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本文已納入資料模組反抄襲系統保護,全文3600字,圖片20張,預計閱讀時間21分鐘

2018年2月25日-27日舉辦的阿布扎比防展上,烏克蘭特殊技術出口公司(Spets Techno Export)推出了一款了名為“幽靈-2” (Phantom-2)的無人地面車輛(UGV)。近日,據《防務部落格》(defence-blog)披露,目前有阿聯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北非一些國家對該型車表示了濃厚的興趣,相關洽談在進行中。

▲防展上的“幽靈-2”

在頓巴斯戰爭中誕生的“幽靈”無人車

“幽靈-2”的首次亮相其實是在美國陸軍協會-2017防展上,其為“幽靈”的升級改進版。“幽靈”的誕生可以說是迫不得已的,在頓巴斯戰爭中,東烏武裝率先使用了一些俄製無人地面車輛。西烏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開始研製並投入使用“幽靈”。

▲西烏VS東烏2015年局勢圖,頓巴斯戰爭(2014年2月至今)交火範圍涵蓋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州、哈爾剋夫、敖德薩,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亞宣佈加入俄聯邦

▲“幽靈”

“幽靈”為6×6輪式底盤,整體上設計小巧,長3米,寬1.6米,高0.91米,非常適合叢林灌木區作戰,目標小不易被發現,配備一臺30千瓦的發動機,公路行駛速度最大38千米/小時,作戰半徑10公里。戰鬥全重1噸,有效載荷350千克。

▲“幽靈”PDF說明

車體首上配有一挺12.7毫米遙控機槍武器站,備彈量700發,該槍對地面靜止目標的最大射程是1500米,對空中目標射程為2000米,並配有晝夜觀瞄裝置和鐳射測距儀。車體尾部可以選裝一套可升降4枚裝“屏障”(Barrier)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可利用前方遙控機槍武器站上的鐳射測距引導裝置實現半主動鐳射制導,該型導彈射程為5千米,但車載鐳射測距引導裝置在白天觀測距離為2千米,夜間為1千米。

▲“幽靈”

車體首下有5個煙霧彈/榴彈發射器、照明燈和行車攝像頭,車尾有一個光電/攝像偵查裝置,由三根桅杆支撐,這樣的設計保證了視野,同時可360°旋轉。桅杆本身內建訊號接收天線,桅杆的下方還有2個煙霧彈/榴彈發射器。車體兩側設有可摺疊是圍欄,開啟後可用於運送傷員,在不加裝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時,最多可運輸3名傷員。

▲“幽靈”側圍欄開啟,反坦克導彈發射架未升起的狀態

▲“幽靈”即可運彈藥也可運送傷員

“幽靈”的遠端控制系統是一個手提箱,一個人就可以操作,由一輛"巡邏隊-B"(Dozor-B)4×4輪式裝甲車裝載機動,車上有無線電訊號收/發裝置。

▲"巡邏隊-B"抵達作戰地點後可由通訊兵架設無線電接收天線

▲手提箱式控制系統,1人操作就像打遊戲一樣

在實戰中總結經驗,“幽靈-2”戰力比前型有很大提升

在長期的區域性武裝衝突中,西烏軍隊發現增強地面無人車輛的火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具備查、打一體能力的同時,能夠更好的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面對東烏及俄羅斯的裝甲力量,應該加強反坦克能力。這樣就需要增強有效戰鬥載荷,所以“幽靈-2”採用了8×8輪式底盤,獨立式懸掛系統。長4.2米、寬1.84米、高1.2米。

▲“幽靈-2”PDF說明

改用油電混合動力技術,採用一臺80千瓦柴油發動機,有一臺發電機可為車載電池充電,電池滿電的情況下,車輛的純電動行駛時長最大值為10小時。油箱的容積為20升,純油驅動最大行駛距離60千米。混合動力下最長續航距離為130公里,公路最高行駛速度58千米/小時,速度是前型的1.5倍。

