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17不僅是一款外貿戰鬥機這麼簡單,它也是20世紀第一種和國外聯合研製的戰鬥機,這意味著JF-17不在是一錘子的單一買賣,後續的升級改進將是一個跨度幾十年的長期合同,而國內的很多技術進步也可以通過JF-17專案迅速轉化為外貿收益。
根據最新的訊息顯示,在12月5日,JF-17B雙座版梟龍已經加入巴基斯坦空軍現役,這說明梟龍已經被改進為一種全功能的輕型三代戰機,這一種發展路徑和當年提供給巴方的殲7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次的雙座型採取國內生產部件,巴方"卡姆拉航空製造聯合體"組裝的方式,通過一段時間的技術消化,未來巴方也可以自行生產和組裝JF-17B雙座型。
那麼這次的雙座梟龍相對於之前的JF-17到底有什麼變化呢?1、氣動外形進一步修改
眾所周知JF-17專案脫胎於"超7",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又加入了很多西方主流設計思想,這其中有不少也是得益於巴方對於美製戰機使用後提出的改進意見。而這次的JF-17B又根據巴方在實戰中的經驗,對一些影響飛行員戰鬥的氣動進行了微調,其中原機身的垂尾和機身後部都進行了修形,以適應增加的後座位置,保證飛機整體機動性不低於以前的單座型,而這些基於實戰的寶貴資料也會一起用於新的JF-17 BLOCK3型,當然也能夠用於優化更多的中國產型號。
2、航電和相控陣雷達
其實早在殲8IIACT機型上國內就驗證過高級別的電傳系統,但是受限於成本問題,JF-17的早期版本還是使用老式的單軸電傳,這次的雙座型也一起更換了先進的三軸四餘度電傳系統,順帶也使用了中國產新型資料鏈保證資料傳輸。
雷達方面引入了JF-17 BLOCK3型的相控陣雷達,就是之前曾經展出的KLJ-7A三面相控陣雷達,這次國內的殲10應該也是換裝的這種雷達,但是JF-17B也可能使用的是KLJ-7A的機械掃描型,區別就是隻有單面陣,通過機械方式轉動,將掃描角度從120°擴大到180°,畢竟JF-17B還是要控制成本的。
但是不管是使用哪種型號,KLJ-7A的最大探測範圍也達到了170公里,堪比F35使用的APG81雷達,也達到了陣風所使用的泰雷茲RBE2相控陣電子雷達的水平,只不過在同時跟蹤和引導目標數量上要遜色一些。不過KLJ-7A尺寸小重量輕,非常適合JF-17這樣的輕型三代機,這樣也能讓加裝新雷達後,不至於因為增重影響低空機動效能。
3、教練機功能和對地攻擊能力
以上都是JF-17B戰鬥力方面的提升,而雙座型真正最主要的當然是多出了一個後座武器操控員的位置,這樣就可以使用雙座的JF-17B充當教練機的角色,順帶的就在實戰中培養了新飛行員,還可以節省購買教練型梟龍的成本。而且雙座型在執行復雜的對地打擊任務時也會更加從容,後座的武器操控員可以更好的投擲和引導武器打擊目標,避免了單座型的手忙腳亂,即便在對比F16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效率時也有一定的優勢。
未來巴方自己也可以生產JF-17 BLOCK3型,在搭配上全新的JF-17B,可以說梟龍戰機已經成為巴方的國土防空主力,還可以客串對地打擊任務,是一款效費比很優秀的戰機。而且對巴基斯坦最為關鍵的是,巴方擁有JF-17生產線,可以自行生產組裝,在後勤維護方面也更有保障。這點甚至比印度的先進戰機陣風還要有優勢,畢竟印度的30多架陣風是打一架就少一架,短時間要補充也不容易,更何況要從俄製戰機維護模式轉到西方標準上來,還要有一個過程,相信印度斯坦航空不會讓我們失望。
雖然國內暫時不會裝備FC1雙座或者BLOCK3,但是這型戰機在巴基斯坦的實戰過程中可以積累不少資料和寶貴經驗,這些改進的地方也能促進國內戰機的設計更多的貼近實戰化,畢竟有些資料是實驗室和風洞裡永遠得不到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你還會覺得JF-17對於國內毫無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