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歷史上,侵華日軍在侵佔中國領土後,為了鞏固佔領區,壓縮和封鎖抗日根據地,修建了密密麻麻的炮樓。這些炮樓往往盤踞在關鍵的戰略節點,給中國軍隊的抗日活動造成了很大麻煩,因此打炮樓就成了抗日軍民的一項重要任務。

我們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游擊隊攻打日軍炮樓的場景,不大的炮樓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拿下,無數勇敢的戰士在攻打炮樓的戰鬥中倒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倒不是日軍的炮樓有多強大,實在是我方敵後抗日遊擊隊的武器太過落後,尤其缺乏重武器,才給了日本炮樓在華夏大地上耀武揚威的機會。要是每支游擊隊都能拉出來李雲龍的義大利炮,炸平炮樓根本不在話下。

日本炮樓只適用於佔領區,無法修建到戰爭前線

日軍建造的小炮樓大都是磚木結構,裡面駐紮的日本兵通常也就十幾個,最多再加上百來個偽軍。說是炮樓,其實裡面也並沒有什麼火炮,最多也就配著一個擲彈筒,主要火力依靠的是一挺歪把子或者輕機槍壓陣,再加上一些三八大蓋等步槍。

客觀地說,以這樣的人員和火力配置,也就欺負欺負當時的敵後抗日遊擊隊了。

當時正面戰場上的中國軍隊雖然戰鬥力不強,但要對付這樣的炮樓也不過就是幾發炮彈的事情,所以日軍炮樓基本都修建在華北地區,用來加強對佔領區的控制。而在正面戰場上,很難見到炮樓的存在。

到了抗戰後期,由於日軍的兵力逐漸空虛,敵後抗日武裝逐漸強大,此消彼長之下,這些昔日裡難啃的硬骨頭就變成了香餑餑,因為炮樓裡儲藏著游擊隊急缺的武器彈藥以及藥品糧食等物資,儼然一座座現成的寶庫,游擊隊或強攻,或智取,用各種各樣的辦法開展進攻,讓這些炮樓永遠消失在了中國的地圖上。

德國炮樓牆堅炮利,盟軍無可奈何

反觀歐洲戰場上的炮樓,就要高大上很多。

同樣作為法西斯帝國,德國也在歐洲建過炮樓,和日本炮樓比起來,德國炮樓簡直像是來自另一個位面。

光拿體型來說,德國炮樓就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德國炮樓全部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牆體厚度超過2.5米,高度更是超過35米。

除了體型龐大以外,德國炮樓配備的武器也是日本炮樓無法比擬的。不僅在炮樓內部佈置有大量的機槍陣地,甚至在樓頂還配備了完整的防空設施。不僅有雷達監測,還安裝有4座105毫米的高射炮以及數門37毫米的小型高射炮。

實在難以想象,如果游擊隊面對的是這樣的炮樓,該是一種怎樣絕望的心情。

事實上,即使是擁有飛機大炮的盟軍,面對德國炮樓也無計可施。盟軍曾經用飛機轟炸過,可炸彈最多隻能在樓頂留下幾個小坑,不僅德軍毫髮無傷,反而盟軍戰機被炮樓打下來不少。以至於盟軍飛機再來的時候,都得心驚膽戰地躲著德國的炮樓飛,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落個機毀人亡的下場。

即使是二戰末期,面對蘇聯紅軍的鋼鐵洪流,德國炮樓也毫不畏懼。

為了進攻德國炮樓,蘇聯曾經調來大口徑重炮進行轟擊,卻也沒能攻破德國炮樓的防禦。

在戰爭結束後,盟軍為了拆除這些炮樓,動用了大量火藥進行爆破拆除。但由於費用太高,只拆了4座就作罷了。

從內部進行爆拆都這麼困難,要想在戰場上摧毀它,其中難度可想而知。這也反應出了德國人的製造理念,要麼不造,要造就造最好的。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為什麼德國人生產的汽車皮厚結實,而日系車卻皮薄餡大。要知道在現在工業製造全球化的背景下,資源不足早已不是制約日本製造業的關鍵因素,日本完全有能力去進口足夠的鋼材製造汽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設計理念的不同。

由於本國資源匱乏,日本造東西一向是實用主義,能省則省,這種理念早就深入到了日本這個民族的骨血裡,成為了一種傳統。

參考資料:《雁翎隊》等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烏又在甩賣!21億美元就能買到安225,連同技術裝置一起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