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完全顛覆人性的戰爭,損傷人數將近一億人口,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的最大規模的戰爭。當時以義大利、德國、日本為主的三大法西斯國家將戰火從歐洲燒到亞洲,又從太平洋蔓延至大西洋。
在墨索里尼被處死、希特勒自殺後,義大利和德國率先簽訂了無條件投降書。而放眼亞洲,日本人還不肯停止,堅決地相信自己能實現大東亞共榮圈。面對美國等同盟國的物資封鎖,日本國內的資源日漸枯竭,然而眼看著整個民族將被餓死,軍國主義分子依然不肯死心。
這時蘇聯和美國都想迅速結束這場戰役,而美國的杜魯門率先按下核按鈕,兩顆原子彈將日本的廣島長崎頃刻間毀滅,這一次轟炸,成為壓倒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一棵稻草,一個星期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不過,如果當時美軍沒有丟下原子彈,按照蘇聯的計劃,他們可能拿出更具殺傷力的武器。在四五十年代,蘇聯也頻頻進行著核試驗,偶然間他們發現,每次進行完核試驗,隔十天半個月後不遠處就會發生一場地震,慢慢地蘇聯科學家搞清楚了核爆的當量和地震的關係。原來,一萬噸梯恩梯的當量可能引起五到六級地震。
所以按照蘇聯當時的計劃,如果日本繼續抵抗,他們將會把核彈丟在富士山。因為富士山是日本最大的活火山,而且毗鄰太平洋,如果強烈地核爆將火山炸裂,那麼史詩級的災難將會降臨,火山爆發不說,連綿的海嘯就夠整個日本承受了。當時蘇聯的領袖斯大林已經看過方案,出於安全和嚴密性的考慮導致一拖再拖。
結果最後讓美國出了風頭,將原子彈丟在日本,讓人類第一次看到了核戰爭的威力。在這之後,美蘇冷戰時,這項技術得到了瘋狂的發展,被稱為“地震武器”,因為隱蔽性極強,能夠引發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可以殺人於無形。
不過,這項技術並不能完全運用在戰爭中,因為地震的不可預測性,它的地震範圍可能在核爆區域的任何方向。如果不慎使用,可能傷及無辜,甚至倒打自己一耙。在戰火飛揚的二戰時期,各大勢力為了打贏戰爭可是奇招並出,不要以為那些獨裁者會考慮人類的安全,逼急了都沒有人性,你看德國的原子彈計劃、日本的細菌戰雖然沒有真正成功,但是足以讓人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