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按照杜魯門出動地面部隊的命令,麥克阿瑟首先將迪安的第二十四師投入朝鮮前線,然後,第一騎兵師和第二步兵師將之跟進。
一支規模愈來愈大的美國地面部隊,在朝鮮地區展開了這些部隊統一由一個新的指揮機構,即駐韓美國第八集團軍指揮。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第八集團軍一直都是美國駐日部隊的最主要力量。
現在這支部隊又奉命,進入朝鮮地區作戰,擔負起在朝鮮地區作戰的重任,這足以看出美國對這支部隊的看重。
沃爾頓·沃克將擔任這次朝鮮地區作戰的指揮官。
沃克是美國陸軍最優秀的將軍之一。他身體矯健,他家鄉是德克薩斯,故而談吐帶有濃重的家鄉口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坦克軍官,以兇猛強悍出名,喬治·巴頓稱他為“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
和平時期的沃克,老愛戴一副眼鏡。他在部隊中的小夥伴都知道他嗜酒成癖,大家喜歡叫他“約翰尼·沃克酒鬼”。
雖然嗜酒,但是不代表沃克對自己部隊管教不嚴,甚至可以說他屬於對部隊管教最嚴厲的幾個指揮官。
他常對自己部下說:“作為軍人決不退縮。”
有一次,在朝鮮北方軍可能突破一個美國師防禦的緊急關頭,沃克把某將領召來訓斥說:“如果敵人突進大丘,你會看到我在街巷抵抗,我將帶一批我信得過的人同我一起作戰,你最好也準備這麼幹。好吧,回你的師去,跟敵人幹!“
沃克怒斥另一名懶散的指揮官時說:“我不想再見到你從戰場回來,除非是裝在棺材裡運回來。”
他除了佩帶一支0.45口徑自動槍以外,還攜一支連發手槍,坐著吉普車在戰場到處奔走。
故而也有人說,沃克是一位只知道執行命令而不問其他方面的純粹軍人。
但是,對於沃克的部下們來說,一踏上朝鮮地區,就經受著十分痛苦而又危險的考驗。比如他的部下之一,史密斯的特遣部隊,他們從伍德兵營到板付75英里的路程,花費了整整5個小時。路上大雨不停,士兵們從卡車上爬下來時,個個淋得透溼。他們離開日本時,前來送行的威廉·迪安給史密斯帶來了令人擔憂的訊息。他甚至不知道朝鮮南方軍指揮部的確切位置,來自戰場的相互矛盾的報告認為朝鮮南方軍指揮部設在“漢城(現為首爾)和水原之間的某個地方”,至於哪個地方,只能憑藉自己偵察兵來查詢。
作為指揮官,迪安自己也有難處。他要集中第二十四師全體人員,用卡車分送到附近的六個日本港口,但那裡卻沒有船隻把部隊送到朝鮮地區。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迪安以簡要方式向史密斯下達了命令:“你部隊到達釜山之後,就繼續向大田進發。我部打算在離釜山儘可能遠的地方攔截朝鮮北方軍。對釜山地區封鎖所有的主要鐵路、公路,而且封鎖越靠北方越好。你們還要與先遣隊隊長丘奇將軍取得聯絡。如果找不到他,你就去趕往大田;如果找到了他,就繼續向北方開進,做好戰鬥準備。很抱歉,我也沒有更多的情況資訊可以說。因為我只得到了這些資訊,我只能知道這麼多。祝你走運,祝上天保佑你和你計程車兵們。”
就在這種情況下,美軍一批一批地趕赴朝鮮地區。
麥克阿瑟原以為只要美國地面部隊一經出現在朝鮮地區的戰場上,朝鮮北方軍就會立刻喪魂落魄,戰局就會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
所以他在6月29日給美國某會議的報告中曾信心十足地說:“只要投入美軍兩個師,就能夠保住韓國。”
這支美國第二十四師先遣支隊的指揮官史密斯也揚言說:“朝鮮北方軍一見到我們,就會狼狽逃竄。”
當然美國的他們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過低估計朝鮮北方的力量。
