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本文為系列文章之一,本系列文章以專業詳實的資料資料和影像專門介紹二戰時期東線德國裝甲部隊的作戰情況,歡迎同好關注。

二戰爆發時,沒有一個國家對此有充分準備,包括德國。

那時的德國陸軍並不算強大,裝備也可說過時。

尤其是裝甲師,問題反而嚴重,而在當時的德軍中,裝甲師是擔負尖刀突破任務的。

當時的德軍裝甲師缺各種車輛,卡車、現代化的坦克和反坦克炮。舉例來說,1940年一年共生產了1600輛坦克,1939年才生產了600輛,而且有好些是老式坦克。

最大的問題是裝甲運兵車:主力車型Sd.Kfz.251,1940年生產了337輛,1939年的產量是105輛。按照編制,每個裝甲師下轄的摩托化步兵營滿編是100輛,也就是說,按1940年德軍所擁有的實際的251車的數量只夠裝備3個營的,而當時德軍有20個裝甲師,編有80個摩步營!

從數字上看,1940年5月,德軍裝甲師共有3500輛坦克。到1941年6月,數字已經增長到5250輛,但實際上只有3332輛可以投入戰鬥。其中410輛是1號坦克,746輛是2號坦克,也就是說,蘇德邊境線上德軍裝甲師三分之一的坦克如果打一場現代化的戰爭是根本用不上的,這裡還有230輛是指揮坦克。除此之外,還有623輛Pz.Kpfw 38(t)(3號輕型坦克)和149輛Pz.Kpfw 35(t)(一種捷克製造的輕型坦克),比不上4號坦克,但勉強可用,當時德軍裝備的4號坦克一共有439輛,這是德軍裝甲師最有戰鬥力的坦克。

當時蘇軍已經開始裝備T-34和美製M4“謝爾曼”坦克,德國從1937年開始生產坦克,而蘇軍裝備的坦克都是產於1940年到1941年間,也就是說,他們的坦克更現代化。德軍的訓練較好,勉強能對抗T-34,不過一旦KV重坦加入,這種平衡立刻會被打破。

還有,德軍的3332輛坦克對抗的是蘇軍部署在西部國境線上的17000輛坦克,其中1500輛是T-34或KV-1或KV-2,如果使用得當,這些坦克是能消滅德軍的裝甲師的。

1941年5月,擔任主要突擊力量的部隊剛剛就位,包括6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0個裝甲師。1941年6月22日全部主要突擊力量剛好全部到位,包括14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7個裝甲師(內含4個黨衛軍師),5個摩托化步兵旅(內含3個黨衛軍旅),此外還包括3個營85輛噴火坦克,4個營80輛履帶式坦克殲擊車,1個營24門高炮,11個營加5個連230輛突擊炮,還有36支通訊部隊使用著大約900輛裝甲汽車,獨立反坦克分隊和防空部隊使用著500輛輪式或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

東線德軍裝甲部隊編制如下:

第1裝甲集團軍群:

第3裝甲軍下轄第13裝甲師,第14裝甲師,第25摩步師

第14裝甲軍下轄第9裝甲師,第16裝甲師,黨衛軍“維京”裝甲師

第48裝甲軍下轄第11裝甲師,第16摩步師

預備隊為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第1裝甲師,第60摩步師

第2裝甲集團軍群

第24裝甲軍下轄第3裝甲師,第4裝甲師,黨衛軍第9“霍亨斯陶芬”裝甲師,第10摩步師

第47裝甲軍下轄第17裝甲師,第18裝甲師,第29摩步師

第46裝甲軍下轄第10裝甲師,黨衛軍“帝國”摩步師

預備隊為“大德意志”摩步師

第3裝甲集團軍群

第49裝甲軍下轄第7裝甲師,第20裝甲師,第14摩步師,第20摩步師

第57裝甲軍下轄第12裝甲師,第19裝甲師,第18摩步師

預備隊為“李爾”裝甲教導師

第4裝甲集團軍群

第41裝甲軍下轄第1裝甲師,第6裝甲師,第36摩步師

第56裝甲軍下轄第8裝甲師,第3摩步師

預備隊為黨衛軍“骷髏”裝甲師

這已經是一支強有力的作戰力量了,但從數量上說遠不如蘇軍。

不過,德軍在“巴巴羅薩”行動發起後集中兵力於立陶宛、白俄羅斯、西烏克蘭,仍然深深楔入了蘇軍防線,世人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裝甲作戰,在西烏克蘭,馮.克萊斯特將軍的第1裝甲集團軍群當面是4000輛蘇軍坦克,蘇軍於6月26日發起的反衝擊十分有力,以至於德軍的防線被突破。好在德軍沒有恐慌,而是繼續向東突進。