動力系統和底盤的升級使得“幽靈-2”有效戰鬥載荷大大增加,達到了850千克,是前型的2.4倍。車首機槍遙控武器站改用雙聯23毫米機關炮,機關炮射速可在5000-3400發/分內進行調節,有效射程1800米,機關炮的左側是晝夜觀測三合一瞄準具(白光電視攝像、熱成像、鐳射測距),車尾不再設有長桅杆偵查裝置,同時天線內建隱藏於車體內。白光電視攝像的觀測距離達4000米,熱成像儀與鐳射測距離系統的觀測距離為2500米,大部分早期型T-72的125毫米主炮觀瞄測距都低於“幽靈-2”,這樣“幽靈-2”可以使用反坦克導彈先發制人。

▲雙聯23毫米機關炮與晝夜觀測三合一瞄準具

“幽靈-2”位於車體後方的遙控武器站與前型大不相同,採用了圓環型陣列火箭彈發射巢,12聯裝RS-80非制導火箭彈,最大射程為7000米,發射巢仰/俯角可調。發射巢外部兩側配有基輔盧奇設計局(Luch Design Bureau)製造的“斯通納-P”(Stugna-P)反坦克導彈。採用串聯破甲戰鬥部,用於針對俄式坦克披掛的爆反裝甲,均值裝甲穿深800毫米,最大射程為4000米。

▲“幽靈-2”

這裡指出一點,根據2015年《明斯克協議》規定,東、西烏雙方各自後撤140公里,前線不得放置100毫米口徑以上的任何武器。協議制定後依然摩擦不斷,直到今年仍武裝衝突。“斯通納-P”剛好就是彈徑100毫米,機關炮與火箭彈的口徑也沒超標,抵前佈置合理合法。有意思的是火箭巢兩側的導彈發射裝置可以選裝RK-3“科薩爾”(Corsar)107毫米反坦克導彈,作為出口產品,使用者可以選裝。“幽靈-2”的煙霧彈/榴彈發射器也是選裝的,首下保留了照明燈和攝像頭。

▲2015年《明斯克協議》條例說明

“幽靈-2”與前型的遠端無線電控制系統是一樣的,都是採用單兵便攜手提箱與帶無線電收發裝置的"巡邏隊-B"裝甲車。實戰中表明,如遇到俄製強電磁干擾,整個系統就會癱瘓,俄軍甚至具備定向無線電測繪技術,可以鎖定指揮車與無人車實施打擊。所以“幽靈-2”的尾部增加了有線功能,它可以鋪設/回收5千米的有線電纜,遙控人員可以切換到有線模式操控,徹底避免了被幹擾、偵測、打擊的可能性。

▲遠端控制手提箱

“幽靈-2”VS“天王星-9”

肯定會有網友問,俄、烏雙方的無人車相比哪個更厲害?或是遭遇後會如何?

①人的因素

首先要說,俄羅斯近些年來對無人化裝備的實戰經驗非常豐富,在敘利亞內戰中戰例比比皆是。俄羅斯可以遠端操控無人車抵近武裝分子陣地/據點進行偵查,首先吸引火力,俄炮兵或空中力量根據前方情況予以致命打擊,然後跟在無人車後面的敘利亞政府軍再衝上去收拾殘局。2015《明斯克協議》簽訂後雖然仍有武裝衝突,但東、西烏雙方的對抗烈度遠遠下降,“幽靈-2”雖已在2018年前線實戰部署,但不能像俄軍那樣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截止本年11月的統計,俄陸軍各軍區中、高階指揮員/參謀都已在敘利亞實戰輪換過。4年之間,駐敘陸軍各部按照營/連級每2個月輪換一次,始終保持約5000人左右的規模,為部隊培養了大量經過實戰檢驗的基層指戰員。單純就無人車與諸兵種、友軍的協同能力上,俄軍經驗豐富,處於優勢。

▲在敘利亞作戰的俄軍士兵與“天王星-9”

