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提到自行火炮,就不能不提到二戰時期蘇聯著名的SU-76(蘇-76)型76.2毫米自行榴彈炮。該炮是二戰時期蘇聯產量最大的自行火炮,其總產量高達14292輛,是二戰時期蘇聯產量最大(也有可能是全球當時產量最大)的自行火炮。SU-76型自行火炮以其廉價、產量大成為整個二戰期間蘇聯陸軍的主要支援火力,不過,這種應用廣泛的火炮在蘇聯士兵那裡的評價實在不高。

實際上SU-76自行火炮是蘇聯在二戰中緊急開發的一款“應急”裝備。這主要是由於蘇德戰爭早期,由於蘇聯最高統帥部的疏忽大意,導致蘇軍前線部隊在德軍的突襲下損失慘重。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320萬部隊、190艘艦艇的龐大兵力對蘇聯發動全面突襲。蘇軍猝不及防,僅開戰第一天,就被摧毀了1489架飛機(一說2000架以上),同時由於蘇軍部隊部署過於靠近前線,缺乏縱深防禦,因此被德軍輕易突破,再加上蘇軍部隊通訊不暢、指揮不靈等因素,在開戰一週,德軍就向蘇聯境內推進了300~500公里,蘇軍幾乎可以說是全線崩潰。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不但作戰部隊大量損失,包括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在電影《兵臨城下》裡有真實的描繪,當時蘇軍前線損失慘重,後續徵調的部隊甚至臉步槍都很難配齊。在面對德軍猛烈進攻的時候,蘇軍嚴重缺乏炮火支援,而傳統的牽引式火炮由於展開和撤收相對複雜,而且特別容易遭到德軍JU-87“斯圖卡”轟炸機的轟炸,因此前線的蘇軍急需一款威力足夠,同時又能夠機動部署,伴隨裝甲部隊和步兵進行作戰的自行式榴彈炮。

早在1941年9月份,也就是德軍入侵蘇聯不到3個月的時間,蘇聯軍工部門就利用老式輕型坦克的底盤生產了ZIS-30型自行反坦克炮,但是這依然無法滿足前線對大口徑火炮的需求。由於當時蘇軍大量裝備的T-26、BT、T-70等坦克在德國裝甲部隊面前已經完全過時。所以蘇聯很快開始全面投產T-34和KV兩款新式坦克。而大批的輕型坦克底盤就成為閒置物資。不過蘇軍很快就為這些“閒置物資”找到了好的出路,這就是改裝SU-76型76毫米自行榴彈炮。

SU-76型自行榴彈炮使用的火炮為76.2毫米榴彈炮,雖然和T-34-76所使用的火炮口徑相同,但是SU-76使用的高倍徑76.2毫米火炮,因此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明顯高於T-34坦克所裝備的短管76.2毫米坦克炮。SU-76自行榴彈炮所裝備的ZIS-3型76.2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可達13公里,而且在500米距離上發射穿甲彈可以擊穿100毫米的勻質鋼裝甲,這在1943年以前是非常強悍的。為此,蘇軍為SU-76型自行榴彈炮配備了多種炮彈,包括穿甲彈、破甲彈、殺傷榴彈等,以便於該車可以使用諸多不同的作戰任務。而且,該車可攜帶最多62發76.2毫米炮彈,具備很強的持續作戰能力。

由於是戰時臨時改裝,所以SU-76儘可能使用了當時所有的現有裝備。該車最初使用T-70輕型坦克底盤作為改裝底盤,後續也使用過T-26坦克底盤。SU-76自行榴彈炮一個車組為4人,其中1名駕駛員負責駕駛車輛、1名車長負責指揮作戰、炮長和裝填手則負責操作火炮。SU-76的發動機是一臺GAZ-202型水冷汽油機。這是因為早期各國的裝甲車輛和坦克大多使用輕便的汽油機,蘇聯也不例外。蘇聯從T-34和KV坦克開始,才開始普及使用柴油發動機。而且為了簡便,SU-76的發動機就佈置在駕駛員右側,人和發動機之間沒有任何阻擋,儘管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簡化生產,並且讓日常維護更加容易,但是車輛一旦發動,發動機散發出的所有熱量都會衝向駕駛員,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守著這樣一個火爐開車絕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而且一旦發動機被命中,散逸的汽油極有可能把駕駛員一起點燃。