事實也證明了他們的錯誤:美國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朝鮮北方軍不信邪,繼續頑強戰鬥。
漢城(現首爾)解放以後,朝鮮南方軍潰不成軍,它的“指揮部”於6月28日晨逃至水原後,匆忙組織漢江一線的防禦,等待美國援軍的到達。
朝鮮北方軍決定組織水原戰役,意圖很簡單:強渡漢江,向韓國的平澤方向進行主要進攻,殲滅水原地域的朝鮮南方軍,然後推進到平澤、安城、忠州、堤川、甯越一線,為後續戰役做好準備。
水原戰役於6月30日發起,朝鮮北方軍分別從漢城(現首爾)以南多處同時進行強渡漢江,並緊急修復了被朝鮮南方軍炸燬的漢江大橋中間的單行鐵橋,使得朝鮮北方軍的坦克裝甲部隊得以順利透過。
朝鮮南方軍一觸即潰,棄地跑路,朝鮮北方軍於7月4日在大量殲滅朝鮮南方軍有生力量之後,順利解放水原。
這樣一來嚇壞了李承晚集團。在眾多護衛下,李承晚急急忙忙從水原逃往大田。
這使得在麥克阿瑟在朝鮮地區戰場上大張旗鼓地顯示美國力量之前,就使朝鮮南北方戰爭以突如其來的速度和極不光彩的方式結束了,美國和李承晚集團大失顏面。
7月1日上午,李承晚憤怒地斥責了被指定隨他在大田的流亡住所行動的美國使館工作人員哈羅德·諾布林。
李承晚大發雷霆,說他聽信了穆喬大使和麥克阿瑟的話,以及杜魯門的種種許願。他們全都背棄了他。
“用什麼來阻止朝鮮北方軍的進攻呢?什麼也沒有!”李承晚念念叨叨。他說,朝鮮北方軍很快就出現在大田的街道上,他可不願意再逃跑了。如果他死在大田,那就這樣吧。再往南跑路只會使他蒙受更大的恥辱。
諾布林聽到這些“牢騷”十分反感,他毫不客氣地說:“你沒有權利隨心所欲,你負有拯救你的人民的責任。不要像一頭困獸那樣一死了事。”
在這位美國美國使館工作人員的勸解和威脅面前,李承晚最後還是同意了:他將繼續向南退卻(名義上不能是跑路),並使自己處於朝鮮北方軍進攻的範圍之外。
7月2日上午,就在李承晚和諾布林離開大田之際,疲憊不堪的史密斯特遣部隊也到達了這座城市。
他們手裡提著沉甸甸的背囊走下火車,又奉命進行北上,在指定地點展開並阻止朝鮮北方軍的進攻。他們所經之處,一派混亂景象。
朝鮮南方潰軍和平民沿著路基向南逃去。他們在中午目睹了一場偶然的慘禍,戰爭的頭幾個星期裡到處是這種紛亂悲慘的景象。
一列掛著9節彈藥車廂的朝鮮南方火車,停靠在水原以南大約40英里的小城平澤。
在“聯合國”旗號下參戰後、首次執行戰鬥任務的澳大利亞空軍,4架戰鬥機的飛行員發現了這列停駛的火車。
這些飛機不知道他們的方位,又未得到地面引導,澳大利亞人以為發現了一個朝鮮北方軍的“絕好目標”,以緊密的編隊,6次呼嘯著飛過車站,向火車發射火箭並用機槍掃射。火車連同車站和大半個平澤鎮都在一陣突如其來的爆炸和大火中化為烏有。數百名朝鮮百姓也一同罹難。彈藥的爆炸持續了整整一夜。
就在這一天,水原附近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美國飛機掃射了朝鮮南方軍的一支坦克裝甲縱隊。
朝鮮南方軍怒不可遏,用步槍對空射擊,使一架受傷的飛機迫降,結果他們俘虜的卻是一位十分尷尬的美國飛行員。
原駐紮在水原的一位美國顧問說:7月3日那天,所謂的“友軍”的飛機攻擊這個基地不下5次。幾天以後,一位美國軍官在寫給他朋友的信中說:“這些駕駛飛機的傢伙,可真出風頭了!他們攻擊了朝鮮南方友軍的彈藥堆集處、水原機場跑道、火車、機動縱隊和朝鮮南方陸軍指揮部。”
又有一次,美國飛行員沿水原一烏山公路掃射時,30輛朝鮮南方軍卡車中彈起火,200餘名士兵喪生。
正當史密斯特遣部隊向北運動之際,美國第二十四師指揮官威廉·迪安在大田設立了自己的指揮部,為他的部隊到達做準備。
迪安身高6英尺,身材魁梧,體重200磅,再過幾個星期便是51週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歐洲戰場指揮過步兵部隊,並以紀律嚴整而著稱。
1947至1948年,他曾主持過美軍駐韓相關工作,然後到日本接受指揮第二十四師的職務。