②武器操作應變能力

目前俄軍現役最先進的無人車是“天王星-9”,於2015年交付部隊。主炮為2A72型30毫米機關炮,輔助一挺7.62毫米機槍,攜帶4枚9M120“衝鋒” «Атака»(北約代號AT-9“螺旋-2” Spiral-2)反坦克導彈。AT-9射程最大射程為8千米,均質裝甲穿深750-900米,但是他使用的是光學跟蹤加無線電指令制導模式。“天王星-9”具備紅外鐳射鎖定警告系統,一旦被“幽靈-2”鎖定,就會報警,提前規避,這使得“幽靈-2”的“斯通納-P”半主動鐳射制導反坦克導彈難以發揮優勢。反過來,如果“天王星-9”先敵鎖定,那麼“幽靈-2”很難逃脫,但“幽靈-2”並非沒有機會。依靠較遠的白光電視攝像觀測與射程很遠的RS-80非制導火箭彈可以給予“天王星-9”面殺傷打擊。天王星同樣也配備6-12枚RPO-A型“大黃蜂” «РПО-А Шмель»火箭彈,但射程低於“幽靈-2”的RS-80火箭彈,只有1000米。 “天王星-9” 白光攝像觀測能力為4500米,略高於“幽靈-2”。

▲“天王星-9”

“天王星-9”採用履帶式底盤,通過性好,但是公路行駛速度低於“幽靈-2”,“天王星-9”目標大,車體重,戰鬥全重要10-12噸。他的發動機噪音遠遠高於“幽靈-2”的電機驅動。“幽靈-2”小巧不易被發現,但“天王星-9”可以利用地形弧度或掩體隱蔽車體,只露出升降武器系統作戰。所以兩車單獨對陣,還要看地形、天氣、戰術等多種因素。

▲“天王星-9”的可升降武器平臺

④控制體系

“天王星-9”的通訊指揮系統是由三人控制,三人分別是駕駛員、武器手、通訊手。同時通訊手可以與諸兵種、後方指揮部實時傳遞資料,整套系統整合在一輛6x6輪卡車上。

▲“天王星-9”遠端控制系統

“幽靈-2”的控制系統更為簡單,"巡邏隊-B"4x4輪裝甲車內最多一共是11人。1人操作“幽靈-2”,就像打遊戲一樣,手提箱開啟後,用纜線連線無線電收發裝置,可與總部實時傳遞前線畫面。1名通訊兵負責無線電接收機等通訊器材、1名指揮官、1名駕駛員、1名機槍手負責車頂12.7毫米機槍塔,另有6名戰鬥步兵。"巡邏隊-B"裝甲車可以抵禦7.62毫米子彈,使用雙層底盤裝甲,具備防雷功能,同時車上有3個射擊孔可做自衛還擊,戰鬥全重8噸。

▲"巡邏隊-B"裝甲車透檢視

▲"巡邏隊-B"正常情況下車組3人,運輸8名士兵,共11人

“天王星-9”的後方遙控站有效控制距離是1500米,而“幽靈-2”無線狀態下是10千米,採用有線遙控也有5千米,而且“幽靈-2”採用油電混技術,自持力更強。

▲“幽靈-2”PK“天王星-9”

綜合上述,很難講兩種車誰更好。戰場遭遇情況下,雙方各有機會,而在諸兵種聯合對抗體系下,各種複雜電磁干擾下,各種地形及天氣條件下,就更難說了。但可以確定“幽靈-2”與“天王星-9”既要在前線對抗,又要在國際軍貿市場拼個你死我活,是註定的冤家。俄羅斯在軍貿市場上一直宣稱“天王星-9”實戰性不錯。同時烏克蘭也不甘示弱,以經歷實戰檢驗為賣點將“幽靈-2”推向國際市場,而中東和北非地區軍貿市場將是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地方。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槍史介紹:二戰蘇軍經典主力武器被我軍戲稱“腳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