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期國內開始正式引進蘇-27戰機,拉開了國內引進、仿製蘇霍伊戰機的序幕,截止現在,國內陸續引起了蘇-27、蘇-30、蘇-34等多種戰機及其改進型。而國內的殲11、殲15、殲16系列戰機也有著濃重"蘇霍伊"血統,就連主要負責仿製的沈飛,也被軍迷冠以了"沈霍伊"的名字,足見蘇系戰機在國內特殊時期的重要性。
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大量引進和仿製的蘇系戰機,在等待殲10、殲20等中國產新戰機服役的過程中,國內將出現斷檔無優秀三代機可用,國土防空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但是相比蘇式戰機而言,俄羅斯的另一大重要戰機品牌"米格"卻多年無人問津,國內引進的目光似乎從未放到過這個曾經榮光耀眼的戰機身上。
其實殲7、殲8等戰機都是以米格-21為基礎仿製改進的,甚至殲6也是以米格19仿製的,可以說我們和米格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最艱難的時期都是靠米格支撐度過的,殲7還一度青出於藍出口到世界20多個國家地區,成為世界上現役數量最多的戰機之一。
不過在20世紀80年後期,米格戰機的設計思路迅速落伍,和西方世界的空戰理論格格不入,這也導致米格29身上上出現很多問題。
米格是典型的前線戰術機型,戰鬥時將分散部署到各個作戰方向上,一般會以航空團為單位,這種情況下往往大量的米格戰機要在土質道路上起降。在米格21時期這種情況還勉強可以,因為戰機比較輕巧,維護也相對簡單,分散的航空團隨便修修就可以起飛。但是到了米格23時期這種情況就很麻煩了,而到了米格29,超視距作戰能力、對地打擊、防空截擊讓戰機變的非常複雜,這時米格還要滿足前線戰術出動能力,就只有將起落架做的又重又大,這樣才能在土質跑道上起飛,但是卻導致飛機空重大,載油載彈小,作戰效率低。
而跑道上有大量的沙土、雜物,又要防止被吸入發動機進氣口,這樣就要設立輔助進氣道起飛,空重進一步增加,航程不斷縮短,這樣米格29除了支援一下前線部隊進攻,保護重要的補給線外,基本不能參與其他戰術任務,這種無法多工作戰的機型,國內自然就看不到上了。不說別的,可能連鐵炸彈都帶不了多少,這點別說和西方戰鬥機比較了,相較於蘇霍伊也差的遠了。
目前除了俄羅斯外,裝備米格29最多的就是印度了,畢竟印度喜歡用大量的前線機場和巴方硬懟,所以米格29還有個名字叫"機場保護者",也是詬病他航程太近,又極度依賴地面雷達的指引。不過印度常年有作戰需求,裝備這麼一款前線戰機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數量上的需求,難不成拿高貴的陣風去幹粗活?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米格近幾年也意識到俄航空兵的前線戰術空軍思想害了自己,導致外貿一架賣不出去,已經到了生死邊緣,眼看印度都不在採購米格29(米格29K除外),這次的米格35就被迫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
例如取消了輔助進氣道,增載入荷,增加邊條翼增加升力提供更好的空戰能力,同時還改進了RD33MK發動力讓航程也上了一個臺階,基本拋棄了"機場保衛者"的稱號。同時還加裝了甲蟲雷達,搭配R77+R73導彈,進一步強化自己的空戰能力,企圖打造出成一款廉價的多用途戰機。
這款魔改米格29其他國家怎麼看不知道,反正國內早已看不上這種水平的戰機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把重心會放在批量生產殲20和改進型身上,引進戰機的情況或將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