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乘坐飛機從日本東京來到北韓戰場進行視察,期間,麥克阿瑟向全世界宣佈他將發起在兩週之內結束北韓戰爭的“聖誕節攻勢”,並告訴身旁的一位美軍軍長:“你告訴軍官們,他們可以回家過聖誕節。”

麥克阿瑟 資料圖

只是,這一次,麥克阿瑟錯了。

半年後,麥克阿瑟回到了美國,原有職位由馬修·邦克·李奇微接任。

在電視劇《三八線》中有這樣一幕:尖刀連六班戰士全部凍死在潛伏陣地上。這個故事,不是編劇憑空捏造,而是真真切切出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電視劇《三八線》劇照 資料圖

1950年的冬天,1081高地上的志願軍官兵們,他們冒著零下40℃的極寒溫度,仍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有的戰士腳上鞋都沒有,但沒有一個人退縮,最後全連全部壯烈犧牲,成為一個個屹立不倒的冰雕。此情此景,讓趕到志願軍陣地的美軍團長不由得肅然起敬,對著靜靜趴臥在陣地上的中國軍人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認為他們是“值得尊敬的對手!”

這個冬天,無論是志願軍的高階將領,還是普通的年輕士兵,無論是戰鬥英雄,還是後勤人員,他們都是歷史的書寫者和見證者。

楊根思 資料圖

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在戰鬥的最後關頭引燃了手中的炸藥包,用鮮血和生命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回國前面向長津湖方向脫帽鞠躬,淚流滿面、不能自持……

在上甘嶺,美軍320多門重炮、27輛坦克以每秒鐘6發的火力密度將炮彈傾瀉到這兩個小山包上。一天裡,敵向上甘嶺發射30餘萬發炮彈,500餘枚航彈,上甘嶺主峰標高被削低整整兩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這樣,直到4天以後,防守這裡的45師前沿部隊才因傷亡太大,退入坑道。該師逐次投入的15個步兵連全部打殘,最多的還剩30來人,少的編不成一個班。

志願軍戰士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向537.7高地北山之敵進行反擊

此間種種,由雲山開始,在長津湖,在龍源裡,在鬆骨峰,在大同江,在上甘嶺,志願軍戰士用他們的“小米加步槍”,打出了新中國的志氣,更打出了和平。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打響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之戰,它以“聯合國軍”的挫敗告訴了全世界:我們這個古老民族擁有不屈的意志,再也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

勝利的背後,是志願軍戰士付出的犧牲與鮮血。

兩年零九個月,我們197653名志願軍戰士血灑異國疆場。在冰冷的數字背後,曾經是197653張鮮活而又明亮的面孔。

什麼叫做英雄?摧鋒於正銳,挽瀾於極危!這些,我們的志願軍先烈當之無愧!

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資料圖

央視《等著我》節目曾來過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何宗光。何宗光回憶抗美援朝時的場景:有一次慰問團去前線慰問戰士,讓何宗光幫忙問下戰士對祖國有什麼要求,年輕的戰士這樣回答,“如果能活著回去,請告訴祖國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祖國知道我!”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應該記得:曾經有這麼一群人,為了我們剛剛建立的新中國能夠昂首挺立而不受外辱,他們選擇斬斷自己的未來,因為他們知道——在自己的身後就是祖國!

盛世又今朝,不見青山老!

惟願國泰民安,不負先烈!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一支冷門的衝鋒槍——“油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