到7月德軍已經在黑海方向上追擊潰退的蘇軍了,身後留下了2000輛蘇軍坦克的殘骸,而己方僅損失100輛左右。前兩週半的作戰蘇軍損失了120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德軍僅損失了300輛。

隨著基輔的陷落,德軍發起了向莫斯科突擊的“颱風”作戰。主要突擊力量是裝甲師,並得到了第2和第5裝甲師的加強。“颱風”行動進展順利,但天氣越來越冷了,降雨開始破壞道路,進攻發起幾個星期後,攻勢不得不停頓下來。

1941年12月,德軍平均每個裝甲師有4000~6000人,坦克30~70輛,基本已經喪失了進攻的勢頭。在6個月的作戰時間裡,德軍損失2600輛坦克和突擊炮,德國還沒有丟掉這場戰爭,實戰充分說明了“閃電戰”的正確性,蘇軍則損失了20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000輛各類作戰車輛,還有數千的火炮、卡車、列車,數十萬的兵員。

老照片集

下圖:二戰著名照片,“巴巴羅薩”計劃共有3332輛德軍坦克參戰,最前一輛為Sd.Kfz.253裝甲指揮車,原本是StuG.Abt.突擊炮炮手乘坐的人員運輸車,照片中該車為一支2號和3號坦克縱隊的前導車。該坦克縱隊隊形內還有Sd.Kfz.251裝甲運兵車。

下圖:一輛指揮型3號坦克正涉水過河,後部細節清晰可辨,車身後部有發煙罐支架,最有趣的是用於存放備用行走輪的支架。前方河岸上停有一輛履帶式牽引車,如有坦克在涉水過程中發生故障,它會將故障坦克拖上岸邊。

下圖:開闊地上2號坦克和3號坦克編好戰鬥隊形等待進攻發起命令。正中央是一輛2號C型坦克(Pz.Kpfw.II Ausf.C),它的特徵是右側裝有一個方盒。戰爭爆發時共有700輛該型坦克。2號坦克速度很快,但裝甲較薄,不適合正規的坦克戰,蘇聯新型坦克效能比它強,但老式的型號又不如它。

下圖:1941年夏,東線南部一座村莊的外圍地帶,第9裝甲師的一輛3號F型坦克正慢慢靠近一輛已被內爆完全摧毀的紅軍T-28中型坦克。世界軍事史上首次大規模裝甲戰就爆發在蘇聯拉克城(Luck City)南部接近地上。

下圖:紅軍坦克車組駕駛一輛繳獲的德軍4號D型坦克,注意最後方的兩個行走輪丟失。在拉克-羅夫諾-布羅迪一線爆發的戰鬥中,德軍首次損失了坦克和自行火炮,紅軍繳獲了這些車輛,進行了修復並將它們重新投入作戰。這在1941年年末到1943年年初是常見情況。

下圖:第1裝甲集團軍群的戰鬥車輛縱隊,第1裝甲集團軍群由馮.克萊斯特將軍指揮,下轄750輛坦克和指揮車。右側第一輛3號坦克炮塔上噴塗有戰術識別符號號:第一個數字代表所屬連,最大最醒目。根據最近的那輛251裝甲運兵車尾部噴塗的標識判斷這些車輛屬於第13裝甲師(見前文德軍裝甲部隊編制)。

下圖:搭乘222型裝甲運兵車的德軍黨衛軍部隊車組乘員正與蘇聯農民交談。隨著戰爭的發展,隨後的游擊戰和德軍隨之而來的殘酷的反游擊戰讓這樣的場面不復存在。

下圖:蘇聯西部某城市,德軍正準備發動巷戰。照片最前為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該炮在法國戰役期間表現不令人滿意。但由於蘇聯擁有大量裝甲薄弱的坦克,戰爭早期該型火炮仍能發揮作用。該炮能在500米距離上擊穿蘇聯BT快速坦克和T-26輕型坦克,還有記錄表明,這兩種兵器曾在100近距離內發生過交火。

未完待續。

最新評論
  • 1 #

    在四一年的冬季來臨前,德軍如果轉入防線防守,戰爭的結局將會是另一種結果。

  • 2 #

    早期四號F 三禿子75小短炮

  • 3 #

    克萊斯特,古德里安,霍特,霍普納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人民解放軍新槍亮相,有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