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國慶閱兵的新裝備不少,但是很多裝備還是“獨一份”,比如轟炸機,轟-6系列轟炸機仍然是空軍編隊中唯一的一款轟炸機。不過,在今年的閱兵式上,主持人罕見地稱轟-6N轟炸機為“戰略轟炸機”,這可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那麼,轟-6N轟炸機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轟-6N:我說我是戰略轟炸機,誰有意見?
戰略轟炸機這個概念主要是戰後才逐漸完善的,戰略轟炸機是指用來執行戰略任務的轟炸機,既能夠攜帶核武器執行戰略核威懾任務,又能夠攜帶常規武器執行常規戰術打擊任務。是一個國家“核三位一體”的重要象徵。
那麼,轟-6N轟炸機之前的其他轟-6系列轟炸機,比如轟-6J/K轟炸機,為什麼就沒有被稱為戰略轟炸機呢?
這是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
雖然現在的轟-6N轟炸機其航電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水平,但是其平臺仍然是蘇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圖-16轟炸機,中型轟炸機的體型和規格限制了載彈量和航程,因此,此前的轟-6系列轟炸機可以說是一款合格的戰術轟炸機,但是還不能夠稱為戰略轟炸機。
轟-6N轟炸機解決航程問題的最直觀方法就是在機頭中側位置加裝了一段固定式的受油管,這也是轟-6系列轟炸機第一次加裝空中受油管。
之前主要在戰鬥機上才有空中受油裝置
在此之前,如果轟-6系列轟炸機要前出第一島鏈執行任務,要麼降低有效載荷,要麼需要加掛副油箱,不然就沒辦法發揮其實力。
也有人討論在轟-6N的機頭位置加裝固定式的受油管會不會對飛機的氣動外形造成不好的影響,為什麼不採用蘇-35戰鬥機那樣的“L”型可摺疊受油管?從技術上來說並沒有實現的障礙,但是從實際上來看,並沒有改用可摺疊受油管的必要。
蘇-35“L”型可伸縮受油管
蘇-35是空優戰鬥機,受油管外露自然會對其飛行效能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轟-6N轟炸機只是一款高亞音速飛機,採用固定式受油管對飛行效能的影響不大,改用結構更復雜的可摺疊式受油管,反而增加了結構死重。
受油管的底部還進行了結構加強
而遠端攻擊武器,而遠端空艦/空地/空面導彈的獵裝,則使轟-6N轟炸機具備了戰略轟炸機的打擊效能。比如射程在200公里的空地-63B重型空地導彈和DF-100(主持人讀長劍-100)巡航導彈,在沒有經過空中加油時就能夠獲得5500公里的打擊半徑(加上導彈攻擊半徑)。
通俗地講,轟-6N轟炸機是新時代“戰略轟炸機”發展的一個縮影,除了隱身轟炸機,非隱身轟炸機最大的目的就是在敵人的防空火力圈之外實現“防區外打擊”。這種打擊不太依靠轟炸機本身的效能,更看重遠端精確制導武器的效能。
轟油-6本身攜油量有限
對於轟-6系列轟炸機來說,目前的問題就剩下兩個了。第一個就是從A到N的字母已經用完了,接下來新型號怎麼命名?第二個問題就是用轟油-6加油機給轟-6轟炸機空中加油有點詭異,這隻能寄希望於運油-20空中加油機儘快服役使用了。
相關內容
- 二戰美國不地道,老用B29轟炸機打日本,日本為什麼不派出戰鬥機,像打鳥一樣把B29都敲下來?
- 現在雷達和導彈這麼先進,戰鬥機已經發展到第四代遠距發射,那麼戰略轟炸機還有意義嗎?
- 載有氫彈的轟炸機與戰鬥機相撞,飛行員如何面對?
- 現在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只有可憐的一兩千公里,為什麼不把戰鬥機造的像轟炸機一樣大?
- 轟炸機和戰鬥機哪個威力強?
- 俄羅斯的20噸級隱身無人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唯一的區別是不是就是噸位了?
- 二戰中轟炸機群面對攔截戰鬥機,是不是相當於老鼠遇到貓,只有等死的份?為什麼?
- 有人說戰鬥機技術發展迅速,轟炸機有種“英雄末路之感”,你怎麼看?
- 轟炸機,戰鬥轟炸機,戰鬥機的區別是什麼?
- 戰鬥機發展迅速,轟炸機的發展卻幾乎陷入停滯,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