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從1984年4月到198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5年又7個月的時間裡,於雲南省麻栗坡縣中越邊境老山、者陰山地區,對越軍進行了長時間的山嶽叢林地攻防作戰。軍委指示,要把老山戰場變成一個練兵場,透過輪換部隊參戰的方式,達到以實戰鍛鍊部隊目的。總參謀部根據軍委意圖,統一部署了全軍範圍內的輪換參戰,先後有昆明軍區第14軍、第11軍,南京軍區第1軍,濟南軍區第67軍,蘭州軍區第47集團軍,北京軍區第27集團軍,成都軍區第13軍第37師到麻栗坡執行作戰任務。

在越南方面,從行政區劃上看,老山和者陰山這兩座邊境界山分別位於河宣省渭川縣、安明縣境內,因為老山方向是主戰場,所以他們把我們口中的老山前線稱之為渭川前線;由於河宣省省會河江市也在渭川縣境內,因此他們又把這一戰場稱之為河江戰場。那麼,在越軍官方戰史中,是如何記載這場歷時5年多的邊境區域性戰爭的呢?

1984年4月28日凌晨5時,中國軍隊對瀘江以西的越軍防禦陣地實施炮擊,共發射了12000發炮彈,由於力量懸殊,到4月30日止,中國軍隊攻佔了1509 高地、772 高地,685 高地、300至400高地、 226 高地、233 高地。進行防禦的越軍313師122團損失慘重,被迫撤到地勢較低的陣地。

4月30日,中國軍隊攻佔了位於河江安明縣的由122團3營負責防禦的1250高地。5月15日,中國軍隊繼續進攻瀘江以東由313師266團防守的1030高地。從1984年4月28日至5月16日,中國軍隊逐步攻佔了越軍防禦的渭川縣1509高地、772高地、685高地、233高地、 226高地地區(中國稱為老山地區)、1030高地(中國稱為八里河東山)和安明縣1250高地(中國稱為者陰山)。

在渭川當面,中國軍隊在一線部署了1個師,另有2個師殿後;安明方向,中國軍隊在一線部署了1個團,2個團為二線部隊。1984年5月20日,第二軍區決定迅速構築陣地,鞏固和加強部隊,堅決戰鬥,阻止中國軍隊的軍事行動,同時組織部隊逐步奪回被中國軍隊佔領的高地。

6月11日,第二軍區組織攻打233高地和685高地,但是沒有成功。國防部指示第二軍區要繼續戰鬥,奪回被佔高地。6月下旬,第二軍區決定收復渭川和安明兩個方向被中國軍隊佔領的高地。渭川戰場司令部決定在特工和炮兵配合下,動用從後方調來的4個步兵團進攻這些陣地,戰役代號“MB84”。此次戰役任務的分工是:356 師876團攻打772高地(即662.6高地),149 團攻打685高地(即634高地),316師174團攻打300至400高地(即那拉地區),312 師141團攻打1030高地(即八里河東山)。

1984年7月12日,部隊從四個不同方向同時發起進攻。由於準備工作不細緻,掌握和分析敵情不準確,戰鬥決心有誤,以及指揮和指導工作急躁,此次戰役失敗。4個步兵團均遭受重大損失,每個團都有數百名官兵陣亡,並有營、團級幹部陣亡。 7月12日下午,渭川戰場司令部決定部隊轉入防禦。

8月,第二軍區決定用313師和356師進行圍攻戰役,計劃以步兵和特工部隊協同作戰,在強有力的炮兵支援下拿下685高地和300至400 高地,所採用的是逐步包圍、分割殲滅的戰術。經過將近4個月的準備,1984年11月18日,炮兵部隊對上述目標進行了連續5天的毀滅性炮擊。313師14團圍攻300至400 高地,得到一個特工營加強的356師153團圍攻685高地。從1984年11月至1985年1月,經兩個月的戰鬥,部隊克服重重困難,攻克了一些陣地,形成了犬牙交錯的陣地態勢。有的地方雙方距離僅有15至20米,甚至只有6至8米。在這一地區,雙方進行著拉鋸式的進攻和防禦,有的地方達30至40次之多。

至1985年3月,685 高地基本上又被中國軍隊全部奪回。1985年5月27日至30日,中國軍隊輪換部隊以後,對瀘江西面的臺坡、姑娘坡、1100 高地發起大規模進攻,但均被擊退。5月31日,越軍攻佔了A6B高地(即211高地),並在13天裡打退中國軍隊反擊21次,把該陣地牢牢固守。9月23日至25日,中國軍隊對瀘江以東的圓坡、840高地、巴含和瀘江以西的姑娘坡、1100 高地進行了新一輪進攻。除了巴含(即395高地地區)被攻佔並在一天之後重新奪回以外,其他越軍陣地也都被守住了。

1986年10月至11月,中國軍隊經過部隊輪換以後,對越軍瀘江以北高地進行逼近,企圖把越軍趕過清水河以北,但未成功。1987年1月5日至7日,中國軍隊以1個師的兵力,在炮兵掩護下,對瀘江東西兩側的13個高地展開大規模進攻,其主要目標是奪取臺坡和姑娘坡,3天內共發射炮彈10萬發,一天內連續進攻多達7次,均被越軍阻擋在陣地前沿。

1988年12月,中國軍隊停止炮擊。1989年3月至9月,中國軍隊開始撤出在越南境內的高地。1984至1985年,越軍先後發起三次大規模進攻戰役,目的在於奪取被中國軍隊攻佔的772、685 等高地,由於戰鬥連連失利,1986年開始轉入防禦。這三次進攻戰役包括:1984年6月的試探性進攻戰役、1984年7月12日的“MB84”進攻戰役,1984年11月至1985年1月的圍攻戰役。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邊境戰爭中,越軍到渭川前線參戰的部隊有:312師、316師、3師、31師、313師、356師、314師、325師,這些部隊輪番進攻、爭奪和防守陣地。雙方一直爭奪到1989年。從1984年到1989年,越軍共陣亡4000多人,負傷9000多人。但是渭川陣亡官兵陵園裡只埋葬了1700多具遺骸,還有2000至3000具遺骸沒有下落。

越軍認為:在20世紀80年代的邊境戰爭中,越南遭到了極大限制,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圖來發起攻勢。而中國則佔據了主動,包括在進攻的時間、地點和作戰的規模上。在渭川前線,中國各軍區主力部隊和炮兵不時發起進攻,並宣佈要“給越南第二次教訓”。由於不知道中國的攻擊目標、作戰意圖和進攻時間,越軍被迫在上千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部署了大量部隊,這給依靠蘇聯援助的越南帶來了鉅額的軍費開支,給國家經濟造成了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2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26軍“鐵三角”一戰震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