迪安雖然在韓國呆過兩年,但他對這個國家瞭解甚少,給他印象最深的是這裡的某種甲蟲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
7月4日,也就是史密斯特遣部隊開進的第四天,疲憊不堪的部隊在烏山下了火車,又坐上徵集來的各式各樣的朝鮮卡車。
第二十四師第五十二營的先遣隊共108名士兵,攜帶6門火炮、73輛車,乘坐海軍的小型艦艇匆匆地趕到朝鮮地區,然後坐卡車和火車北進。這對特遣部隊來說真是“雪中送炭”。
史密斯認為:“現在總算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力量了。”
特遣隊決定趁著黃昏向北進發。但是開車的韓國人退縮不前。
其中有一個司機透過翻譯說:“我們應該走那條路。”
史密斯堅持前往,司機們便遺棄卡車,在黑暗中逃之夭夭。特遣部隊只好由美國人駕車繼續開進。但是,越往前走,麻煩越多。在好幾座橋邊,史密斯都發現朝鮮南方軍正忙著放置炸藥。
他們“打算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切斷公路,來阻擋朝鮮北方軍的坦克”。美國人和他們據理力爭說,炸燬橋樑也會使特遣部隊進退兩難,要求他們停止這一行動。但朝鮮南方軍堅持立即炸橋,雙方爭持不下,美國人抄起炸藥箱扔進河裡,這才使他們住口罷手。
就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整整花了5天時間才到達目的地。
7月5日天剛亮,540名美軍士兵已經在阻擊陣地上就位。史密斯的特遣隊終於得到火炮的支援。大雨如注,士兵們或蜷縮在泥濘狹長的戰壕裡,或躲在樹後,嘴裡嚼著冰涼的口糧,等待著朝鮮北方軍的“光臨”。
7點左右,史密斯首先發現朝鮮北方軍的坦克,從水原方向沿公路奔來,不到半小時,前方觀察哨報來更為具體的情況,一支由8輛坦克組成的縱隊正緩慢地向陣地逼近。
在這以後的令人窒息的30分鐘裡,史密斯盯著坦克慢悠悠地駛入美國火炮的射程。
8點左右,前方觀察所用無線電向美國炮兵發出了開火命令。頭幾發炮彈打偏了,炮彈的爆炸在行進的坦克中間掀起一股股濃煙和泥水,然而坦克仍然沿著公路隆隆駛來。朝鮮北方軍的坦克的火炮和機槍不停地射擊,同時沿著斜坡隆隆作響地爬上溝頂。
第一批朝鮮北方軍的坦克衝下公路,奔向美軍的炮兵陣地,為了殲滅這股美軍,朝鮮北方軍切斷了美軍連線火炮陣地與步兵陣地的電話線。
剛好美軍的無線電臺由於朝鮮地區連日的降雨,受潮發生故障而無法投入使用,只能靠一輛放置在吉普車上的備用電臺進行聯絡。朝鮮北方軍的坦克接連不斷地駛來,美軍無力迴天,完全無法阻擋陣地的丟失。
到上午9點,朝鮮北方軍已經有33輛坦克越過美軍的步兵陣地,它們的火力擊斃擊傷美軍20餘人。
到上午10點15分,朝鮮北方軍的最後一輛坦克越過美軍的炮兵陣地。至此,總共有40輛坦克透過,美軍陣地丟失只是時間問題。
進攻的矛頭逐漸向美軍陣地的兩側運動,形成包圍圈。
朝鮮北方軍的火力越來越密集,並開始向南運動,企圖完全切斷史密斯特遣部隊的退路。
兩小時之後,史密斯認識到,他已經無險可守,固守意味著自己和自己計程車兵必死無疑。
在這次初和美軍交手的戰鬥中,朝鮮北方軍攻勢凌厲,所向披靡,這支美軍幾乎全軍覆沒。
在二十多年後的1975年2月20日,在日本出版的《現代》雜誌週刊,曾對史密斯特遣部隊在朝鮮地區遭到慘敗的情況予以披露:美軍在撤退的時候,只帶走了自己的傷員,而那些戰死計程車兵壓根就不管了。有不少傷殘美軍士兵,扔掉了自己的鋼盔和外衣,甚至脫掉了鞋子。關於史密斯部隊的全軍覆沒,美國沒有進行如實公佈資料,只是說了在600名美國士兵中有150名戰死,72名被俘,輕重傷員未統計在內。
這是朝鮮北方軍第一次面對世界上最精銳的美軍,開門紅的勝利,讓朝鮮北方軍更有底氣解放朝鮮南方地區,但是美軍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放棄戰爭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