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由於有些晚了,用文章來回答讀者的問題就只能轉到第二天了。當然,W君還有一個飛聊小組,不斷的回答回答大家的問題,也不斷的發發小禮物什麼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文末掃碼加入這個小組,大家就可以更迅速的交流了。

讀者們對東風-17厲害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但這種“國之大器”到底厲害在哪裡很多人就只能靠猜測了。

網路上也有很多的說法,說東風-17是錢學森彈道的一個例項,但真心的不是。

雖然中國的“錢學森”彈道原理的武器目前還沒有成功,也仍舊不妨礙東風-17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沒有之一)。

先得說一個有點打消大家積極性的事情——昨天公開路面的東風-17僅僅是模型而不是實彈,並且隱藏了這款尖端武器的很多細節特徵。

也就是說,昨天大家所看到的東風-17其實是一個全比例模型而已。別遺憾既然放出來這個模型,也就是說這款武器入役的事實已經實錘了。

下面就得說說東風-17的主要特性了,大家也可以直接到了解了解這款武器到底有多厲害。

昨天在文章中其實就簡簡單單的提了幾個要點,並沒有展開說為什麼這樣以及怎樣才能這樣的核心問題。那麼就藉著給粉絲回答問題的機會詳細的說說東風-17的特性。

首先很多人推測東風-17是在東風-16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款衍生武器,其實,在東風-17的開發過程中,東風-16導彈一直並沒有被利用到。

反而被利用的是東風-21導彈系統。這也就體現到了東風-17的發射車和東風-21的發射車型號全部為泰安航空特種車輛所生產的某型10輪重型卡車。

說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打擊方式:

如果是一枚傳統的彈道導彈對目標進行打擊,那麼即便是有一定的末段機動能力。但這種末段機動能力是依靠姿態發動機進行位置調整的,實際上僅僅可以維持在一個較為狹窄的圓錐狀區空域內。

因此攔截彈可以依靠對目標位置進行微調在防禦範圍內進行直接的攔截。

而實際上,攔截彈真正機動的時候也是一個較為狹窄的錐形空域。因此,目前所有再入速度在14馬赫以下的彈道導彈都有可能被攔截彈所攔截。

但高超音速飛行器不同,雖然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速度僅僅為10馬赫左右,但是高超音速飛行器本身機動更大,因此只有一個狹窄的攔截空域的攔截彈根本無法對高超音速飛行器進行攔截。

這也就是高超音速飛行器更加有威懾性的地方。而且這種威懾,實際上會導致重武器的單一化。

所謂的航母、五代機、巡航導彈等等現在看起來威力很大的武器,在高超音速武器面前都是“慢動作了”,這就是武器圈子裡的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我們例數世界上軍事發展的各個關鍵階段,其實都是圍繞著更高、更快、更強”來不斷迭代的。

這次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不僅僅是改變戰爭格局的一個關鍵歷史節點,也是未來戰爭形式開始變化的一個源頭。

高超音速武器如此重要,那麼為什麼一般的國家沒有呢?他們遇到了什麼困難?我們又有什麼領先的地方?

一般的國家所設計高超音速飛行器所遇到的最大問題並不是如何將高超音速飛行器提高到多高的速度,畢竟,現在的火箭技術造就可以將飛行器提高到第一宇宙速度甚至更高飛行速度了。

而更難的問題則是——在大氣層內高速飛行所帶來的摩擦熱問題。目前各個國家在研究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究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則是“熱”。

在東風-17上最大的突破點則是隔熱材料的巨大進步。即便是在東風-17所飛行的60公里高度的平流層高速摩擦所產生的熱量可以將東風-17的再入器表面溫度迅速提高到800-1000度的高溫。

對於彈道導彈來說實際上也會經歷這個溫度但是彈道導彈會直接落到地面上,因此短時間的高溫則對彈道導彈的影響並不大。

但對於需要在大氣層內相對較長時間飛行的高超音速再入器來說,高溫飛行的狀態則是彈道導彈彈頭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時間。這就會使得高超音速飛長時間的在高溫下飛行。所以說隔熱是東風-17的第一大殺手鐗。

得益於中國材料學的研究,我們突破了這第一個門檻。

再者,東風-17在大氣層內運動所體現的高效的氣動設計,

完全沒有必要為東風-17上面的四片小翼而迷惑,這四個小翼僅僅是在發射階段對再入器進行穩定的裝置,在再入飛行的階段這四片小翼會被拋棄或者根本不會啟動。東風-17的大氣層內機動過程實際上是靠整體設計的升力體結構完成。

所以說上圖才是東風-17真正的再入飛行狀態。這樣的一個飛行器會最大的利用氣動彈性效應達到高機動性的目的。這裡的計算和設計工作則需要大量的計算機模擬工作。用計算機模擬計算的方式模擬極端的大氣環境下的飛行和控制設計。

這一點,則依靠我們的超算得以完成,當然就得感謝我們的計算機工作者了。

最後,要特別注意的是,昨天的解說員說到東風-17是無依託設計的導彈系統。什麼叫無依託設計?這一點就得從傳統的導彈發射來說了。傳統導彈發射陣地中不僅僅只包括導彈發射車,還包括大量的測繪、保障和控制車輛。所以一個導彈陣地往往是一個巨大的裝置集中營。

而這次東風-17的無依託設計則是真正的實現了“按一個按鈕就能發射”的夢想。無依託的概念就是東風-17導彈發射車可以僅僅依靠一輛車完成自身定位、目標設定、導彈跟蹤等繁瑣的操作。在戰時這樣的發射車是獨立的作戰單元,即便是某個指揮中心被摧毀東風-17的車組也可以在成員的獨立操作下完成任務目標——打擊力量的生存能力相當的強大。

對於導彈發射的無依託設計,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定位技術(當然了固體火箭技術也很重要)。這個技術來源則在於我們的北斗系統。目前而言北斗系統所能提供的釐米級定位精度不僅僅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建築建設中給大家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且在武器系統上的作為也就越來越發重要。

最後一個東風-17所能成為現實的關鍵技術,還有北斗定位系統。

所以說,東風-17的出現並不是一個奇蹟,它的厲害則是我們很多學科彙總在一起的必然結果。材料學、計算機模擬和定位技術整體結合才能讓我們真正的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並且沒有之一的強大武器。當然了,這裡還得感謝一個企業就是前面說的“泰安航天特種車輛公司”。沒有這家公司,我們所有的國之重器也就只能發射井發射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射程之內皆為真理—東風17公開,反導之爭出現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