由於是T-70輕型坦克的底盤改裝,為了確保只有140馬力的GAZ-202型發動機能帶動這門大炮,SU-76的設計將車體和炮塔的正面裝甲削減到僅35毫米,而炮塔兩側的裝甲更只有16毫米。這樣的防護水平只能防禦德軍7.92毫米機槍子彈,甚至連大口徑炮彈的破片也防不住。而且最“坑爹”的是,SU-76在樣車階段設計的是帶有頂蓋的全裝甲防護炮塔,而在投入量產後,本著一切從簡的原則,其炮塔改為敞開式,取消了頂蓋和後部圍擋。這樣SU-76的炮塔就成為敞開式設計,而這個敞開式的炮塔內部還裝有大量的76.2毫米炮彈,所以任何炮彈、手榴彈甚至是燃燒瓶只要丟進SU-76敞開的炮塔,就足以把整個炮組“一鍋端”。

正是因為該車這個“從簡”的生產工藝,導致該車在城市巷戰中特別容易被躲在街道兩側房屋中的敵軍士兵居高臨下用手榴彈或者燃燒瓶摧毀。蘇軍士兵為此給SU-76起了一個“裸體斐迪南”的綽號,有些更“激進”的士兵乾脆稱呼其為“車組棺材”。由此足見蘇軍基層官兵對於SU-76有多麼不待見。

不過儘管如此,由於SU-76具備和坦克相當的機動性,可以伴隨蘇軍裝甲部隊共同行動,而該車的火力又明顯幣當時蘇軍的T-34-76型坦克要強大,在1943年之前,該車可以在德軍坦克火炮射程外摧毀任何德軍坦克,即使在1943年以後,憑藉其最大13公里的射程,該車依然可以在德軍坦克之外對其發動有效打擊。而且自行火炮不需要構築陣地,不需要卡車牽引,特別是該車自重僅10噸上下,而且採用的是T-70坦克底盤,所以履帶對地面的壓強甚至比很多卡車還要小很多,這樣在很多連T-34坦克都無法通過的沼澤水網地帶,SU-76卻能來去自若,這讓該車具備了極大的戰術優勢,在某些情況下,該車甚至比坦克更靈活好用。

1944年6月,蘇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代號為“巴格拉基昂”的戰役計劃,準備全面收復白俄羅斯。巴格拉基昂是拿破崙時代沙俄軍隊名將,他曾經指揮部隊在莫斯科重創拿破崙的軍隊,用他的名字命名白俄羅斯戰役,足見當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對戰役的重視和期望。在巴格拉基昂戰役期間,就曾經有蘇軍的SU-76分隊,憑藉自身車輛輕便的特點,從德軍認為不可能穿越的沼澤地帶成功滲透穿插進入德軍陣地,然後突然從背後對德軍發動襲擊。並且一直堅持到和蘇軍大部隊匯合,進而全殲德軍部隊。

作為一款戰時應急改裝的自行榴彈炮,SU-76雖然在製造上最大程度的簡化了工藝,以至於自身的防護效能嚴重受損,但是對於裝甲兵團叢集作戰而言,這並不算什麼特別突出的問題,這也是該車為什麼產量超過1.4萬輛的重要原因。而且在蘇德戰爭結束後,該車還被作為支援裝備,贈送給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多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都曾經裝備過SU-76型自行榴彈炮,而且我軍裝備的SU-76還曾經參加北韓戰爭,狠狠教訓過美國鬼子。大概也算是SU-76生涯中傳奇的一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航母穿越霍爾木茲海峽,20艘戰艦四面合圍,艦隊拉響刺耳警報